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洋“士官三杰”之张绍曾

 兰州家长 2022-09-03 发布于甘肃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读者一般都知道,蒋百里、蔡锷、张孝准,被称为“士官三杰”,享誉一时。不过,其实早于他们三人数年,也有三个人被称为“士官三杰”,这三人即是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为了区别,我们不妨称蒋百里、蔡锷和张孝准为“后士官三杰”,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为“前士官三杰”。今天我们说一下“前士官三杰”中的张绍曾

文章图片1

张绍曾

张绍曾出生于直隶顺天府大城县张思河村,父亲张汝封自幼苦读,考中秀才,当了学馆老师。张绍曾小时候念过几年书,1887年左右,父亲替人写状纸惹祸上身,带七八岁的张绍曾到天津避难,在同乡帮助下开了家私塾。第二年接来老家的妻儿,一家五口人住在天津城内府署街一个大杂院中一间破房子里。张绍曾一直跟着父亲念书,从小就显露出学霸本色。1895年秋天,他报考天津武备学堂,以高分被录取。三年后,恰逢清廷选拔学生送往日本留学,天津武备学堂选中10人,张绍曾名列其中。到日本后,先进成城学校补习日语和中学课程,毕业后,又实习一年,于1900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仍学炮科,为该校接纳的第一期中国留学生。

张绍曾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二月)从日本回国。由于他回国后考试成绩优异,受到“勤见光绪皇帝”的特殊待遇。此时恰逢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绍曾以天津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与留日士官生双重身份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春到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任教官。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底,张绍曾从日本学成回国。第二年春,被分派到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任教官,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1904年(光绪三十年)旧历正月,北洋常备军右镇添募新军,并改称北洋陆军第二镇,张绍曾调任该镇步队第三协第五标帮统。(清制,每标设统带(团长)一人、帮统一人主管队训练,后改为教练官)。他到任不久,征得镇统制官同意并转呈北洋大臣批准,在本标设立了“教育所”,组织军官们学习军事知识。绍曾自任教师,讲授战术、训练等军事课程。他讲课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很受军官们欢迎。旧历五月,在“教育所”的基础上,第二镇开办了第一期“随营学堂”。挑选识字的目兵及随军官兵子弟充当学兵,数额每标四十人、独立营二十人,全镇约计二百八十人。教员由学识优秀的军官兼任,主要讲授下级军官应当掌握的军事知识,张绍曾是讲课最多的军官之一。这一做法,引起了北洋督练处的重视。曾派日本顾问闵嘉悦大尉到该镇考察,给予很好的评价。张绍曾也因此得到闵嘉悦顾问和统制官吴凤领的器重,不久便升任该镇正参谋官(相当于参谋长)。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5月,北洋陆军第五镇组建后,张绍曾任该镇炮五标统带官,不久改任一等参谋官。后因与统治官张怀芝不睦,绍曾愤而提出辞职。于是,清政府在1906年改任张绍曾为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从1906年到1909年,张绍曾在北洋陆军教练处的三年中,广泛联系士官学校毕业归国的同学和北洋新军中的军官,扩大了在军界的影响。同时,也结交了一些比较知心的朋友。特别是他同吴禄贞、兰天蔚之间的友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日本学习期间,他们就是比较要好的同学,张绍曾与吴禄贞是第一期、兰天蔚是第二期,三人在学习上都是优等生,吴、兰又是留日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在日本时,绍曾通过他们接受了革命思想。1907年6月,吴禄贞随徐世昌到奉天担任军事参议,兰天蔚也应吴之约随徐到奉天后担任了第二混成协协统(相当旅长),三位志趣相投的好友往来更加密切。同年,同盟会创始人之一宋教仁也到了东北,以创办实业为名发展革命力量,并在奉天成立了同盟会辽东支部,吴、兰和张绍曾都成了同盟会辽东支部的主要负责人。从此,三人之间的革命友谊更加深厚,在北方新军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被人们誉为“士官三杰”。

1909年(宣统元年),张绍曾调任陆军贵胄学堂监督(相当校长)。1910年初,改任陆军部一等咨议官;1911年(宣统三年)初,又接替阵宦,担任了北洋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官(相当于师长);同年旧历三月,清廷下令,给张绍曾等“加授陆军副都统衔”,为上等二级军职。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兴起,引起了清政府的恐慌。清政府命张率部开赴关里抵御革命军。因张早在日本留学时受进步思想影响,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国衰民怨时有不满。张率师驻滦州后,向清廷上书12条,主张立宪,还政于民。是年9月,清廷赏予侍郎衔,免去统制职,任命为宣抚大臣。张奏请开去差缺,回津就医,迅即准其所请。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调二十镇到南方作战,张绍曾受孙中山共和思想影响“拒不受命”,在滦州按兵不动。朝廷明把张升为兵部侍郎兼长江宣抚使,暗令袁世凯夺了张的兵权。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会见张绍曾,劝其担任南京政府陆军总长或广东督军,均被张谢辞。

