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孙子兵法》关键词解读:先知

 m175 2022-09-02 发布于黑龙江

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没那么多时间去虚耗:

正是人穷就要多读书。

一 先知

《孙子》的信息收集学:知。

要先知,而不是后知后觉。

后知的是知识,是拿来吹牛、教学、下酒的。

先知的是信息、价值、资源,黄金白银,是拿来明己对彼,争取胜利的。

所以读《孙子》只是知识,并不玄妙,能不能用才是本事。

下面讨论先知的三个问题:

1、知什么?

2、怎么知?

3、知的深度如何?

二 知什么

知的内容: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诸侯之谋。

1、知己,知自己的什么?

筹备阶段:

知将领、知兵士、知粮草、知分数形名、知人心同欲、知三军之事、知三军之权

决策阶段:

知胜有五:可以战与不可以战;众寡之用;上下同欲;以虞待不虞;将能而君不御。

战斗阶段:

知奇正之变,知虚实之用,知迂直之计,知进退之理。

2、知彼,知对手的什么?

要像知道自己一样知道敌人。重点是知道对手的虚实,知道对手的弱点。

3、知天知地

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火烧赤壁,就是知道天时;

三 怎么知

1、取决于人,从人那里知:

用乡导得敌利,用内间得敌情,跟大师学顶层知识点。

孙子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不信鬼神,不看表象,不凭经验,想知道什么要靠人。

对内靠对内部资源的比较、竞争PK、计算(《始计》);

对外靠《用间》;

学习就靠《刻意练习》。

2、从现象看本质。

《军争》篇相敌32法,就是通过敌军的现象观察,去探究敌人的动机和意图。

不过从《用间》篇“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来看,从现象看本质,还是有难度的,可靠性打折。

3、“学而知”和“干而知”

1.生活中的“知”分两种:“学”而知之和“干”而知之。

2.所有的“知”都是为了行动做出指引,不能做出行动的“知”,不叫知

3.是通过“学”而知,还是“干”而知,主要取决于成本

4.战争强调“先知”,主要是战争的成本很高“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能乱搞,上来就开打

5.生活中的“知”,反倒是可以边做边学

四 认知的深度问题:抓住事情的本质

最近大家听得很多关于认知的事情,认知的深度决定了你事业的高度。

可是多深为深呢?

参照成甲的话,就是认知到“临界知识”,

参照李善友的话,就是认知到“第一性原理”,

参照老子,就是“道”。

五 现实中,我们常常对知,对认知常犯的几个错误:

不能区分角度与事实

不能区分想象和现实

不能区分现象和本质

不能区分主观和客观

不能区分局部和整体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