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游商帮对衢州古建筑的影响

 浪漫农夫egs704 2022-09-03 发布于浙江

1.  龙游古村落、古民居
        龙游三门源叶氏建筑群、江山廿八都姜家大院、龙游大街傅家大院、龙游湖镇黄家居、开化霞山郑宅大院堪为诸多建筑中的杰作。

龙游三门源叶氏建筑群,由富商叶庆荣于清道光年间耗巨资建筑而成,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群原有五幢,后被太平军烧毁两幢,现保留三幢,占地面积达5000 平方米,由“芝兰入座”、“荆花永茂”、“环堵生春”三座主体建筑和附属用房、庭院、花园、荷花塘组成,蔚为大观,在古民居中,堪称豪宅。[9] 江山廿八都姜家大院,为清同治年间钱庄老板姜遇鸿所建,占地3200 余平方米,五进三开间,原有天井36 个,楼阁厅堂,门庭错落,院中有字,深不可测。龙游大街傅家大院,为清光绪十年(1884 年)龙游大街纸商傅乃庚所修建的私家豪宅。据资料显示,傅氏家族几代苦心经营纸业,财力雄厚,富甲一方,名闻域外,是龙游商帮一代巨擘。曾始祖傅暹在乾隆帝两次南巡杭州时均受到召见,“御赐八品顶戴,绢绵米肉养老银牌”,“称荣乡里”。 清光绪七年(1881 年),傅乃庚凭藉其雄厚的财力,开始大兴土木,修建豪宅——傅家大院。建筑占地面积1070 平方米,建筑面积1842 平方米,东西向布置,主体建筑为三进五开间,前后进分别置天井,为前厅后楼布局。主体建筑的南北两侧各附建重廓,南廓七间,北廓八间,大门东南首又置台门。整个院落结构合理,厅堂厢房、附属建筑布局有序,堪称清代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龙游湖镇黄家居,由富商黄百万建于清代。该建筑前厅后楼结构,门楼砖雕四柱三楼,牌楼式做法,砖雕有戏曲人物、八仙、花鸟等图形,做工精致。开化霞山郑宅大院,为清代富商郑松如所建,建筑面积也有三千多平方米。由以上诸多民居可以看出,龙游商帮的住宅何等堂皇和气派。除了上面所列以外,目前衢州还保留不少龙游商帮所建的民居,如龙游湖镇姜氏建筑群、龙游沐尘乡郑家大院游、常山的三十六天井、开化霞山的百鸟朝凤厅等。这些民居都有共同的特征:建筑占地面积都很大,且肆意地堆金砌玉,究其原因盖于龙游商帮财富优渥沃润的结果。


2. 祠堂、家庙目前保存较好,综合价值较高的有几百处,尤以龙游县内保存最多。

塔石镇华土区村的方氏宗祠,为明早期古建筑,名“敦睦堂”,据民国《龙游县志·氏族考》载:“华静字安仁,于明中叶随爷经商和渠,为夏氏赘婿,遂家于和渠,更名华土区,为期始祖。”祠堂在建筑上,普遍追求宏大庄严、豪华瑰丽的趋势。

   江山凤林镇南坞杨氏宗祠,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000 多平方米。建筑宏伟,布局别致,彩绘独特,雕刻精细,尤其是藻井内造型别致,彩绘图案生动逼真,富有寓意,具有民间地方特色,其戏台前檐柱牛腿用镂雕手法制作成的《双狮滚球》、《鲤鱼跳龙门》体现了清代民间极高的工艺水平。

   龙游滋树堂,建于清道光晚期。该建筑不论是工程技术或是造型艺术都非常高超,是龙游商帮富豪宅第的典型之作。建筑门楼砖雕仿木结构,四柱三楼重檐牌楼式,门面气势壮观,砖雕精细,砖雕内容丰富。其中九狮的砖雕占据主要位置,显示威严,有镇宅御邪之意,并饰有山水花鸟、鲤鱼等,表示吉祥、喜庆,以及“世泽绵长、鸿图燕禧”之字样,寓意着世代长久、延绵万亿子孙,子孙后代安闲、幸福、事业有成。其他诸如汪氏宗祠、樊氏大宗、爱日堂、永锡堂等祠堂都结构宏伟、精雕细作,这些都是龙游商帮经济的物化结果。
3. 修建公益性建筑
        龙游商帮投资除了上述投入民居、祠堂建筑之外,还兴建书院、会馆、大桥等。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来颇能心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其子傅方锴“乃于其村创设中和两等小学校,经营二十年无懈”。毛文瑛“为建石桥若干礤以济人,今德之名为浙江桥,以公为浙人……”纸商林巨伦独资修建石虹塘寺、马戌口凉亭、竹溪诸桥,修建石桥四座[10] 等,,在衢州一府五县中儒学书院遍布府县各地,如衢州府的柯山书院、巨麓讲舍等,龙游有鸡鸣书院、枫林书院等,江山县有景行堂、江郎书院等,常山县有石门书院,开化县有包山书院等。
 

