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ink 11在网络化协同电子战中的应用

 新用户73286115 2022-09-02 发布于北京

       Link 11数据链是比较早期开发的数据链,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20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原计划服役到2015年,但直到当前仍然是美军(尤其是美国海军,如第七舰队)最主要的数据链之一,同时也是美国与其盟国(北约国家、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之间的主要跨国通信手段之一(驻韩美军与韩国军队之间基于Link 11的通信连接如下图所示),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平台上也有该数据链部署。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其所支持的作战功能也不断增多,目前已经具备了反潜战、电子战、战区导弹防御、武器/交战状态报告等功能。

图片

       其中,电子战是其专门的作战功能之一,Link 11也在其标准(北约军标STANAG 5511)中专门规定了一系列报文序列。

Link 11数据链概述

       其实,Link 11是北约命名的名称,美军称为A型战术数据信息链路(TADIL A)。广义上讲,Link 11系列数据链还包括Link 4、Link 4A、Link 4C、Link 11B(陆基型)等变体。这是一类保密的数字化数据链,主要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国家海军(有时候也用于陆军)提供岸-舰、舰-舰、舰-空、空-空或地面防空作战单元间的通信。以Link 11与Link 11B在防空反导中的应用为例,其典型应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图片

       由于研发、部署时间较早,Link 11数据链在很多国家、很多类型平台上都有广泛部署,且经历了诸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局部冲突的实战检验。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Link 11数据链就确保了加载有该数据链终端的相关平台(如舰艇、飞机)间的战术数据的交换。交战过程中,从各个单独平台传感器来的数据首先被传送到一个计算机处理系统中,并被确定为航迹数据;然后该航迹数据与现有的航迹实现关联;之后由人员或机器对参数进行评估和识别;若评估和识别结果满足本平台的报告标准,那么该航迹数据就通过Link 11无线电通信网进行传输。然后,Link 11网络中其他所有平台就都能接收到该数据并可以在其计算机系统中对该数据进行关联,并在每个平台的指挥系统中生成有关整个部队的战术态势。

应用想定

       考虑到“报文序列”等内容太过专业(也不是本文的介绍重点),因此,本部分首先想定了一个“利用Link 11数据链实现电子战网络化协同”的场景,作为本文的切入点。

       美军某海上编队正在某海域执行任务,某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舰载Link 11终端收到了一条来自于其他舰船的一条M.6B电子支援措施主报文,其中威胁评估门限字段为1,也就是说,发现了威胁目标。具体来说,解析后得到如下信息“威胁评估:是。平台:su-35战斗机。方位:X坐标XX、Y坐标XX”。

       随后,该驱逐舰的舰载Link 11终端又收到了来自同一艘舰船的一条M.6D电子战协同与控制报文,报文中的控制字段为4。也就是说,该艘舰船在向“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发起电子战协同请求,具体来说,“控制字段为4”意味着请求对威胁目标实施定向搜索。于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利用其舰载AN/SSQ-137(V)舰船信号利用装置系统对指定的方向开展电子侦察,即在该方向上针对su-35战斗机机载通信系统、雷达系统、电子战系统等用频系统的特定频率进行信号搜索。具体来说,SSEE系统重点针对“雪豹”雷达系统、“希比内”电子战系统、S-108通信系统、NKVS-27通信系统等用频系统所用的HF、VHF、UHF、X等频段进行搜索侦察。

       SSEE系统再对搜索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评估”)后认为,应该对su-35战斗机实施网络化协同航迹评估。首先,“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首先根据Link 11相关报文标准生成su-35战斗机航迹,生成M.6A电子对抗措施截获数据报文并利用舰载Link 11终端发送给加载有水面电子战改进项目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紧接着又发送了M.6D电子战协同与控制报文且报文中控制字段为14,即“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通过舰载电子战系统协同,对su-35进行网络化协同航迹评估,并最终得出航迹。

Link 11电子战相关报文概述

       从上文想定中可见,Link 11数据链标准中专门有用于电子战领域的报文格式,想定中所涉及的主要是M.6A电子对抗措施截获数据报文、M.6B电子支援措施主报文、M.6D电子战协同与控制报文这三类,实际上Link 11的电子战专用报文有近10类,这些报文共同实现了电子战数据报告、电子战数据关联、电子战协同与控制、电子战与情报融合等功能,如下图所示。上述这些报文的主要功能如下表所示。

图片

报文

功能

M.6A电子对抗措施截获数据报文

       报告方位线的参数数据,该方位线用来指示干扰选通,干扰选通源自截获该选通的航迹。

M.6B电子支持措施主报文

报告航迹号、威胁评估、平台、方位。

M.86B增强型电子支援措施报文

报告锁定干扰机数据;方位精度;时间陈旧;辐射源数目、模式和评估置信度或频率/频率范围;广义类别;增强型特点。

M.6C电子支援措施参数报文

报告脉冲重复频率、抖动和扫描类型。

M.86C增强型电子支持措施参数报文

报告脉冲宽度、极化和天线扫描周期或扫描速率。

M.6D电子战协同与控制报文

提供电子战协同与控制。

M.86D增强型电子战协同与控制报文

控制字段为5时,提供搜索区域,或提供要搜索的辐射源编号或辐射源功能。

       下面以M.6D电子战协同与控制报文中的“定向搜索”报文(控制字段4)为例,大致展示一下Link 11数据链电子战报文的帧结构,以便读者对Link 11报文有个直观的认知,如下图所示。帧结构中,“航迹号接收地址”长度为7位(位置为41~47),“倍频器”长度为3位(位置为38~40),“频率/频段”长度为14位(位置为24~37)。

图片

结语

       美军对电子战信息(无论是原始信息还是分析过的信息)交换需求非常迫切,且需要尽可能地提高信息交换效率。然而,从Link 11的电子战专用报文序列(M.6序列报文)在对网络化协同电子战能力的支持能力来看,主要还是停留在指令级协同方面。尤其是其专用的M.6D电子战协同与控制报文和M.86D增强型电子战协同与控制报文,主要的功能也仅仅是协同辐射源搜索与协同航迹评估,几乎不具备网络化协同电子干扰、电子欺骗的网络化协同能力。

       因此,在美国以外的北约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对Link 11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升级、改造、替换工作,即,Link 22数据链。Link 22数据链的主要目标是以较低费用更新、替换Link 11数据链,并最补充完善Link 16。

      关于Link 22在网络化协同电子战中的应用,且听下回分解。

作       者:张春磊

责任编辑:张冬晔 王京涛

监       制:程邦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