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水桥观鱼而不得

 zgscdh 2022-09-02 发布于四川

金水桥观鱼而不得

  戏作

         金水桥下比目鱼,

         曾李曾作情喁喁。

         我欲观之一寄慨,

         逍遥通世在须臾。

      进学校北门,有一处叫“金水桥”的所在。我虽到本校已五年,却并不知“金水桥”究竟是何含义。假期去了一趟唐家河,顺路游览了平武的“报恩寺”,方知“金水桥”乃王者象征——明朝时,平武土官王玺仿明宫建筑而建一宫殿,殿下的“华表”及进殿的“金水桥”均仿天安门,王玺也想过一把皇帝瘾,被人告发,为欺骗皇帝而改名“报恩寺”,后“报恩寺”遂成佛家一旅游圣地。

    我对“金水桥”的关注始于三年前同组李辉忠的一次放鱼。“金水桥”下有一条河,据说上游水深有两三米。李辉忠人称辉帅,喜钓鱼,因与其夫人曾凌云——我一般称其为“侠女”,均作班导,没时间烹调,好多时候钓的鱼就放生了。那一次,辉忠钓鱼颇有收获,七八条小的(二三两),一条大的(一斤多),他们说家里冰箱也还有冻着的,就全部放进“金水河”了。

     听辉忠说过之后,我戏称辉忠放的是“比目鱼”。偶有进出北门过“金水桥”时,我大多停步一观,颇想领略一下柳宗元笔下“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意境,自然每次皆失望。记得有一次,和辉忠一起过“金水桥”,辉忠指点我,终于看到了游动的一群鱼,但那些家伙倏忽而逝,我看得并不清楚,至少没有看到那条大的。某日监考,中午来不及回家吃饭,简单填饱肚子之后,我在校园漫步,慢慢踱至“金水桥”,时已夏天,犹见两岸垂柳依依。我下到河边,却见白荷、红莲开得灿烂,忽然,水中泛起一圈波纹,我定睛一看,果有七八条鱼儿在水中穿梭。此时,四周静谧,鱼儿不怕我的打扰,它们俶尔远游,倏忽又见,但鱼群中并没有见到那条大的。我用尽目力搜寻,终于找到了那个大家伙,足有半米长了,它正静静地悬游在一荷花丛中呢,那天“金水河”的水比较清澈,看鱼在水中,有那么一点点“空游无所依”的味道。彼时,我心中顿感一片空明,竟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幽渺之想。

    学生时代,未知生活的艰难,特别景仰的竟然是陶渊明,当然我也知道诗人笔下的“桃花源”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但只要能够不受物质、名利的羁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不也是一种有着田园牧歌的风情么?苏东坡曾说自己前生是陶渊明,他写给子由的诗“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也不过是希望兄弟二人能够早日退隐林下,亦享受田园和天伦之乐吧。

     岁月沧桑,世事多舛,我早已知道自己错了。然艰难生活之余,心中某个角落总还有追求自由的一方小小天地。自己爱游玩,感山野之趣则乐;尤喜观鱼看鸟,然见笼中之鸟和池中之金鱼,多有憾焉,原来,陶公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竟与我暗合也。

    今天下午,我与张特去乐荟城后面做核酸检测,过金水桥时,我言河中有辉忠伉俪放生的“比目鱼”,我俩遂驻足一观,却见河中浑浊不堪,一片狼藉。张哥言道,池中便有鱼,可能也不敢吃了,以前上边有活水流来,现在一片死水,太脏了。鱼能不能吃,我自不多想,我们看了二三十秒,一点小水波也没见到,鱼之栖于何处?此处还是它们的“田园”吗?我竟有些怅惘。

    作完核酸,张哥有事,我独自回校又过金水桥。天蓝风轻,我凭栏下观,还是微波不起,哪里有鱼儿一点儿影踪?水是很浑浊,水中还漂浮有一些杂物,不知鱼儿们还住得惯吗。住的惯,便如那“曳尾于涂”的泥龟,住不惯,总也胜于那须相濡以沫的“涸辙之鲋”吧。

     但是,西山的红叶,富乐山的菊花,东方红大桥的海鸥呢,何时能够再见呢?

         西山枫叶秋来红,

         富乐菊花满园中。

         欲与海鸥续旧约,

         何时钓水一从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