  1912年袁世凯任命张绍曾为长江宣抚大臣,为南北议和而奔走。1913年调任绥远将军兼垦务督办。时值蒙军分三路大军南侵,张绍曾指挥三路军队迎敌,打退了入侵的蒙军,为保卫祖国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立了大功。大总统袁世凯表彰其功绩,授予他陆军上将、勋三位秩爵和一等文虎章。1914年4月,张绍曾奉调回京,加封“树威将军”称号。1915年夏,针对袁世凯复辟称帝活动,张绍曾和蔡锷私下议论袁世凯阴谋,并组织力量准备起事。当蔡锷在云南举起护国军大旗时,张绍曾极力响应。1917年黎元洪任大总统,年底张绍曾被任命为陆军训练总监。1921年,张绍曾到庐山发起“国事会议”主张全国议和,各省军阀解除兵权,但未获响应。1922年以后,张绍曾在唐绍仪、王宠惠、汪大燮三届北洋内阁中连任陆军总长。1923年黎元洪任大总统时,张绍曾任北洋内阁总理兼陆军总长,为顺国情民意,极力主张迎孙中山入京协商南北统一,但遭到黎元洪及军阀的强烈反对,南北统一大事未能如愿。直系倒黎后张绍曾下台。

  是年6月,他隐居天津公寓。张绍曾在津寓居六年,住英租界威灵顿道南头,即河北南路334号第五中药厂址(现已转让,为贵宾楼饭庄)。其旧宅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巴洛克风格的二层小楼,外观规整华丽,线条流畅。楼门口朝东,有两块水泥板小雨厦,两根贴墙的罗马柱,水波纹花饰支撑。室内宽敞明亮,过厅有拱券分割,显得肃穆庄重。室内有灯光灰线,菲律宾木人字地板和双槽窗。该房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叶,现依稀可窥当年的风貌。

  西北军五原誓师后,张绍曾为支持冯玉祥率部北伐,用5000大洋购置电台向冯提供军事情报。张对冯的来信均亲笔回复,由副官专人传送。不料一次副官身带张的复信到天津南市三不管闲逛,钱袋、信件遭窃,转到“军警督察处”。直隶督军褚玉璞看后大惊,亲自偕信进京报告张作霖。张、褚商议后,指派邢士谦和北京宪兵司令专程来天津杀害张绍曾。当时,吴佩孚之子吴道时(过继其弟吴文孚之子)同张绍曾二女儿张义先新婚不久,褚玉璞乘机派亲信结交吴道时和张家亲族,经常出入张宅。由此为张的被刺埋下祸根。

  张绍曾的被刺,源于与张作霖的多年积怨。原在辛亥革命时期,张绍曾的同学和密友蓝天蔚在沈阳任第三混成协协统,为响应武昌起义,准备在沈阳起事,不料被任巡防营统领的张作霖逼走。因此,张绍曾的“滦州兵谏”失去支持。二张之间从此有了芥蒂。军阀孙传芳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依附于张作霖。孙传芳认为,张绍曾在军阀混战中失信于他,故在张作霖面前诋毁张绍曾。张绍曾回津寓居,虽然表面上诵佛经、习书法、练拳术,但对国家命运依然记挂于心。多年的宦海沉浮,使他对北洋政府失去了信心。他了解到冯玉祥与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士有联系,就与冯玉祥加强了来往,并与冯玉祥结为儿女亲家。这时张绍曾在家中自设电台与冯玉祥等频繁联系。张作霖对此十分不满,联系过去的矛盾,有了杀害张绍曾以绝后患之意。

  1928年3月,张作霖派亲信将领王琦到津秘密布置暗杀张绍曾。参加密谋的还有直隶督办褚玉璞、警察局长厉大森和赵景云。赴宴当日,张绍曾吩咐司机把小汽车开出。不料汽车刚开出车房,一只前车轮便坏了。张绍曾一惊,言身体不适,准备辞掉宴会。但被赵景云买通的手下人张会卿百般劝说,不得已只得换上新轮胎赴宴。1928年3月21日晚,曾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兼陆军总长、时居津在野的张绍曾,被时任直隶办公署总参议赵景云请到天津市南市天和玉饭庄吃饭。宴会上,有北洋系统的靳云鹏、李厚基、张文生等头面人物。宴罢,赵景云又邀请包括张绍曾在内的十余人,到天津南市高等妓院彩凤班饮茶。彩凤班位于天津日租界旭街,离天和玉饭庄很近。这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刚喝了一会儿茶,有个仆役模样的人手持信件,说有函件面交张绍曾总理。张绍曾闻讯从内屋走出,边问:“哪里的信?”边伸手去接,猝不及防送信人掏出手枪迎面便射。第一枪穿过张绍曾手掌,第二枪穿过耳部,第三枪击中肺部。张绍曾当时血流如注,昏倒在地,他的大夫人、小夫人闻讯赶到现场,哀声痛哭。后急送回张府。第二天早晨,在昏迷一夜之后,张绍曾在其寓所二楼故去,年仅49岁。这就是当时轰动朝野的张绍曾被刺案。

  案发后天津县知事兼督署军法官王中申虚张声势地把彩凤班的老鸨、妓女、下人全部逮捕,逐个刑讯,下狱多日,最后又全部释放。这起轰动朝野的政治谋杀案,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在幕后收场了。冯玉祥将军在《我的生活》一书中,对张绍曾做过这样的评价:“公公道道地说,张先生实为革命最忠实的朋友。他冒着危险,大量地垫钱,什么也不图,只要助成北伐革命。张先生之死,系为革命牺牲,他的功绩是值得纪念的。”张绍曾故去后,其后人将他葬于北京西山卧佛寺旁的风景山林之地,与滦州起义烈士王金铭、施从云等的陵园仅一山脊之隔。其墓葬采用了宛如石幢的僧墓形式,墓前有祀殿、望柱等,为京西胜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