分享

不争霸的荷兰,为何拥有那么多世界500强

 新用户85765794 2022-09-02 发布于山东

赛格特约作者 关不羽

“郁金香之国”荷兰,人口不到1800万,面积仅4.15万平方公里,整体规模相当于半个重庆,却是全球最发达国家之一。

仅仅是富裕还不足以成为值得研究的对象,世界上的富裕小国很多,大都在经济领域“独沽一味”——高度依赖少数专精产业。荷兰并非如此,一、二、三产全面发展,农业、园艺、水利、物流、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创意、医疗设备等九大支柱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

荷兰企业常年在世界五百强中占据十到十二席,数量超过了印度、俄罗斯等大国。

荷兰可谓是地理小国、产业大国、企业强国,全球影响力远超疆域。这一独特的成功背后,有着怎样的成功秘诀?

是没落的“海上马车夫”,

还是成功的转型?

按照历史教科书式的经典叙事,17世纪是荷兰的高光时刻。区区200万人口,却拥有欧洲一半以上的商船,建立了“海上马车夫”的商业殖民帝国。但是,荷兰的“海上霸权”仅仅维持了不到一百年。先是在英荷战争中输掉了海洋,又在法荷战争中输掉了陆地,18世纪就走向了衰落,早早退出了全球争霸的竞技场。

帝国争霸的历史观之下,这一叙事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如果从经济史的角度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588年,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成立,是以荷兰为主,包括比利时、卢森堡的七省之国。历史学界公认,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有趣的是,荷兰人的农业传统比“商人之国”的历史更久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农业。早在中世纪后期,国土狭小、土地贫瘠的荷兰,依靠围海造田,兴修水利,充分应用各种技术,打造了闻名欧洲的精耕农业和园艺业。

时至今日,荷兰的农产品出口额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农业还在“地里刨食”,而荷兰已经实现了农业的工厂化生产。荷兰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从业人员不到20万,却占荷兰出口总额的20%,常年位居世界农产品出口国榜单前三,堪称奇迹。

与历史悠久的农业传统相比,“海上马车夫”的殖民扩张事业实属侥幸。1618年—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皇帝和国王们沉迷于宗教和地缘政治的争霸游戏无暇他顾,把海洋留给了务实勤奋的荷兰商人。当巨人们回到“牌桌”上,荷兰的全球扩张地戛然而止了,无可挽回。

但是,“海上马车夫”的遗产并未被废弃,几百年来荷兰始终保持了“欧洲海上门户”的物流中心地位。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至今还是欧洲第一大港,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第6位。

全球争霸不是荷兰人的强项,“海上马车夫”时代早早落幕,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解脱。

退出全球争霸游戏的和平红利

失去“霸权”的荷兰,无力抵抗强大的军事帝国。立国五百年间,经历过两次亡国的惨痛经历,第一次是被法兰西帝国吞并,第二次则是纳粹帝国的占领。

然而,荷兰并未从地图上消失,法兰西帝国和纳粹德国却被埋进了历史的坟场。

在两次亡国之间,恪守中立的荷兰享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与繁荣,甚至逃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这是欧陆少有的幸运。

诚然,失去霸权的荷兰,再也没有独立赢得任何战争,征服过任何一块土地。但是,“衰落”并没有阻止荷兰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赢家,率先跨入了石油和电气的时代。

1890年,一家开设在荷属东印度的小公司获得了荷兰王室的特许权,升格为皇家荷兰石油公司。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与英国竞争远东的石油市场。1897年,英国整合远东的石油储运点,成立了壳牌运输和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这场竞争持续了十年,最终以英方失败告终。

1907前后大英帝国深度卷入远东和欧洲大陆的纷争,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诡谲的国际环境再加上经营不善,英国壳牌深陷危机。荷兰皇家石油成了“白衣骑士”。与英国壳牌合并后,新生的荷兰皇家壳牌,荷方占了六成股份,英方占比四成。

