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自从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帝国开始,最高统治者就称皇帝,皇帝不仅是中华帝国的统治者,还是中华文明圈内的“天下共主”。国王是皇帝给其羁糜统治下的藩属国君主封的头衔,比如琉球国王、朝鲜国王等,而藩属国也是可能被并入中华帝国,接受皇帝直接统治的,比如大理国、吴越国等。 在欧洲也有皇帝和国王,但与中国的皇帝和国王没有文化和制度意义上的关联,这两个称号是翻译时人为对应的产物。 “国王”(King)是指世袭专制的君主,而“皇帝”(Empror)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军事统帅”的意思,往往由推举或选举产生,并不是世袭的。所以欧洲的国王更像中国的皇帝,而欧洲的有些皇帝,在一定意义上类似于中国春秋时期的霸主。 与中国一样,欧洲一开始没有皇帝,只有国王,著名的国王有特洛伊战争中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雅典国王忒修斯、在温泉关率300勇士打败波斯大军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等等。 ![]() 阿伽门农 直到公元前27年1月,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屋大维把共和国改组成帝国。他被罗马元老院授予“大元帅”称号和“奥古斯都”(意为至尊、神圣)尊号,以后,屋大维又获得了大祭司长这一最高宗教职务,并获得“祖国之父”的最高荣誉称号。从此,屋大维集政治、军事、宗教等大权于一身,成为罗马的最高独裁者,他自称“元首”,开创了元首政制的独裁统治形式,屋大维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两千年后希特勒自称元首的历史渊源就来自于此。 ![]() 屋大维 此后,欧洲形成了一种传统,哪个国家能得到罗马帝国的皇冠,哪个国家的君主才可能称皇帝,否则只能称国王。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皇帝只有得到传国玉玺才能被承认是正统的皇帝。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变成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冠也从一顶变成了两顶,两国君主都称罗马皇帝。 西罗马帝国存在了不到一百年就被蛮族所灭,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得到了西罗马帝国的皇冠。然而得到皇冠并不意味着能成为合法的罗马皇帝,因为此时教会势力强大,国王必须得到教皇的承认和支持才能成为皇帝,否则其帝位就没有合法性。 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后,于公元325年主持制定了《西尼亚信经》,基督徒确立了正统教义,获得了传教的自由;公元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正式确立了基督教的国教地位。逐渐强大起来的教会,不仅控制了人们的心灵,还干预世俗事务,一个国家的君主如果没有得到教会的支持和认可,就背离了君权神授的原则,其正统地位不会被承认,他的反对者可以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将其推翻。 公元751年,亚平宁半岛上强大的伦巴第王国进逼教皇所在的罗马,其保护者东罗马帝国当时正忙于对付阿拉伯人的袭扰,自身难保,自然也无暇保卫他们。教皇撒迦利亚无奈之下,便请求邻近的蛮族提供帮助。当时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他想篡夺王位,但苦于无法得到教会的承认,教皇的求助正中他的下怀,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做了一笔交易。 得到罗马教皇的明确支持之后,丕平于公元751年11月,正式宣布废黜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建立了加洛林王朝,丕平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国王。继任教皇斯德望二世还亲自到高卢授予丕平罗马贵族头衔,从此,法兰克王国不再是蛮族建立的国家,而是在名义上继承了罗马帝国。 