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晓戈 | 斫得新竹赋新诗——尤溪王建忠的竹雕艺术

 石道手工艺 2022-09-02 发布于福建

当代竹刻在创作上封闭与保守是有目共睹的。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当代竹雕与竹刻在工艺上能够更加精致,但绝大多数作品依然沿袭文人艺术的创作思路,工艺上也并未摆脱金陵派、嘉定派或海派竹刻的影响。这种进步只是一种生产型的内卷,而非创新性的突破。如果传统竹雕如果不能突破固有的艺术范式与评赏标准,不能更主动地接纳当代主流文化,并与当代生产技术、设计思想与生活美学产生积极的互动,那么,这一传统技艺只会更加被边缘化。在这个视角上看,王建忠在竹雕上创新实践,是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王建忠有自己的竹器厂,主要生产由他设计开发的,用于茶道、花道与香道的各类竹制生活器具。他的日常工作,除了设计开发竹产品,就是埋头创作自己的竹雕作品。他说:“好用的竹料都是用来做产品,不太好用的竹料就用来搞艺术。”来自竹器的收入,让他能够安心地从事自己热爱的竹雕创作;而竹雕创作也为他的竹制生活器具开发提供了许多艺术灵感。他有意或无意地将现代设计的形式美感、当代绘画创作思路融入到竹雕创作中,以一种探索者、革新者的姿态,重新构建竹器与生活美学的联系,推动传统竹雕在题材与手法上的时代创新。
王建忠设计的竹制生活器具都是去装饰化的,没有过多琐碎繁缛的装饰图案,也不求极致的精巧——这是他的主动选择。一方面,“去装饰化”是当代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简化工艺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另一方面,从追求“精工”的内卷潮流中解脱出来,让他能够以更多的精力去提炼器物本身的物性与器性,去探求竹器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是他作为“竹人”安身立命的起点。
王建忠擅长以写实与写意并用的雕刻手法,将一些被旁人视为废料的异形竹根雕刻成精美的竹制摆件。他用这些“废材”上特殊的质感去表现残荷的枯寂与沧桑,表现荷花的婀娜与优美。让这些传统统题材的竹雕以时尚的样式,融入当代的生活场景,营造出具有现代美学气质的空间氛围,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化“无用”为“大用”。

2014年,他创作的《春华秋拾》系列“竹根花插”荣获当年厦门文博会工艺美术类的铜奖。这一组作品是以古代人物形态为元素,利用竹根天然的肌理作为人物的衣纹,以极为简练外形轮廓,展现人物站立姿势中微妙的情绪,这些身着长衫的人物,似儒非儒,似道非道,似僧非僧,形象极为抽象,有种朦胧美。将几件人形的花插组合在一起,每个花插都是独立的,具有个性的,而整体上又是极为和谐的,人物之间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呼应关系,展现出静谧、清雅的现代审美意趣。

2019年,他以寄居蟹为主题创作的《一席之地》,获得当年的“争艳杯”银奖。他的“寄居蟹”系列作品,虽然是采用写实的手法,但从作品的名称上看,作者的意图显然不仅仅是对这一海洋生物展开真实的摹画。寄居蟹的一生是不断成长、不断蜕变的一生,也是在不断寻找新的居所,寻找自己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一生。“人生如寄”,这件《一席之地》所表达的“寄居”“蜗居”主题,何尝不是现代都市人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呢?这样的创作当然是能够激发观者内心共鸣的,是可以观赏,又值得回味的,具有当代艺术意趣的作品。

应该说,王建忠在创作上是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的。他的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竹雕”也得到业内的认可,如他在2015年创作的以草鞋为主题的红色主题竹雕作品《故亊》,荣获厦门文博会优秀作品工艺类银奖;2020年冠状疫情爆发后,为表达对广大抗疫工作者的敬意,他以口罩为题材创作了《凌乱的冬天》并获得当年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创新大赛铜奖。近两年了,他还以背包、草帽、号角等题材创作了一大批红色题材的竹雕作品,被多家机构收藏。

王建忠的竹雕作品多是以细腻的写实手法刻画各种日用的器物,没有直接的表现“人”,但透过那些刻画细致的物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背后那个“有故事的人”。他自己也是个“有故事的人”,擅长用这样“无中生有”的叙事手法来讲他的故事。他将草鞋、草帽、口罩等当代的物品纳入自己的创作中去,极大拓展了当代竹雕的题材。同时,他以当代绘画的创作思路带动竹雕的主题性创作,作品中呈现出的批判性与反思性,正是当代艺术所追求的重要方向。以器用带动竹器的回归,以创新带动竹雕的突破,以当代的设计思维和生活美学去拓展传统艺术的发展之路,王建忠的创新是从实践中来的,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他正在用手中的竹与刀、心中的情和艺,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在竹雕与竹器创作上的新篇章。

王建忠  简介

王建忠生于1969年,祖籍浙江绍兴,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木工艺品雕刻技艺一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兼任三明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福建省竹业协会竹工艺分会副会长。

晓戈  简介

王晓戈,笔名荆园,湖北武汉人,美术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