工商立国的荷兰不寻求征服,而是选择了合作。不仅保留了壳牌的LOGO,还保留了设在伦敦和海牙的双总部。

“双重血统”的荷兰皇家壳牌从此成为全球石油巨头。2021年壳牌依位列“全球最有价值的50个石油天然气品牌”的榜首,排在了沙特阿美和中国“两桶油”之前。

1891年,也就是皇家荷兰石油公司成立的次年,另一家全球五百强的“百年老店”在荷兰南部城市埃因霍温诞生,那就是飞利浦。和石油巨头的高举高打不同,飞利浦出身草根,是一家生产碳丝灯泡的小企业,无缘“皇家”冠名的特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荷兰恪守中立的和平红利,是飞利浦起飞的动力。

跨国企业的成长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难以理喻的事件之一,是一连串的猜疑、误解和虚妄的野心搅合出的争霸闹剧。荷兰以中立国的超然立场,置身事外。

英国不愿意拉荷兰下水,因为双方有着复杂的商业合作关系。德国也乐见荷兰置身事外,因为德国需要荷兰转运的粮食等生活物资。荷兰左右逢源,远离战火,继续和平与繁荣的道路。

各国的军备竞赛如火如荼,很多企业投身军工事业。荷兰生产的民用产品却在全球畅行无阻,商业版图迅速扩张。飞利浦的照明工具在战前成功进入法国、美国等重要市场,一举成为拥有2000名雇员的荷兰第一大工厂,世界第三大照明企业。

飞利浦进入新兴的美国市场颇为戏剧性,一场商业诉讼为飞利浦打开了新大陆的市场之门。

诉讼的起因是飞利浦的钨丝灯泡技术“偷师”美国通用公司,被告上了法庭。官司打了数年,结果却是大反转。善于商业谈判的荷兰人,成功说服了对手。通用放弃了赔偿请求,和飞利浦握手言和,还成了长期合作伙伴,飞利浦就此进入了北美市场。

1913年,战争的阴云笼罩欧洲上空,各国大企业纷纷转轨军工。飞利浦却把资源投入了产品创新,她在埃因霍温设立的研究实验室Natlab,将会成为诸多现代科技产品的摇篮。

1918年,欧洲战场腥风血雨,飞利浦司成功推出了医学X射线管。从照明灯泡到X射线管,是人类医学前进的一大步,也是飞利浦商业版图扩张的一大步。

一战结束时,飞利浦已经成为了举足轻重的科技企业,Natlab里的“小玩意儿”让人充满了好奇和希望。

然而,二战的对手是“不讲武德”的希特勒,1934年纳粹德国入侵荷兰,强行打断了荷兰的百年和平。

逆境中的飞利浦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1939年又一个“小玩意儿”在Natlab诞生——Philipshave旋转式剃须刀,看上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却为人类打开了科技产业的新大门。

和平重新降临后,以电动剃须刀为起点,飞利浦推出“小玩意儿”的速度令人人炫目,这些家用小电器应用了微电机、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等前沿科技。没有军备竞赛和太空竞争的“硬科技”,荷兰就是靠着这些民用及时,顺利地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无缝对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电子时代。

之后,“阿斯麦尔时代”到来了。

“光刻机之争”的热闹破圈后,阿斯麦尔进入了中国大众的视线。这家掌握高端光刻机市场80%份额的高科技企业,却是飞利浦播下的新时代的种子。

起初,阿斯麦尔只是飞利浦的一个部门,位于飞利浦总部边上的三间仓库。

客观而言,飞利浦时代的阿斯麦尔并不算特别出色,一度落后于日本的尼康、佳能。飞利浦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维持现状,要么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技术水平。飞利浦选择了后者,通过与美、德等国的合作,阿斯麦尔在光刻机技术迭代的过程上实现了反超。

合作当然要付出代价,各国资本和技术的注入,削弱了飞利浦的主导地位。飞利浦的选择是,主动出清了阿斯麦尔的股份。成功套现的同时,也避免陷入了“光刻机之争”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

经营跨国企业的“祖传手艺”

失去海上霸权的荷兰,没有庞大的地理版图,却构筑起了庞大的全球商业版图,成为一个隐形的商业帝国。

作为北约和欧盟两大国际组织的创始国,荷兰有很高的国际地位。但是,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关键节点,才是这个地理小国的立身之本。

