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漳浦西湖公园的前世今生

 金浦茶馆 2022-09-03 发布于福建

漳浦西湖名声响,湖泽储英涌碧涛。生态公园称典范,装点县城更美好。八百年做圆一个梦,天上美景落人间。唐郡宋湖今胜昔,水上泛舟慨而慷。八闽县级第一园,唯有金浦最风光。

         傅公凿河连县城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人居环境离不开水,城市的文脉与水脉密切相关。漳浦绥安是历经一千多年的古县城,群山环绕,众水交汇。县城周围有发源于梁山的绥安溪,有发源于平和、流径石榴的鹿溪。围绕着县城西部的河道和水面,溪水长期只去无回,人们望水兴叹,徒呼奈何。

北宋元祐至大观(10911110年)年间,进士傅希龙授漳浦县令。任上,振兴文教,修缮城郭,兴修水利,在城西南凿河。修浚孔庙前的泮池,引潮水直达泮池中。使鹿溪水可以注入县城内,城中的污水亦可排出溪中,并引鹿溪之水灌溉良田。他认为“(漳浦)山虽环郁而水未回楫者与”,所以“登桂籍者岁常一二,处显位者未见其人”。因此从鹿溪开小河引潮水至县学宫的泮池中,并预言“他日公卿间出,朱紫纷如。”后人称此河为“傅公河”,并立碑纪念之。县城西边自古就建有水陂,专门拦截西面各山谷流来的水,积蓄成湖(即西湖,因在城西,故称西湖)。据有关史料判断,漳浦西湖系自然形成之湖,傅公凿河使之水流通畅,造福民生。后人辟湖造景,形成人工湖。

      南宋辟湖通溪潮

   西湖 在西门外。周五百五十丈,始辟于宋嘉定八年乙亥,令赵师缙。辟湖之明年,登荐者八人,语具叶龙图奭记中。湖通南溪,溪潮以时出入。明大学士黄道周《双溪碑记》云“石邪之涨,纳于西湖。”当秋色晴明,鉴澄浩碧,含远山,映近堞,近邑一胜观也。为十景之一。孝廉蔡大壮诗云:“山色入春青近堞,湖光含月碧连天”。湖有亭,曰“湖心亭”,亦师缙所建,今废。

    出浦西门有湖,曰西湖,其周五百一十五丈,其广八十亩有奇。宋淳祐间,邑令赵师缙辟以蓄水,所溉民田不下千亩。故诸山之水不至横溢,邑之田不至苦旱者,赵令之迹也。惜当时所为规画,莫得而睹记云。

以上这两段文字,节录自清康熙年间县令陈汝咸主修的《漳浦县志》,记述辟湖的缘由及概况。南宋嘉定八年(1215),县令赵师缙辟湖,湖通县城南溪,与鹿溪连结,使得溪潮可以随时出入,湖光含月,鉴澄浩碧,成为胜景。不但改善环境,同时造福百姓,灌溉民田不下千亩,使诸山之水不至横溢,农田不至苦旱,造福一方。

   关于湖的基本形制,没有详细的记载,宋龙图阁学士叶奭为西湖撰写碑记,称:“中湖为亭,高有桃柳,下有菱芡,红敷绿绕,俯仰映带。”古代鹿溪水源丰富,河道宽阔,水位较高,旧镇港海水涨潮,遇到城西的石坝, 溪水的水位提高,灌入西湖以及泮池内,城中的水又通过护城河及南门外小溪排出,可涨可落,能进能出,是为活水。风水堪舆家认为水是财,也是才,河道水面的流向、储量等环境条件与居住区有重要的影响。西湖建成的第二年,漳浦就有八人登第举荐,后来有人就将漳浦八景改为漳浦十景,其中增加的“湖泽储英”一景,就是指西湖的建成,使漳浦出了不少人才。

      明代复湖水泱泱

   清康熙县志还记载:“房寰,德清进士,万历元年任,有传。(收复西湖,百姓在西湖立祠与赵师缙同祀。龙溪蔡文撰记,探花林士章为篆额。)”

