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身边的古代孟津八景

 勒马听风 2022-09-03 发布于河南

很多人听说过“孟津八景”。其实,历史上,曾有“孟津八景”、“孟津十景”、“孟津十二景”之说,均载于清代孟津县志。发布君仔细查阅有关资料,找齐了他们的出处。

图片

2012年影印版清嘉庆《孟津县志》

  关于“孟津八景”,清嘉庆《孟津县志》(1816年)有:“陈腾桂传曾写孟津八景图,今不可复睹。”意思是说,孟津八景图已经无法看到了。康熙四十八(1709)年《孟津县志》列定孟津十景:“邙山晚眺、半坡春游、凤山欲雨、盟津古渡、图河夏涨、汉陵晓烟、夹滩渔艇、柿林点翠、石坂新篁、梁桥积雪。”乾隆十一(1746)年《孟津县志》列定孟津十二景:“邵窝春游、图河夏涨、清凉月夜、原陵晓烟、首阳生云、柿林飞丹、柏崖樵歌、中潬渔唱、盟津古渡、平津晚霞、潜亭流碧、梁桥积雪。”2012年,孟津县志办影印再版清嘉庆《孟津县志》。该志开篇“孟津图考”有当时画师王志的十二景图。这些清代县志所载十景、十二景,有八处相同,合并涉及十四处。

1、邙山晚眺

邙山东西横亘黄河南岸,为古都洛阳北部屏障。《河南府志》载:邙山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凡三十三峰,山名以县各异。

图片

邙山核心区域位于古都洛阳城区以北的孟津,以古瀍水源头榖城山、潜亭山为中心,周围有缟羝山、平逢山、宜苏山、无涧山。沿黄河向东,有小浪底镇境内的黄鹿山、柏崖山,白鹤镇境内的和山、樊山、药篮山,会盟镇境内的崝嵘山、书案山、马鞍山、还金山、翠微山、同盟山等。

邙山是唐《洞天福地记》所列七十二福地之一。古代邙山,林木森列,苍翠如云。夕阳西下,暮色茫茫,俯瞰城郭,华灯初上,大河东流,蔚为壮观。邙岭上下,走出了西汉文学家贾谊、唐代文学家韩愈、北宋画家武宗元、明清书法家王铎、现代作家李準等文化巨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座又一座文化高峰。

孟津的邙山,拥有中国最大的陵墓群,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北魏孝文帝元宏等帝王陵寝,长眠着西汉文学家贾谊、东汉外交家班超等千古英杰。古人慕名登临,留下大量诗文。李白写下了“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王维写下了“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韩愈写下了“我家本瀍穀,有地介皋巩”。

邙岭逶迤,大河奔腾,使无数人心驰神往。邙山晚眺,不但为孟津著名景观,早在明代就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2、图河夏涨

图河,源于朝阳镇东部石沟瓦店两村间的邙岭腹地,流经送庄、白鹤、会盟三镇,由龙马负图寺前,向东北注入黄河。沿途有(伏羲画)卦沟、(龙马)负图村、上河图村、下河图村、(栓)马庄等地名。夏季雨后,群流汇聚,图河暴涨,气势蔚为壮观。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图河夏涨

清嘉庆《孟津县志》载王筍诗《图河夏涨》:“清河一曲抱村流,雨后鲸涛万壑收。自有渊源发道脉,常观浩渺达神州。波翻太液星辰动,雷卷灵湫羲象浮。兩岸居人相望处,环闻沛泽足千秋。”

图河,以龙马负图和伏羲画卦为中心,有很多历史传说。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载:“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龙马负图出于孟津黄河。伏羲在这里降服龙马,依其背负的图纹画出河图八卦,创立了最早的文字符号,结束了混沌蒙昧,开启了华夏文明,被奉为人文之祖,成为中华文明的最早源头。在图河故道边,始建于晋代的龙马负图寺,人们寻根问祖,感念伏羲功德,又称其为伏羲庙。