二、商帮文化对建筑审美特色的影响
        明清时期衢州商贾建筑从整体上看具有普遍共性:建筑布局雕刻精美,三雕齐全,建筑装饰广泛采用了衢州地区传统的雕刻艺术,装饰内容有戏曲人物、山水、花卉、动物等,取材广泛,寓意丰富;但也有差异性:屋主的营造者不同,每栋建筑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尤其在民居建筑装饰上,能体现着屋主人的审美情趣、生活理想和追求。因此,选择衢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龙游三门源叶氏民居、江山廿八都姜家大院、开化霞山郑宅民居进行评析,以从中领略其商帮文化对建筑内涵的影响。
1.开化霞山郑宅民居:建筑布局体现人文气息的儒商特征
        自南宋孔氏南迁衢州,中原望族相继来衢,嫡传的儒家文化对衢州的影响极为深远。尤其在为学之风、家规礼教及生活习俗的潜移默化下,使一向质朴粗犷的龙游商帮多了一份儒雅和淳厚。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儒商,且经营文化用品,纸商傅元龙继承父业经营造纸,仍“志意读书”,著有诗集《雪香斋稿》。并且他们还爱与文人交往,如书商童佩所交游者为王世贞、归有光、余湘等一代名士。明代名士李维桢还专为龙游商人李汝衡立传,题为《赠李汝衡序》。他们这种内化的艺术修养为其屋宇建筑装饰风格提供了“雅”的前提,目前散落于衢州的明清代商人宅第,大多具有这种儒商背景。这种“亦儒亦商”特征,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设计,比如开化霞山郑宅大院内设有与读书有关的楹联、训诫,其楹联内容“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耕曰读”[11],正是儒家文化熏陶所形成的观念的反映。又有一楹联为“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也很好反映了屋主的淳朴、厚道、率真的内心世界。屋内设有“翰轩居”书房,内设红木茶几书案,雕花窗棂、门檐,内有一副楹联为“饶读书气有子贤,得山不情人高寿”,使其建筑颇具几分文雅书卷气息。另外,在郑宅牛腿、隔扇门等处雕有田园牧歌、林园山水等文人题材,如,正厅的四扇隔扇和别院隔扇上分别刻有《霞峰八景》,牛腿则雕有一些生活场景画面。(图1)从总体上看,郑宅简易朴实,无过多华丽的雕饰,着力追求内在的品位与气韵,反映了屋主追求质朴的心态。正所谓的“精炼而适宜,简约而必另出心裁”。古人说:居如其人,这是颇有道理的。风雅之士自有雅室,鄙俗之人,其居即华也俗,能大俗大雅方真士。除此之外,儒学思想还融入建筑装饰中,主要体现在“忠”、“信”、“义”“孝”的态度上。当地各族《家谱》中也有记载,如《叶氏家谱》家规记载“宗族之兴,以礼让,其败也,以淫靡,后生小子不规,以失民之规矩……”,以孝道理论体系下的孝行在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倡导下,影响着衢州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使得孝道观念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比如,龙游劳氏民居天井四隅,牛腿分别刻有“忠、信、孝、弟”四篆书;柯城区航埠镇万川村的陈氏祠堂门楼上雕刻《二十四孝》图,有戏彩娱亲、闻雷泣墓、郭巨埋儿、卖身葬父、扼虎救父等;廿八都文昌阁绘有“王祥卧冰求鱼”、“孟子哭笋图”、“二十四孝”等彩绘内容;以能还有一些人文题材,梅兰竹菊、山水花鸟、渔隐之类,表达主人对文人境界的崇尚,其宗旨亦是儒家的哲理思想。