    房寰,浙江德清人。明隆庆戊辰(1568)进士,万历元年(1573)任漳浦县令。“卓荦(注:卓荦,殊绝也)有吏才,政弊民隐,无不周知。……尤加意学校,丙子科得人为盛。任五载,擢侍御史。”右副都御史蔡文在《复西湖记》中写道:“由淳祐至今,数百余年矣,中间兴废之迹,莫得而考也。民之窥湖为利者,各以其势之近,而肆其蚕食之私。……至房侯之来,下令凡筑为田园室庐及规以饲鱼者,悉还之官;追利入数百金,与今每岁佃金并贮于公,以须缓急。侯于此湖,可谓有劳矣。……夫湖一也,前有赵令,今有房侯,匪特湖以人重,人以湖重,而两人者,亦自相重矣。睹河洛者思禹功,今湖水泱泱,湖田穰穰,侯之流泽,将与湖水兮无疆!则立祠湖上,与赵令并列而祀,宜也。”

   “每岁佃金并贮于公”,即征收西湖税。清朝县志记述:宋赵师缙辟西湖,浚陂茀堤,闭纵以时,实关一邑水利,非堪舆家生旺之说也。后为附近居民侵没。至明万历三年,知县房寰清复于官,又籍附湖园地,立石为识,岁收佃金,籍其数于上官,以备公需。

       多次修浚湖生波

   历代有关西湖的诗文颇多。明朝漳浦进士林偕春的诗《朱明府招饮湖上》全文收录在清康熙版《漳浦县志》内:“令尹能招客,言从郭外游。亭偏轻载酒,湖浅力移舟。水定鱼时跃,堤空山暗浮。仙凫依泛泛,谁适羡飞鸥。(据《云山居士集·前家集》录补)”诗后另加注:“朱明府”即漳浦县知县朱廷益,“湖”即漳浦西湖。据此可见,西湖当时就是漳浦的一大旅游景点。 

    上游的水源太少,下游溪道过于宽阔,沙土长期淤积,虽有人为的改造,也难以长期维持,所以千百年来这水这湖,一直牵动着多少人的心,明万历五年任漳浦知县令的朱廷益也对溪道作了修浚。西湖水保持碧波荡漾,这位“朱明府”也是有贡献的。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江西人陈以瑞任漳浦知县。当时“诸溪流日益清浅”,“溪水以全势注南洋”,知县见“溪水南下不复绕郭”,因而建造双溪坝于城西鹿溪上游处。儒学大师、忠臣义士黄道周为家乡此项善举作铭曰:“双溪当东,西湖生波,傅公通河,梁峦含晖”。铭文中说明了双溪坝对于西湖的直接作用。

    到了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陈汝咸知漳浦县令伊始,就注意到了鹿溪的问题,当时双溪坝已经倒塌,陈汝咸认为:“顺流而奔,直出鹿溪,遂使绕城十几里之曲流竟成枯涸。”他并且断言:“邑俗凋敝,识是故尔”。便鼓励乡贤黄性震(黄性震对统一台湾有巨大贡献,被清廷授予军功正一品)出资修建,此事陈汝咸知县撰写的《修双溪坝碑记》,作了详细记述。他写道:“于是,(我与黄性震)共诣其地,相度形势,斟酌尽善,诘朝举事,凡工作畚插、灰土、木石之具,咄嗟立办。或有因私意阻挠之者,先生(黄性震)为之愈力,务以不惜费,不爱工,为久远不坏之业。始事于乙亥年(1695)九月,迄于丙子年(1696)五月而工告成,计费金二千七百七十两有奇。自是,而宜筑者筑,宜塞者塞,宜浚者浚。溪流汪洋,舟楫可通,合西南之水,朝宗于邑都。”

    清康熙年间,漳浦名士蔡世远常邀好友游西湖。其中,庄亨阳(南靖人,蔡世远挚友,后成进士),久寓西湖;李逊唐杜(海澄人,蓝鼎元妹夫,后成进士),久寓西街。雷鋐(汀州人,时蔡世远掌教鳌峰,是其受业学生,后成进士),尝至西湖会文讲学,敦切雅谊。文士之会,相互勉励奋发。庄亨阳作《西湖》诗:“湖名雅与浙江同,索抱城西望不穷。二月桃花红滚浪,三秋藻带细迎风。流环鹿水浮佳气,影倒梁山浸碧空。频向小亭亭畔立,旧碑犹没紫苔中。” 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直至民国期间,当时县长又曾想恢复西湖景观,并拟建造忠孝廉节四座亭,工程中途夭折。上世纪七十年代,湖边尚存建纪念黄道周的“石斋亭”亭匾。