龙马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在祖先的世界观里,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周易·乾卦》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源于孟津的龙马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孟津人世世代代奋发进取、生生不息。

3、邵窝春游(半坡春游)

位于今会盟镇下古村南邙山北麓神州坡,因宋代邵雍在此居住而得名。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邵窝春游

神州坡的半山坡,古有碧霞元君庙,明嘉靖元年(1522年)、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乾隆五年(1740年)三次翻修。正月十九庙会日,民间杂耍热闹非凡。

神州坡,是古孟津县城边距离最近的名胜。每逢春暖花开,人们登临踏青,北望黄河,尽收眼底。邵雍到此,曾作《黄河》:“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长浑未始清。西至昆仑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

4、清凉夜月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清凉夜月

位于邙山北麓今白鹤镇雷湾村,古有清凉寺,寺内有清凉台,可登高望月。这里是古都洛阳通往黄河边的交通要道,许多文人墨客闻名而至,留下了大量诗篇。现清凉寺已不复存在。当你驾车行进在洛常公路大坡口时,还可望见邙山下树林掩映的村落,还有那缓缓东流的黄河大渠的渠水。

5、原陵晓烟(汉陵晓烟)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原陵晓烟

位于今白鹤镇铁谢村。清明前后晨曦初现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陵园古柏林中紫气蒸腾,状若轻烟。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缮陵园时,人们曾看到并拍下该景象。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勤勉有为的开国帝君,他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稳定,被后世称道。而汉陵有三大奇特之处:枕河登山、汉陵晓烟、神秘柏林。这里有一千多株宋代以前的古柏,是洛阳地区最大的古树群落,连同其他文物得到了妥善保护,不少人多次参观,这里就不再细述。

6、首阳生云(凤山欲雨)

首阳山,位于孟津、偃师交界处,孟津境内部分称凤凰山,该山为汉魏洛阳故城北侧制高点,也是整个孟津县境东部制高点。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首阳生云

传说伯夷、叔齐扣马而谏,阻劝武王伐纣。武王灭纣后,伯夷、叔齐隐居该山,不食周粟,冻饿而死。当地有民歌《昔日里有一个二大贤》广泛流传。

凤凰山,见于《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竹书纪年》载,周成王定都洛邑,率文武群臣到卷阿游乐,见凤凰飞舞,即兴歌曰:“凤凰翔兮于柴庭,予何德兮以威灵!”卷阿,是弯曲的土山。凤凰山,北靠凤鸣岗,三面环山,南边平地直通洛河岸边,形似簸箕,故称卷阿。凤凰山下的汉魏故城有成周城,凤凰山乃为成周城的标志。

孟津民谚“凤凰山戴帽长工睡觉”,意为凤凰山顶乌云笼罩预示天要下雨。现平乐镇凤凰山森林公园之山即此山。

7、柿林飞丹

古代孟津辖区为今横水、小浪底、城关三镇北部和白鹤、会盟大部,沿黄河南岸东西向分布。县境西部沿黄丘陵,种植有很多柿树。秋季,柿树叶子遇霜呈红色,宛若丹霞。尤其白鹤镇柿林村山岭间最为好看。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柿林飞丹

柿树,耐干旱瘠薄,遇灾荒年景所结柿子可做食物充饥,被孟津人称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是大家最爱种植的乡土树种之一。1958年冬,河南省委副书记杨珏下放孟津县横水公社寒亮大队劳动改造三年。生活极度困难时期,他总结孟津经验,建议发展柿树。杨珏平反后,中南局书记陶铸和他谈话,他还建议发展柿树。陶铸指示其写出专题文章,刊登在《中南通讯》。灾荒年景,困难时期,这些柿树结下的柿子帮助很多人渡过了饥荒。

2012年,林业部门古树名木普查,小浪底镇李家岭村发现洛阳最大的古柿树群落,数量150棵,平均树龄达150年以上。

8、柏崖樵歌

位于今小浪底镇承大旅游山庄的黄河南岸丹崖绝壁。魏至唐设有柏崖城和柏崖仓,负责黄河漕运和物资转运。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柏崖樵歌

