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如不动

 青衫老祖 2022-09-03 发布于北京

“如如不动”是金刚经中的一句话,原文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呢?在我看来,“如如”就是我所说三元(神元、丹元、血元)中的“神元”,也就是“即心即佛”的那个“心”。心,不是“心脏”,不是外部世界在大脑中的反映(色、声、香、味、触、法),也不是那颗圆圆的脑袋,而是与生俱来的(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拥有感知、思维、支配能力的灵性。他无色无味、无形无相,但有能有力、客观实在(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如如不动”是什么?就是这颗“心”非常稳固,像泰山一样稳固,如毛主席诗中所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动有什么好的呢?不动就不乱,不乱就能够保持清静无为的状态,就透明如玻璃,澄明如天池,也就是“不取于相”,不为外扰所动、外惑所诱、外色所迷,进入一种极其健康的状态。

怎么才能做到“如如不动”呢?这里就不能不提出另一个词汇,那就是“圆满”。什么是“圆满”呢?这就好比往瓶子里灌水,一定要灌得满满的,然后盖上盖子,封得死死的,密不透风,没有一处漏水漏气。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瓶子已经灌满了”。满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那“水”纹丝不动,怎么摇晃都不动。为什么?动无所动、无处可动。满瓶子部动,半瓶子才旷荡。由此再看“圆满”,实际就是要让那颗“心”充满整个“世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严密无漏,动无可动。

做不到圆满,所谓“如如不动”就是空话。那就不是如如不动,而是如如乱动。我们经常说心慌、心悸,为什么?因为我们把心和心脏划等号了,认为心脏就是“心”,所以,一遇到风吹草动,首先怦怦乱跳的就是心,心绞痛啊!又说,好头疼、头疼死了。为什么呢?那是我们把大脑和“心”划等号了,结果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上头,脑袋里那个乱啊!能不头大?又说,吓得腿软,直抽筋儿,为什么,那是那片神经也有感知能力,遇到恐怖的事情就情不自禁的抖。还有肚皮,也有感知神经。遇到紧急状况,头皮发麻、肚皮发紧、大腿发酸、小腿抽筋,都是“如如乱动”的表现。

圆满了就不同了,无处可动了,故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怎么做到圆满呢?其实,心,本来就是圆满的。神元、丹元、血元,本来就是一体的,相互独立又密切叠加在一起,共同筑就一个“我”(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漏即苦,寂灭无生)。所以变得不“圆满”了,原因就是“取于相”了,把心和心脏弄混了。为此,“圆满”的办法就是“找回自我”,让“心”回到本来的样子。一个字,“静”。《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静的结果。《金刚经》说:“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定要记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