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启“真”数字化转型,让企业“强身健体”

 中外管理传媒 2022-09-02 发布于北京

“上云企业”与“云上企业”,这不是一道小学语文题,而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认知题。

文:中外管理 王爽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近日互联网上最火的话题莫过于任正非大喊,活下去。华为这样的巨无霸都在艰难求生,抗风险能力更弱的中小型企业,面对客户需求萎缩、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升,经营风险屡屡攀升。

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在2022全球商业创新大会上说:“现在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知,要提高抗风险能力。企业实现高效增长的关键,不是以前简单的追求速度、追求规模,是要加快数智化转型。”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或许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强壮的,但一定是最数字化的。那么,什么是企业需要的数字化?具体而言,能在线办公,就是数字化的全部吗?上了OA系统、报销系统,企业就完成数字化了吗?中小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

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经济活动只有一个世界——物理世界。数字经济时代,出现了“两个世界”并存的状况,企业经济活动可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来回“穿越”。尤其疫情以来,中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要生存,就必须通过在线化来加快自己线上展业的能力。也因此,“中小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四个在线:客户在线、员工在线、业务在线、管理在线”, 畅捷通总裁杨雨春谈道,中小企业通过上云,可以快速部署、快速上线业务。而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方式、渠道方式,可以实现业务的增长,效率的提升。“我们看到很多成长型企业,通过云平台的加持,对于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甚至管理创新都有加速作用。”

其实,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云逐渐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并从公有云、私有云,发展到现在的混合云、边缘云等。

一方面,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多云分布的世界,单一的数据中心、云端、系统或技术无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所有人可能都已经意识到,不是哪一种云将会成为赢家,而是在其构成的多云世界中,不同的组织将会应用不同的云来运行自己应用,提供基础架构,实现数字化转型。

阿里、华为、用友等大多数云服务商,也都提供混合云服务战略,将云服务延伸到最接近用户应用的地方。这些云服务商,也见证着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变迁。杨雨春表示:“从多年服务企业的情况来看,从整个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商业范式变革的角度,中小企业的整体业态呈现四个一体化融合趋势:线上线下的业务融合,前端后端的业务融合,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融合,B端C端业务一体化融合。”

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为何难以感知?

2021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埃森哲商业研究院联合调研并发布的《2021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中指出,560家企业参与的数字化调研中,仅有16%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比较明显的成效,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明显感觉到数字化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虽然阿里、华为、用友等多家云厂商都可以提供云服务,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在过去几年对企业上云有部分补贴。但多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之路,仅仅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用友网络高级副总裁、中端BG总裁徐洋谈道:“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很多中小企业都在上云。但是我们发现,他们都是OA系统、报销系统,或者移动应用系统上云,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还没有上云。” 同时,徐洋表示:“虽然现在企业对公有云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成长型企业对上云的价值和认知是不足的。他们并不了解,上云除了能带来硬件IT的成本降低,还能带来业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效率的提升。”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数字化并非是“真”的数字化。

比如,在制造业企业的心脏——车间。虽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足够高,但很多工人甚至还在用纸张记录参数,用Excel填写表格,用电话和微信沟通。人与事割裂,组织与业务脱节,业务效率和组织效能难以提升。

又比如,每家企业都离不开的会计。通过业务驱动财务管理,再通过财务管理规范业务,是企业走向数智化的重要标志。但财务远离业务一线,难以从事后汇报转向事前预测、决策,也做不到从记账、核算转向监测、管理、控制方向。业务数据无法有效沉淀为企业预算的保障,财务支出也难以预测业务成绩。

繁琐、低效与不可控的背后,是企业难以感知到数字化价值的原因,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啃”的硬骨头。怎么“啃”?对缺钱、缺人、缺技术的中小企业来说,借力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目前通行的云服务,会为企业提供基础功能底座,各企业再根据自身需求添加个性化配置。听起来似乎很可行,但问题就出在“个性化”里。企业要求千差万别,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使用场景小众又低频,需要配置大量的个性化需求,费时、费力又费钱。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驱动企业加速进入到数字化转型“深水区”:不仅要实现企业IT架构升级的支撑性要求,还要实现业务重塑、降本增效、找到新的业务增长模式的发展性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安全合规、风险管控、绿色发展等多方面的约束性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转型速度的“快”与“慢”,转型质量的“高”与“低”,决定着企业在这场数字经济大潮中的成败存亡。

降低数字化成本的三个维度

或许并非每家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但每家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都一定在考虑成本。使用成本,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道门槛。如何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

杨春雨谈道:“第一,降低软件总体拥有成本、运维成本。第二,降低学习和使用的成本。云服务商提供的产品,要能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库房库管员和送货司机,都可以通过手机快速使用。第三,降低全线业务的运营成本。举个例子,我们的一个客户,面向全国做鲜花批发。产品有时效性,必须每天4点半之前完成下单发货。原来这个公司专门用来接单、下单的服务人员就有6位。但配置软件之后,节省了2名人员,一年仅人力成本就节省了5万元。”

但除了系统IT部署、系统应用成本以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有更大的隐性成本——在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成本。

比如,制造业企业的上下游合作方众多,一家汽车主机厂,往往需要对接上千家供应商。而每家供应商,都有自己使用的系统。你用A系统,我用B系统,他用C系统,供应链协作不止压力巨大,而且花费不菲。

这时,企业需要的是一个既能丰富使用场景,且能打破企业间围墙的底座平台。丰富的场景,从让企业从任意的业务场景切入。能够很好地支撑企业业务的扩展性,减少企业在集成方面的成本。

数字化对于组织的影响已延伸至神经末梢,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云上企业,转型过程必然是甘苦交织,但这个过程不可或缺。正如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所言,数智化服务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让企业在复杂的竞争格局和市场环境下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一波又一波的疫情,让人类迟迟无法走出恐惧。理念和体系的冲突日益加剧,民族怨恨此起彼伏,世界依然阴云密布,似乎全球化走向至暗时刻,人们被世界范围的焦虑所笼罩。我们该怎么办?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指出:“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严重失衡并且我们需要根本的革新。人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是他们,是你和我,各自地而又一起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