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知•认知•良知

 峨嵋吹雪 2022-09-03 发布于上海

我以为,人生大约有三知,自知、认知和良知。
一、自知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世说新语·排调》记载,桓玄与殷仲堪谈话,大家做以“危”字为韵描写危险情景的联句。桓玄说:“矛头淅米(淘米)剑头炊(烧饭)。”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殷仲堪属下一位参军在座,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说:“真是咄咄逼人!”是因为殷仲堪瞎了一只眼。
从此,就成了典故。
对于这虚拟的场景,大家都感觉危险。人盲,所以看不清道路。马瞎,当然不知道高低。加上夜半呢,月黑风高,眼睛明亮的人也莫测高深啊。关键的问题,又走到了深池边上。
可是,你的担心是你的,那所谓的盲人,那所谓的瞎马,他们知道不知道?
我想大概不知道。假如知道,盲人会骑上瞎马吗?会行半夜不息吗?会一直接近了深池吗?
很多人其实就是那盲人,身处险境一无所知。
二、认知
假如有人在彼时彼刻,对着那位盲人喊:“停!危险。”
你说,盲人会不会停下来,会不会立即止步请你指教?
有些人也许会,多数人并不会。因为你所谓的危险,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更糟糕的情形是,假如你对他喊危险,他会怨你恨你恼你烦你。你知道不如不喊,所以你就不喊了。
尤其是,假如那盲人瞎马本来就是被做局呢?我参加过某直销的培训,有人登台介绍经验,如何动员新手:“兄弟,这有个发财的好机会,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你赶紧来。”
万一是有人牵着瞎马,领着盲人在夜半走近了深池呢?
清醒的你也许说,会有这种事情吗?
当然有,比比皆是。
更多的时候,大家只在远处说。
“富家一碗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碗灯,父子相聚哭。风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无妙曲。”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都有一个“太守知不知”,都涉及“太守”的认知。
难道仅关太守吗?
三、良知
我想起两个故事。具体出处忘记了。
第一个,姑且叫做贼跳粪池。
两个贼翻墙为盗,第一个先跳,噗通一声跳进了化粪池,心里那个晦气啊。但是他脑筋一转,默不作声。回头向墙上打手势,让后面的贼他快下来。
墙上的贼不知究竟,也跟着噗通一声。接着就知道不好了,于是低声埋怨,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前面贼说,我告诉你,你告诉他,大家一起嘲笑我。这下大家扯平了。
第二个故事,不妨叫它茶烫嘴。
二客饮茶,茶水滚烫。一客不知究竟,咕嘟一口,烫得两眼泪光盈盈。却不说破。
后者问他,你为何两眼泪光啊?他编个诳,喝到如此好茶,想起远赴葬身塞北的好兄弟。
后客也是咕嘟一口,一样泪光盈盈。前客明知故问,你也想到了塞北难弟吗?
不,我很难过,你这样的赖人还活着。
肯提醒盲人莫乱走的,与只看戏不做声的,与故意引着人家进陷阱的,在良知上,似有不同。
20229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