荷兰的农产品影响着千家万户的餐桌,荷兰掌握的能源产业关系到全球工业体系的运转。作为欧洲门户,荷兰的海港是全球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还有荷兰的高科技产品,影响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消长之势。

荷兰确实有“叫板”的经济实力,但是她没有这样做,低调务实地寻求国际合作。荷兰跨国企业绝不刻意强调“荷兰血统”,成为联结全球贸易伙伴的纽带。

石油巨头壳牌和日用化工企业联合利华长期坚持英荷双总部制,刻意分散股份结构和经营主导权;飞利浦在全球150个国家设立分公司和工厂,80%的产品均为海外制造;阿斯麦尔的光刻机从全球各国采购零部件;“荷兰血统”最为纯正的喜力啤酒,也以特许经营、合资经营的方式在80个国家与地区开展业务。

跨国企业的全球布局是常态,但是荷兰做到了全球经济体系的深度融合。

生意伙伴遍天下的荷兰赢得了各国的信任,进一步强化了她的国际地位。2007年欧洲最重要的企业欧洲宇航防务公司(EADS)辗转十年后,正式在荷兰注册。这是荷兰作为全球经济节点的重要成就。生意伙伴遍天下的荷兰赢得了各国的信任,进一步强化了她的国际地位。2007年欧洲最重要的企业欧洲宇航防务公司(EADS)——持有大名鼎鼎的飞机制造商公司空中客车100%的股份——辗转十年后,正式在荷兰注册。这是荷兰作为全球经济节点的重要成就。

EADS选择荷兰落户,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EADS是美欧竞争的产物,承载着与美国航空业竞争的使命,同时还涉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种种曲折。EADS诞生之初,就充满了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美欧之间的猜疑、英法德之间的勾心斗角,内幕重重。

实际上荷兰的跨国企业很早就参与了EADS的相关业务,但生意是生意、政治是政治,荷兰政府谨慎地避开了EADS筹备阶段的纷扰。没有参与EADS的创设,没有EADS的股份,不参与其经营事务。这一超然立场却让荷兰最终成功“捡漏”。

荷兰是欧盟创始国,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坚定支持者,这让法德放心。荷兰还是英国的长期盟友,有坚实的信任基础。荷兰还是欧洲仅次于英国的亲美国家,所以美国对EADS的最终落户选择也可以满意。EADS就这样成了荷兰的“上门女婿”,在荷兰的跨国企业名单上的新成员。

在经营跨国企业,没有人比荷兰更为成功。

成功的秘诀是良好的政商关系

长期以来,荷兰企业做全世界的生意,荷兰也成了全世界的朋友。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成功的秘诀是良好的政企关系。

和热衷于对经济事务指手画脚的欧陆国家不同,荷兰有着悠久的市场自由传统。政府很少粗暴干预企业事务,尊重市场规则,保护企业的利益。

2020年初全球疫情爆发,呼吸机成为紧俏商品。飞利浦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企业,签下了美国政府43000台呼吸机的订购大单。荷兰社会出于对疫情的恐慌,要求政府出面干预,让飞利浦优先供应本国。荷兰政府明确拒绝了这一要求,理由是政府尊重商业规则。

出乎意料的是,2020年9月,美国本土呼吸机产能提高后,美国政府中断了飞利浦的供货合约。此时飞利浦仅交付了12300台呼吸机,另有10000台已经下线,却没了买家。

荷兰政府宣布接盘这10000台呼吸机,人口不到2000万的荷兰本土用不了那么多,荷兰政府表示将会捐赠给贫困国家,帮助他们抗疫。

荷兰政府此举避免了飞利浦蒙受上亿欧元的损失,也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还巧妙地化解了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商业冲突。

跨国企业的商业利益是复杂,需要政府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有成长的空间。荷兰政府很好地担当了协调者和保护者的角色,所以经营跨国企业成了荷兰人的“祖传手艺”。

当然,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荷兰也不例外。近几十年来欧洲社会加速走向市场管制的干预主义,对本土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身处欧盟的荷兰也未能幸免。英国脱欧为欧洲跨国企业打开了出走的大门,荷兰也未能幸免。

