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夫妻:赫舍里氏为何会嫁给康熙帝?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9-03 发布于北京

清朝皇室为了拉拢蒙古诸部,历来是搞满蒙联姻的,像皇太极和顺治帝,都没少娶蒙古女人。但到了康熙帝这一代,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按理说孝庄太后是蒙古人,自家孙子的婚事又有话语权,再找一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给康熙帝做皇后,亲上加亲,也属正常情况。

但孝庄太后并没有这样做,她让康熙帝11岁大婚,选择了满洲正黄旗的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她的考虑大体有二:

第一是想让康熙帝早点大婚,与正宫皇后培养感情,避免出现如顺治帝专宠后妃而忽略皇后的情况,进而造成后宫失和,危及前朝;

第二则是更主要的,就是考虑到前朝鳌拜专权,一手遮天的情形,所以要借康熙帝大婚一事实现诸政治势力的重组。

顺治帝去世时,立了四位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萨哈、鳌拜和遏必隆。其中索尼年迈,逐渐退居二线,遏必隆性格软弱,首鼠两端,看人下菜碟,只有鳌拜和苏克萨哈是权力上的对立和制衡关系。

但是苏克萨哈是正白旗,正白旗在多尔衮死后只能处在附属地位,而鳌拜是镶黄旗,又履立战功,故在二人之间的争斗之中占据了上风,遏必隆自然也站到了鳌拜阵营中。

孝庄太后见状,一方面提出让康熙帝尽快大婚,因为大婚后就可亲政,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联姻去打破鳌拜专权的局面。

康熙帝即将大婚的消息传出,鳌拜、遏必隆和索尼三人都把自家孩子送到案头待选,其中鳌拜和遏必隆的女儿都是嫡出,只有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是庶出。

在中国古代嫡庶有别的背景下,皇家选皇后这种事,嫡出的女子自然比庶出的女子更有竞争力,但最后胜出的却是庶出的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皇后。

孝庄太后很清楚,鳌拜势力已经很大,如果她的女儿再成为皇后,就更加不可收拾。而拉拢遏必隆无助于对抗鳌拜,所以他的女儿也没有成为皇后,不过为了建立对抗鳌拜的统一战线,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也进宫成了一名后妃。最后,拉拢索尼可以给鳌拜带来一定威胁,所以赫舍里氏最后胜出成为正宫皇后。

康熙四年,康熙帝与赫舍里氏正式大婚。但好景不长,康熙六年索尼去世,康熙帝虽然亲政,但权力并不为他所掌控。鳌拜遂给苏克萨哈罗织了24款大罪,并将其处死,权力的平衡状态被彻底打破。直到康熙八年,康熙帝才智擒鳌拜,并收回了权力。

赫舍里氏与康熙帝少年夫妻,感情甚笃。但赫舍里氏命运多舛,康熙八年诞下嫡子承祜,不久夭折。康熙十三年,再次诞下嫡子胤礽,随后因难产而去世,只活了20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