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律 · 遇旧 | 每日好诗

 寻梦向天歌 2022-09-02 发布于甘肃

图片

七律·遇旧

戴小宝

图片 

惊蛰所以雨翩翩,故里海棠开不眠。
待梦时节诗满树,相逢刹那曲湿弦。
如花岁月君何在,似锦青春谁悄镰。
结伴曾经采蕨去,提篮遍野翠薇年。

图片

往事如烟,回忆青春,对美好年华的惊鸿一瞥是诗词的常见主题。这首诗以感慨物是人非为切入点,展开抒情,有淋漓生气隐现其间,以自我的视角书写了“致青春友人”这一普遍性的情愫。首联以他乡归来的口吻写惊蛰所见雨中海棠,雨中开放的海棠这一意象,本身带有戚戚之思。宋人张九成《雨中海棠》:“玉脆红轻不耐寒,无端风雨苦相干。晓来试卷珠帘看,蔌蔌飞香满画栏。”给我们描绘了风雨摧花的感伤场景。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更是感慨系之。颔联上句由眼前海棠想起往昔青春时节的往事,即“待梦时节”。“诗满树”是满怀希冀,希望与伊人携手,渴望着梦想成真。下句写现在,又一次“相逢”,扣“遇旧”之题,此时相逢的“刹那”,却不是惊喜,而是苦涩之感,“曲湿弦”表达的感觉如同雨中海棠,美丽但凄伤,蕴含着青春梦碎的伤痛。颈联接着感慨,似责怪,又似叹惋。“如花岁月”,你是缺席的,没有在我的身边;“似锦青春”,又是谁在悄悄的用镰刀割去,青春苦短,还来不及细细咀嚼,就过去了。尾联转回到过去的回忆,毕竟还有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曾经“结伴”一起“采蕨”,“提篮”一起在田野里快乐寻找。以乐景结尾,则更显前三联所铺写的哀情之痛,却有一种乐观积极的意味。虽然感伤,但珍惜曾有的回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自有一种“哀而不伤”的意味,翻转的好。一首诗有一个亮点,即堪读赏。这首诗抒情视角一以贯之,无散乱跳脱之病;对故事场景的展开井井有条,正反相形,铺垫和对比,很有效果。不足之处是写景叙事偏重时间,而忽略空间,且有概念化之嫌,虚多实少;对仗句法缺乏变化,表时间的词集中在颔联、颈联的第三、四字,且不无雷同之感;“翠薇年”措辞亦稍生硬。

特邀点评:江合友

  诗人简介

戴小宝,笔名戴瑀,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见《星星诗刊》《中国校园文学》《中国铁路文艺》等刊物。现居南昌。
  专家简介

江合友,文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高校工委副主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研究。著有《明清词谱史》《宋代文学概要》《萸轩词存》等十余种,主编《清代词谱丛刊》(全三十册)。诗词作品发表于《诗刊》《词学》《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