      生态公园美如画

   名胜名师建名园,生态公园美如画。

   宋代建湖的西湖,至解放初面积仅8亩。1951年后,西湖改建为养鱼池,水面为60亩。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依湖建园,迎来了新生。19944月,漳浦县人民政府以浦政[1994218号文,发出《关于建设西湖公园的决定》文件。19945月,县委发文成立西湖公园工程建设指挥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戴全成为指挥,县建委主任陈玉宝、县人大常委沈淮森为副指挥(后增补县委副书记翁福、副县长陈黎明为副指挥)。1995520日,西湖公园建设在原址奠基动工。规划建设面积230亩(含青少年宫),其中陆地面积140亩,水面面积90亩。1995624日,成立漳浦县西湖公园工程开发部,由指挥部成员李两姓任主任。

    工程建设采取人民公园人民建的方针,各界人士及港台侨胞踊跃捐资,县内外贤达热烈响应,群策群力。西湖公园是一座延续历史遗址遗迹而建,以水系为主要景观的文化休憩综合性公园。由中科院院士、当代建筑设计大师彭一刚教授设计,公园建造具有闽南建筑特色、唐宋风格景亭、榭、曲廊、小桥等建筑小品。展放漳浦历史名人蔡世远等人诗词碑林和启功等书法大师题字。公园内种植200多种花卉竹木。成为当时全省最大的县级公园,被誉为“八闽第一园”。

    彭一刚教授既是著名的建筑理论家,也是建筑理论的实践者,他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探索对传统园林向现代过渡具有重要的意义。漳浦西湖公园是彭一刚早期园林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杰出代表,突出体现了其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毕业于厦大建筑系的漳浦建筑设计师林江富发表论文《彭一刚的园林规划设计思想和方法研究——以福建省漳浦西湖公园为例》,进行专门研究推介。彭一刚教授对漳浦西湖公园情有独钟,视其为得意之作,他写文章回忆说,到漳浦“在看完基地之后,又看了附近的一些民居。闽南地区应属岭南文化圈,和我常见的北方以及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建筑物多雕饰,且色彩异常丰富。看了之后,深感要体现在公园设计中还十分困难。但完全撇开它,把所熟悉的北方或江南园林那一套东西硬搬过去,似乎也觉得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格格不入。所幸,看到当地妇女所戴的斗笠,于是灵机一动,何不把屋顶形式做成'反曲线’的形式,这虽非妙策,但至少有别于传统的起翘、举折。此外,当地居民所常见的“燕尾脊”也颇具特色。有了这两点启示,便首先在入口大门的设计中作尝试,当自我感觉还比较良好后,便为尔后的设计定了基调,其它各个建筑,均以此为标本,以求得形式风格的统一。”

     1998年底,完成了公园的造湖造园、东大门及前后广场、湖心岛的储英阁、先贤馆(民俗馆)、湖心亭、游艇码头、钟楼、拱桥(3座)等工程项目,工程投资3600多万元。19982月,县建设局成立公园管理处,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工作人员计14人。1999年元旦,西湖公园举办开园庆典,盛况空前。

      园林县城绿富美

   此后,县政府及建设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西湖公园的投入力度,完善设施,美化景点。20031月,南大门动工,20045月竣工。至此,西湖公园工程总投资5444万元。2013年初到20145月,县委、县政府又投入2000多万元对公园进行改造提升,实施截污干管工程(西湖公园北侧污水口-湖滨西路-龙湖路-金鹿路-望山广场建污水井)。同时邀请漳浦籍当代书法家题字石刻,将漳浦老中青三代剪纸艺术家作品融入公园建设中,文化品位进一步完善提升。

   古邑蝶变弹指间,富美乡村进行时。以西湖公园的建设为标志,一座滨海新城在崛起,一个个富美乡村如鲜花般渐次绽放,城乡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绿水青山是美丽的风景线,漳浦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落细、落到实处。充分利用山水林自然资源,构筑园林城市肌理和脉络,实现“山、水、林、城”相互交融生态格局。近些年来累计投资近5亿元,在实施西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的同时,建成鹿溪公园、江滨公园、印石公园、石斋公园、郊野公园、道周公园等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多样、风格各异的县城公园。2012年初着手创建省级生态县,2013年着手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201610月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2019 年通过省绿化委专家验收,被授予“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称号。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兴利除弊,修建水利,人民不会忘记。古人辟漳浦西湖,文人立碑铭念,老百姓建庙祭祀。今人创建漳浦西湖公园,同样功德无量,理应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186月,由漳浦乡贤陈宝钧、陈玉宝执笔,撰写《西湖公园建设碑记》,以此向为漳浦西湖及公园建设作出贡献的众多仁人志士,献上一瓣心香,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