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原创 通过一个采访视频,我们认识了石峰。他从2006年帮广告公司在论坛“灌水”赚到第一笔钱后,正式成为“五毛党水军”,还从西安辞职到了北京,一路做到传统“水军”行业里的中上层,直接对接甲方,还有众多的分包下家。 在从兼职到专职做“水军”的10来年里,石峰见证了这个行业的业务范围,从单纯的品牌宣传,发展到明星炒作,再发展到举报、维权、洗白、敲诈勒索等领域。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五毛党”失去生存土壤,石峰也早已告别“水军”生活。但另一方面,成为甲方后,他发现网络推广还是老套路,只不过平台变了,图文变成了视频而已。在大小V遍地和人人皆有账号的基础上,石峰觉得水军正在变得模糊,“现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水军’。” 他说,自己至今仍记得2005年芙蓉姐姐说过的一句话:“今天你看我在网上发几张照片,就觉得这人有病。以后,你们人人都会在网上发照片。”没想到一语成谶。 以下是石峰的讲述: 口述者|石峰 实习记者|申三 编辑|王海燕 入行 我算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初代水军,2006年入行的,那时候甚至连“水军”这个词都没有。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在西安一家报社工作,负责报纸房地产板块的广告位销售。当时我挺爱上网,注册了不少网站,攒了不少账号,偶尔也有朋友让我帮忙发个贴,回报就是充个话费啥的。 后来接触的广告公司多了,2006年初,一个广告行业的朋友介绍了一个国产手机公司给我,他们想做品牌手机推广,但又付不起大媒体的高额广告费,就希望找人在垂直类网站发帖宣传。当时中国山寨机刚兴起,有很多手机垂类网站,大家还会在BBS社区里交流安装程序一类的内容。这个活儿,他们已经把宣传内容写好了,我负责发帖子就行。 当时行内没有明确定价机制,所以聊到价格时,我回了一句“先等等”,说发完帖子再说。连注册账号带评估,我发完100个帖子用了2个小时,因为当时的电脑网费是2元每小时,我就定了个25元一工时,算下来,相当于每个帖子5毛钱。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接单,接单后,我就做了包括帖子投放的一系列规划,用自己的号发在网上,给自己打广告。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后来我看到同行的广告,标的也是5毛一帖,这也成为大家口中“5毛党”的原型。 插图|饭圈圈
当时我在报纸的是底薪800元,接到广告提成1%~5%,那时的报纸版位还挺贵,一个整版10万左右,哪怕一个方块位小版面也要上千元,但我这人干销售不是很在行,平均下来,每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我就想如果一天刷帖能赚50块,一个月就是1500元,比上班轻松多了。 那次顺利完成工作后,身边的朋友和客户,一个推荐一个,更多人开始找我活。2006年3月,我决定从西安搬到北京,在中关村附近租了一个群居房,三室一厅,住了15个人,房间都是上下铺,床位费每人每月600元,加水电杂七杂八平摊下来近1000元一个月。 《我是余欢水》剧照
刚来北京,接的活还不稳定,我就找了份和之前差不多的工作,白天跑业务,给房产、教培机构推荐报纸广告位,每月收入1000多元。晚上才回到宿舍或去网吧发帖回帖,也就是“灌水”。价格还是每帖5毛,比较散,每个月能多挣2000元左右。 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在白天的工作中,遇到觉得费用高的客户,我就顺势推荐网络推广,包括做口碑,做关键词排名,按组合和结果收费,比如每周1000元的组合,除了普通发帖以外,还包含配套的新闻稿和重点网站的曝光。那个时候,大家都在争夺搜索引擎排名,这种模式的推广效果很好,客户都乐于接受。 2008年,很多跨圈事件被爆出来,什么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炒作,一个门户网站的负责人邀请我参加了一个节目,有点类似于现在网络综艺。在节目中,我遇到一个央视记者,他就找我做了网络炒作话题的采访。我给他描述了水军行业的工作流程,分为上中下三层,当时我属于中上层,不仅与甲方对接,还会主动找甲方,甚至给甲方一些指导,并把流程策划好,再把任务分配到下家。 