2020年6月,联合利华宣布放弃长90年的双总部模式,正式“归化”英国。这对荷兰经济无疑是沉重的打击。2021年,壳牌也宣布“出走”,公司名称中的“荷兰皇家”被去除,并且关闭阿姆斯特丹的总部。

导致壳牌决心出走的直接原因是荷兰海牙地方法院的一纸判决,法院不仅要求壳牌加强碳排放,还要壳牌约束客户的碳排放。荒谬的管制思维已经到了完全无视市场商业规则的程度,壳牌终于决心结束“荷兰基因”。

这一次荷兰政府决心加大挽留的力度,在减税等一系列措施之下,事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挽回。壳牌虽然坚持“脱欧”入英,但也表示不会在荷兰大规模裁员,在荷兰的炼油基地、港口仓储设施都将被保留。虽然“荷兰皇家壳牌”难以挽回,但是输掉了“面子”的荷兰还是守住了“里子”。

在欧盟政客反市场、反工业大合唱中,荷兰依然保留了一点“另类”的老欧洲色彩。长期执政的荷兰自民党比欧洲主流的社民主义政党,更多地保留了亲企业的市场自由底色。

因此,荷兰的经济活力比欧洲其他国家更为优秀。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荷兰的竞争力排名第四,综合实力最强的德国排第七,法国第十,而被捧为福利国家模范生的瑞典跌出了前十。英国脱欧后,荷兰被视为欧盟经济的“隐形火车头”,在欧盟的话语权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俄乌冲突发生后,荷兰政府罕见地表达了强硬的对俄立场。

荷兰的立场可以理解。这不是“历史恩怨”的情绪作祟,实际上荷兰此前一直对涉俄国际事务保持谨慎和克制。拒绝乌克兰加入欧盟,对北欧东扩持消极态度,荷兰不愿意引发争端。但是,作为享受和平红利的商人之国,对这场战争的激烈反应情理之中。

而且,荷兰政府也有表达立场的底气,“荷系”企业的默契配合让荷兰的声音洪亮有力。壳牌在诸多石油巨头中率先退出北溪地2号工程,中止在俄投资。喜力啤酒更是在战争之初就宣布全面退出俄国,不惜为此付出4亿欧元的甘昂成本。

荷兰这位欧洲的“好心先生”,让人刮目相看。当荷兰人的底线被侵犯时,欧洲的大门就此关闭。无需庞大的军队,荷兰在全球经济体系的节点地位自有其独特的影响力。

是帝国争霸,

还是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早在两百年前,荷兰的全球殖民帝国事业早早收场,荷兰的全球经济事业才刚刚开始。如果荷兰人执着于帝国的幻象,恐怕早已在无休无止的对抗、战争中毁灭殆尽。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始终走在了和平与繁荣的大路上。

剖析荷兰的经济史,可以看到了一个奇迹。从农业时代到三次工业革命,荷兰每一步都准确地踩在了时代的节拍上,没有丢失任何一份经济遗产。“半个重庆”装下了人类经济发展的所有成就。

这些非凡的经济成就让她变得如此重要,狭小的国土并没有限制荷兰人的光荣与梦想,全世界都是他们的舞台。荷兰是极少数为全球化时代充分做好准备的国家,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思索。

各国的自然禀赋、地缘政治条件不同,没有完全相同的成功道路。但是,在全球化时代调整看待世界的视角,与时俱进地理解全球格局的变化,而不是拘泥于坚船利炮、帝国争霸的陈旧历史观念,都是是必要的。

武力做不到的,商业做得到。战争可以赢来和平,但是战争赢不到全球经济合作。在新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市场的节点遍布在全球各地。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地区,甚至是一城一市。

荷兰是欧洲经济体系的节点,美国的纽约是全球金融的节点,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的节点,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拥有强大的经济优势。而跨国企业的经营活动,链接了这些节点,构建了全球经济体系。

荷兰的成功,是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回报。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机遇,至于如何选择,取决于看待世界的角度。

如果荷兰人开始沉迷于乌托邦的幻想,那就要承担失去所有的准备。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失去却是相当轻易的。全球经济的机遇和风险对所有国家都是公平的,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要做出选择、承受代价。

媒体来源:冰川私享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