丕平为报答教皇的支持,把他打败伦巴第人后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从此开创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教皇国。 ![]() 丕平献土 公元800年,丕平的儿子查理曼大帝访问罗马,教皇利奥三世为其加冕,正式封他为“统治罗马帝国的皇帝”,从此欧洲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皇帝。也是从那时开始,欧洲君主必须经由教皇主持的加冕仪式后,才能获得正统合法地位。而后教皇又伪造《君士坦丁的赠礼》等40份文件,编成《伪伊西多尔教令集》,将神权凌驾于君权之上,在教皇权力巅峰时期,他可以任命或废除基督教国家的君主,可以在整个欧洲随意征税,欧洲各国统治集团的世俗事务都要受到罗马教皇的干预。 查理曼大帝去世后,法兰克王国于公元843年分裂为西、中、东三个王国,经过一番争夺,罗马皇冠落到了东法兰克王国手中,后来东法兰克王国改名为德意志王国。这一时期,意大利王国想要干预罗马教皇国,教皇再次寻找盟友来对抗意大利王国,而他选中了德意志王国。 双方结盟之后的公元952年,德意志王国国王奥托一世攻占了意大利王国。十年后,奥托一世由教皇若望十二世加冕为“罗马皇帝与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神圣罗马帝国由此建立。奥托大帝就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 奥托大帝 相较于短命的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国祚就长得多,延续了一千多年,更替了12个朝代,期间东罗马帝冠没有落到任何国家,始终由东罗马君主垄断。 神圣罗马帝国诞生后,长时间占有了西罗马帝国的帝冠,从那时到公元1453年,欧洲就只有神圣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君主是皇帝,其余国家的君主都是国王。 公元1453年,欧洲发生巨变,来自东方的的奥斯曼帝国灭掉了东罗马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末代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死于乱军中,罗马皇帝称号的传承中断了。 可是罗马皇冠随着东罗马末代公主索菲娅·巴列奥略嫁给了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俄罗斯得到了皇冠。从此俄罗斯以东罗马继承人自居,自称“第三罗马”,以莫斯科为“第三罗马城”。于是,夺回君士坦丁堡成了俄罗斯天然的神圣使命,后来俄罗斯一次次发起俄土战争,缘由就在于此。但由于当时俄罗斯地处偏远,实力也远不能和欧洲主要国家相比,所以没有公开称帝。从那时到1721年,欧洲只有神圣罗马帝国一顶皇冠。 ![]() 可是皇冠传到伊凡四世手中时,这位野心勃勃的伊凡雷帝,他已经不满足于大公的称号了,1547年,他正式使用“沙皇”的称号。 “沙”是拉丁语恺撒(Caesar)的俄文音译,我国翻译时将“沙”的音和皇帝的意并列,成了“沙皇”。伊凡雷帝此举的意思是他要将恺撒作为榜样,建立强大专制的俄罗斯帝国。但这并不意味着正式称帝,而只是使用了罗马皇帝的尊号。事实上,早期罗马帝国很少使用“皇帝”一词来称呼君主,而一般称之为“恺撒”或“奥古斯都”,到了哈德良时期,“恺撒”又被用来称呼皇帝的继承人,是儿皇帝的意思,到了戴克里先执政之后,拉丁文的“皇帝”一词才普及起来,成为罗马君主比较常用的称呼。伊凡雷帝所取的就是继承人的意思,表示俄罗斯是罗马的继承者。 到了公元1721年,彼得一世统治下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伊凡雷帝的愿望实现了,于是彼得一世正式加冕称皇帝,国号改成俄罗斯帝国,从此俄罗斯君主称号变成“俄罗斯皇帝”,但俄国臣民和其他国家仍习惯称其为“沙皇”,至此,欧洲在神圣罗马帝国外又多了一顶皇冠,恢复到了两个皇帝并存的状态。 ![]() 彼得大帝 俄罗斯帝国建立后不到一百年,拿破仑横空出世,在他的带领下,法兰西共和国把欧洲那些王国和帝国打得灰头土脸。公元1804年,称雄欧洲的拿破仑变法兰西共和国为帝国,他登基称皇帝,为拿破仑一世。 与之前所有皇帝的皇冠都源于罗马不同,拿破仑的皇冠与罗马毫无渊源,是他自封的,然而因其雄霸欧陆,所以仍然得到了教皇的承认,并为其主持加冕仪式,但在加冕时,拿破仑没等教皇把皇冠戴到他的头上,而是从教皇手里拿过皇冠自己戴上了,拿破仑敢于如此藐视教皇,他当时的豪橫可见一斑。 ![]() 拿破仑加冕 公元1806年,拿破仑灭掉了神圣罗马帝国,其末代皇帝弗朗茨一世被迫舍弃了神圣罗马皇帝的称号,但是却成立了奥地利帝国,神圣罗马皇帝就成了奥地利皇帝。 此时,欧洲有了法国皇帝、奥地利皇帝、俄罗斯皇帝,共三位皇帝。1805年12月2日,三位皇帝统帅的军队,在奥斯特里茨爆发了一场大战,史称“三皇会战”,结果,拿破仑大发神威,他以一敌二,将奥皇和俄皇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拿破仑好景不长,在反法同盟联手打击下,法兰西帝国灭亡了,拿破仑被废,欧洲又回到两个皇帝的时代。 1851年,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次年恢复法兰西帝国,再次自封法国皇帝,为拿破仑三世。这一时期,奥地利帝国跟匈牙利王国联合组成奥匈帝国,欧洲再次有了三位皇帝,他们是法国皇帝、奥匈皇帝、俄罗斯皇帝。 公元1870年,在俾斯麦和老毛奇等一干强人的策划和指挥下,普鲁士王国灭掉法兰西帝国,普鲁士国王把法国皇冠抢过来自己戴在自己头上,变成了德国皇帝,此时欧洲又变成了德国皇帝、奥匈皇帝、俄罗斯皇帝三皇并立的状态,这是欧洲历史最后一次出现三顶皇冠。 ![]() 德皇登基 然而这种情况维持了不到半个世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以及俄罗斯帝国被团灭,三顶皇冠全部落地,此后,欧洲再也没有皇帝了。 在欧洲历史上有一个国家比较特殊,那就是大英帝国。英国从中世纪以来一直是欧洲强国,后来更是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可是罗马皇冠却从来与英国无缘,英王从来没有机会称皇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英王为了跟其他欧洲国家的皇帝称号对等,就将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皇帝称号加在自己头上,从女王维多利亚一世开始,英王就多了一个“印度皇帝”的称号,最后一位印度皇帝是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从这个意义上说,乔治六世才是欧洲最后一位皇帝。 在欧洲历史上,皇帝的称号听上去似乎更显赫一些。罗马帝国衰落后,进入西欧的各个蛮族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最初,他们在名义上向罗马帝国称臣,获得国王的头衔,但是由于罗马根本无力控制它们,所以国王实际上就成为完全独立的一国君主。罗马帝国灭亡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各国的国王与皇帝在政治和外交上是平等的,英王、法王的地位并不比圣神罗马皇帝和俄罗斯皇帝低。 然而尽管如此,国王们还是非常希望得到皇帝称号的,这主要是为了彰显其文化源流的正统性,因为在拿破仑称帝前,所有的皇冠都传承自罗马帝国,一旦得到了罗马皇冠,那些蛮族国王就能以罗马文明的正朔自居,不再因为是野蛮人而自卑。 这一点与中国的华夷之辨很相似,为了表明自己政权的正统,进入中原的胡人都要强调自己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千方百计给自己找一个汉人做祖宗。匈奴刘渊称帝后,声称他是刘邦的后代,唐朝皇帝有一半胡人血统,为了加以掩盖,就认老子李耳为祖先,满洲入主中原后,找不到汉人祖宗,就强调“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索性说自己就是中国人,只是与中原人籍贯不同。 在欧洲,也有国王对皇帝称臣的例子。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有三百多个大大小小诸侯国,其中占据首席地位,同时也是唯一拥有国王头衔的诸侯是波西米亚国王,这些诸侯都尊圣神罗马帝国皇帝为共主,所以波西米亚国王是从属于皇帝的。 然而,国王可以世袭,皇帝却不是都可以世袭,13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确认皇帝由境内七大选定侯推选,此即“选帝侯”制度。 ![]() 如今,欧洲的皇帝们早已走近了历史,国王也所剩无几,而且大多失去了权力,王室成了国家名义上的象征,甚至成了政府获得旅游收入的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