采访之后,那位记者总结说,我们这个群体从上游到下游精确踩点,上层任务发配,中层安排策划、到最后下层的执行,真是军事化管理,“常说空军陆军,你们就叫'水军’吧。”后来这个采访在媒体上播了,“网络水军”这个词就开始红起来。 这次采访后,越来越多的人找我干活,几乎都是软广,比如发图文说某家店体验非常好,5毛一帖子包含3张图片,多出部分按张收费,1毛一张,量大的直接1块或1块5毛,和现在在专门的平台上刷评论差不多。为了沟通更高效,出完活儿,我会给甲方一份EXCEL表格,论坛、板块、链接和标题,一一列出来。因为太熟练了,刚入行的新手一个星期的活,我三小时就能干完。不过我当时还是兼职在做,我记得那时候已经有同行专职做这个了,每月赚个1万绰绰有余。 石峰早期列出的EXCEL表格,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工作细节
到了2009年,我手上的工作文件夹精确到汽车类、综合类、娱乐类、数码类,还有生活休闲类,最多的时候,单综合类网站的文件夹就有60个,里面详细记录着我在每个网站申请的账号,密码、昵称和登录名。我每次去网吧,就打开U盘里的EXCEL表格开始工作,网管还以为我是来盗号的。 当水军的风光3年 2009年个人博客起来了,大批广告公司转型成网络营销公司,不同于以前都是传统广告公司的品牌宣传刷帖,到这时需求变得千奇百怪。而且随着流程“标准化”,开始有了很多专为水军服务的软件,能快速注册账号、发帖回帖、刷点击量和刷评论,发帖量呈几何量级攀升。 当时一个高收入的活来自娱乐公司,主要是给明星助阵。一开始,娱乐公司是雇佣我们营造氛围,包括引导其他粉丝加QQ群,但这样成本太高,而且水军数据做得再好,接机或商场活动也没人去,有时水军还会吐槽,影响明星声誉。 所以后来接娱乐公司的活儿,策略就变了。比如2009年,有个公司力捧的新人女星要发唱片,我如果发1000个帖子,成本500块,赚不了多少,我就在粉丝贴吧里发个帖,说下个月要出新专辑了,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再一个个私信那些在评论区活跃的粉丝,让他们发布宣传文章。这个活儿,最终评论达到3000条,我告诉甲方,一半是我们自己干的,另一半是真实的粉丝行为。甲方看着数据不错,还能调动粉丝积极性,也愿意长久合作。所以说如今的粉丝经济,其实套路在十几年前就形成了。 《宠爱》剧照
也是在这一年,我感觉水军作为一个行业起来了,随即开了家淘宝店铺接活。我记得,当时央视又曝光了一次水军团体,曝光后反而更多人加我QQ,除了提需求的,还有更多人找到我,想做下家,想从我这儿接活。 我有记账的习惯,我记得自己当时每周的收入开始稳定在3000~5000元。随着收入逐渐丰厚,我决定专职做“网络推广”,并在百子湾租了一间单人公寓,做成了小型工作室。工作室里有一个台式机和笔记本,是以前的客户顶账送的。 我当时我从甲方接活儿,一般发帖收5毛一帖,再给下家2毛,能赚3毛;回帖则是3毛一帖,分下去后我赚2毛。我记得,到了2009年,一些偏远地区也开始有成规模的水军,但有些人甚至还不知道刷帖软件,就是像“包工头”一样,买电脑雇佣工人,手工发帖,这些人就被称为最基层的水军。 我们的工作一般是通过QQ群沟通,最多的时候,我手上有15个QQ群,每个里300~500人,加上一些工作交接群有近60个群。不同的群专业方向和领域都不同,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也会跟其他群主合作。 因为做得久了,我能参与到跟甲方的策划沟通中,当时还学广告公司做PPT,制定非常详细的推广方案,到了2011年,我每月收入最高已经可以达到3~4万了。 恐惧感 到了2012年,我接到的普通宣传帖慢慢减少,转而开始收到大量奇怪的上游客户需求,包括举报、维权和洗白,基本上都是中间人介绍,给的报酬很高,我们也看不到上家的人。 甚至有反腐举报,算上打点版主和删帖风险的成本费,发100条,我的报价可能会到10元一条。有次有人砍价,我说,“你看看这事,这是1000块钱的事儿吗?” 举报帖一般利润都很高,也比较省心,事情交接完,对方一般会把我QQ删了,不需要任何售后服务。 按照我自己的工作习惯,接过的活儿,事后我都会关注一下,比如普通的品牌宣传,隔段时间会稍微监控一下转化,评估下效果。举报与维权,我偶尔也会关注,如果隔了一个月,在媒体上看见有了证实,我也会有些虚荣心,心想,“你看,我还给你干成一个事儿,正义之刀在我手上挥一挥也能留下些影子。” 《平凡的荣耀》剧照