图1 郑宅民居牛腿、绦环木雕


2.江山廿八都姜家大院:建筑装饰追求含蓄表达了商人文化心态
        龙游商帮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毕竟是商人身份,因此他们在建筑的审美上或多或少地糅合了一定的商人文化痕迹。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姜家大院,屋主姜遇鸿是开钱庄的,所以其住宅装饰体现求财的倾向相当明显。如,门楼为四柱三楼的楼阁式结构,由梁枋、檐椽、望板和垂莲等组成,精雕细作,丰富多彩,体现了主人的社会地位,富有程度的表现。大门上写有“光辉高拱”四个大字,也透露出屋主的志得意满。(图2)南边的门梁上刻有太极图案,让深宅大院透出一种深邃与神秘,体现了姜氏的信仰与学问。窗楣饰有蝙蝠图案,与其他民居不同,蝙蝠图形特别大,图形呈蝙蝠展翅俯冲的姿势,具有极强的
视觉冲击力,反映致富心切、望福强烈的心态,另外,大院牛腿内侧雕有尉迟恭、秦叔宝,外侧雕的是仙鹤青松、延年益寿图,这也与一般民居正好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是姜氏经营钱庄,金库、银库,万贯家财,自然需要门神贴近守护,再加上廿八都一带当年是强人出没之地,姜家发迹,自然树大招风。因此钱庄之安危是姜遇鸿的最大一块心病。只有钱庄安全,家业兴旺,才谈得上益寿延年。处在全盛时期的姜家掌门人的确是喜中隐忧,这门楼上的木雕结构凸现了屋主姜遇鸿的一种真实心态。此外,姜家大院当年有36 个天井,取六六大顺之意,并且天井无论大小,地上都镶嵌有一圈图案,为铜钱形、元宝形,包括大院门前鹅卵石地面上的图案也是铜钱纹、元宝、蝙蝠等图案,这也显出钱庄的特点,招财进宝、财源滚滚、永镇财富。据说姜家大院当年请了38 名工匠,雕刻了10 年,才完成如此雄伟壮丽、气势恢宏的建筑。诸如此类例子的民居建筑还有许多,如“滋树堂”天井牛腿上雕有双狮戏球,狮身上刻有二枚古币图案,中有“咸丰通宝”、“癸丑仲秋”字,寓意吉祥,生意兴隆。

图2 姜家大院门楼、牛腿


3.龙游三门源叶氏民居:细腻精繁的建筑工艺反映龙游商帮穷奢极欲的消费心理
        衢州商贾住宅普遍雕琢花鸟虫鱼,其构屋之砖、木、石皆雕刻繁琐,工艺精湛, 不仅反映明清时期游商帮财力雄厚,也是穷奢极欲的消费心理表现。究其原因在于两点,其一,龙游商帮受宗法色彩的儒文化观念的影响,有归隐故里、颐养天年的心态,很多商人在发财致富后回到衢州本地建房舍,而少有人去投资产业扩大再生产。如,龙游商人朱世荣后归里,复大置产,当时以为财雄衢常二府。其二,当时建筑形制受到等级制度的制约,也促使一些富庶的商贾在民居装饰上极尽精美奢华。“邑中室庐往称朴素,万历中叶渐以雕琢相尚”[12],史料表明,明中叶以后龙游商帮营造住宅风气已渐形成,到清代建筑工艺、雕刻工艺、建筑规模上有很大突破,商贾住宅装饰,多以精致绚丽为主,建筑规模和装饰比普通民宅更显气派华丽。如,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叶氏建筑群的门楼,设计豪华气派,“芝兰人室”为二柱三楼门楼、“荆花永茂”和“环堵生春”皆为仿木结构二柱一楼。门楼上的砖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思精巧,雕工精细。尤其是把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浙中、浙西和浙南以及赣东地区的经典婺剧作为门楼戏曲砖雕题材。每
块长56 厘米、宽26 厘米,共嵌有23出婺剧曲目,皆镂空浮雕,立体造型,线条柔美,人物逼真,生动传神,动感强烈。除此还雕有四季花卉、渔樵耕读、蝠鹿桃鹊、琴棋书画、博古图、八仙及纹饰等图案。可见,门楼砖雕艺术成为屋主精心设计、表现的重点,也反映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与财富炫耀。除了砖雕,满屋的木雕也是叶氏建筑群的一大特色。天花皆饰藻井,装饰华丽,题材有卷草纹、回字纹、双环形、寿字纹等。天井四隅檐柱牛腿雕有亭台楼榭、人物、狮子、植物等,并运用浮雕、透雕、镂雕等多种雕刻技法,使画面中的人物或景观都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天井四周都用格扇窗,外围美人靠,木雕装饰也很精致。另外,在柱础、门框等处都有石雕图案,主要有仙鹤、孔雀、和合如意、福寿双全等,石雕线条流畅圆润,技巧娴熟。叶氏建筑丰富多彩的三雕艺术,让整座建筑显得完美典雅,雍容华贵,传递出叶氏如日中天的大富大贵,又体现了他腹有经纶,大俗而又大雅。从现存的许多明清建筑上,也可以看出当年建造者奢侈的消费心理。(图3)再比如,前面介绍的姜氏大院也是满屋木雕,雕刻内容很丰富,有渔樵耕读、福寿双星、花鸟虫草等,均雕工精美,风格协调,使得整个大院显富贵、大气而又雅致。而龙游傅家大院建筑内也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刻,牛腿上、额枋间、隔扇窗里,有亭台楼阁、有花鸟鱼兽、有戏曲人物,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蔚为大观。这些商贾住宅的穷奢极欲装饰正是商人资本发展导致商人夸饰的必然表现。

图3 叶氏民居门楼砖雕、牛腿木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