当时也流行一类的水军帖,和现在的水滴筹很像,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公益募捐。上游给我们生病人的个人资料,留个银行卡号,放在网上刷帖,有爱心的人就会直接向卡里打钱。后来,因为帖子多了,逐渐演变成恶意诈骗。 干水军的,大部分不会审核内容,只负责干活。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愿意接太出格的活,怕遇到封号,损失就大了。有时候还需要把内容“销售”出去,找版主,找官方群管理员,置顶或给个推荐位,或者找活跃网友。这种背后的利益链条更庞大。 还有一类是行业内或个人之间的恶性竞争,通过购买水军,大量刷对方的负面内容,煽动情绪。不过干这种事总会留下痕迹。洗白和删负面这种活有一个组合包,通过刷洗白帖,稀释负面帖或通过同行的人脉,花钱删帖。这种活多了以后,开始出现一批水军,专门做负面,等到公司找到他们删贴,就要价3000~5000元的费用,成为另一种庞大的利益项目,已经有了勒索性质。 《三年a班》剧照
2013年,网友“秦火火”和“立二拆四”被抓,就是因为组织水军,通过传播谣言、发负面,删负面非法盈利,包括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造谣,甚至通过淫秽手段,包装出了一批网红。在他们以前,行业内没有明确的限制,不会有人因为在你网上随便发些内容受到法律的惩罚。 但在那前后,我身边很多同行都陆续被调查和没收电脑,水军的名声渐渐就变得很臭了,我自己也有点恐惧。加上2013年初,我女儿出生,我开始萌生退意。 传统水军的变形 到2016年,我几乎不再接任何外边的活,一个都不碰。一方面是因为,门户网站的时代过去了,论坛发帖成了过去式,我早先的号都没用了;另一方面,行业太混乱了,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来做黑产、网骗、违法的,最开始我都是拒绝,后来只能直接举报,QQ上每年举报几百个。 2016年年中,我儿子出生了,我就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找了个网络宣传推广的岗位,去年又跳槽到一家精酿啤酒公司做推广。如今,我也会跟第三方公司合作,结果发现,很多网络推广还是老套路,只不过平台换了,内容从图文变成了视频。 很多MCN公司在做的就是这个,甲方提诉求,公司根据需求拍视频,最后批次把内容传上去。过去是一个月写10篇文章,发1000个帖子,保证100万点击量,现在是一个月拍10条视频,用10个账号分发,保证100万播放量。但做过这一行的都知道,过去帖子的点击量可以用软件刷,现在播放量也可以用软件刷。 《完美关系》剧照
甚至和甲方对接时,承诺都如出一辙。比如甲方问,有没有实际转化呢?他们的回答一般是,“我们只是干活的,不承担任何后果,把我们该做的做完,保证播放量符合您的要求。” 跟我们当年一模一样。 除了这些有组织的账号,现在一个手机一个账号,比如商家在外卖软件需要10块好评,也会提供免费外卖或者几元红包请顾客刷好评。从这个角度,现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水军。 至于过去专门做推广宣传的水军,他们正在消亡,成了纯做数据的。比如我上周参加了一个点赞活动,刷1千个赞拿个一等奖,能拿奖,成本也不多,做活动的人也就图个热闹。至于真正想做点影响力的,没用的数据都能过滤掉。 我上次在B站接受了一个露脸的专访视频拍摄,在那之前,身边的人包括父母和妻子,只知道我是干网络推广的,没人知道我以前工作的细节。我之所以敢实名接受采访,是因为我做事还有点底线,至少违法的事没干,能成为社会事件、媒体热点的公益类帖子,不少还是免费做的。 《社交网络》剧照
其实回想起来,早些年做水军,对发帖的标准也没有清晰认知,后来内幕看多了,才感到恐怖。接头上家找不到,信源没保障,人人都是演员,你也难辨真假。 你今天采访我,失落感还是有的,不是离开水军行业的失落,而一种老互联网人回顾自己年轻时光的那种失落。 这几年,我陆续问过几个以前的水军头子,基本上都不干了。以前20多岁认识了一些门户网站的中高层领导,当时还会邀请我参加一些活动,现在他们大部分也都转行了。如今的热门互联网公司里,都是这一代年轻人了,这会让你觉得,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采访过程中,我才意识到好多问题,我过去从来没想过,如今想来,不管水军的形式怎么变,有利益的地方都有罪恶。另外,网上的内容唱完白脸唱红脸,背后可能都是一个人发布的。我们当时深陷其中,本以为能看清真相,隔了一段时间,又发现结果相差甚远,可能大家在都演戏,真假难辨。 我到现在还记得,2005年,芙蓉姐姐说了一句话:“今天你看我在网上发几张照片,就觉得这人有病。以后,你们人人都会在网上发照片。”一语成谶。 (感谢王昱霄对本文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