柏崖山雄踞黄河峡谷,山民采药砍樵,山歌响彻山谷,自有诗情画意。唐吕洞宾曾在此炼丹并有七律《柏崖山》:“前山峰好不知名,万磴逶迤似削平。得共攀跻随径入,还从趺坐看云生。千家雪暖梅花湿,万里风来鹤背轻。伏火烧丹师久别,松阴千里聚涛声。”

今柏崖山雄踞小浪底大坝南端,扼守黄河最后一段峡谷出口,俯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为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

9、中潬渔唱(夹滩渔艇)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中潬渔唱

在白鹤镇西霞院大坝下游至会盟镇黄河公路大桥河段,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形成河中岛屿,古书典籍称沙洲,当地人称夹心滩。自古以来,渔民在黄河中的沙洲周围捕鱼,桨声荡漾,渔歌传情,形成孟津胜景。

10、盟津古渡

黄河在孟津冲出最后一段峡谷,河面展宽,水流变缓。白鹤东部至会盟镇河段,是古代洛阳通往华北的重要渡口。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盟津古渡

历史上,黄河古渡口商贾云集,曾是孟津最富庶之地中国南方连接俄罗斯的万里茶道由孟津渡河,带动了经济文化发展。古渡口走出了上世纪著名的曲剧黑头创腔艺术家谢禄,形成了著名特色快餐“铁谢羊肉汤”。中央电视台90集纪录片《茶叶之路》中,第50集“黄河古渡”就是专门讲述这里的故事。

11、平津晚霞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平津晚霞

平津晚霞,位于今会盟镇小集村北。这里是迁往今老城前的古孟津县城所在地、小平津渡口。相传姜太公姜子牙离开朝歌,曾在这里开饭馆卖过牛肉汤,后来和周公一起,辅佐武王姬发,从孟津过河灭纣,成就了空前的统一大业。傍晚,落日映照在古渡口,河面上泛着金光,商旅南来北往,景色温暖宜人。今天,虽然鲜见摆渡的船只,但这里的国家黄河湿地,水禽常驻,候鸟栖息,充满诗情画意。沿河而上,孟津河段六桥飞架,车辆风驰电掣,呈现出新时代的壮丽景象。

12、潜亭流碧

  位于今横水镇潜亭山,古有潜亭,瀍水由此而出,汇聚众溪流入古都洛阳。早在汉代,这里就是今汉魏故城的洛阳都城通往陕西方向的驿站,很多历史事件与此地有关。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潜亭流碧

  由潜亭山发源的瀍水,见于中国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瀍河,同洛河、伊河、涧河,同称古代洛阳四大河流。

  瀍河沿岸,自古以来形成了底蕴丰厚的文化带。赫苏氏之墟、有蟜氏故里,班沟、寺河南、大阳河、瀍沟,人文遗址,星罗棋布。炎帝庙、汤王庙、九泉观、杜康祠、刘伶庙、云溪观、吕祖庙、老子故宅,追思圣贤,承前启后。瀍行北邙,冢丘岿然,皇家陵园,松柏笼烟。魏孝文帝长陵、南唐后主李煜墓,雾锁云蒸,引发无数人思古幽情。潜亭流碧、金谷春晴、铜驼暮雨、瀍壑朱樱,屡载史籍,世称美谈。文公故里、望椿轩、龙嘴山馆、瀍阳书斋、瀍上吾庐、陈家庄园、夹马营,英杰辈出,群星灿烂。

  2014年起,孟津县疏浚故道,引黄入城.目前,已建成面积六百五十亩,蓄水五十万立方米的瀍源公园。工程告竣,鸥鹭翔集,水榭曲桥,碧波映天。古老瀍河,重焕生机,万民踏歌,共襄盛举。新时代,新世纪,瀍河儿女,神话般创造出新的奇迹。

13、梁桥积雪

位于邙山北麓今会盟镇屋鸾村。唐武周时期,武则天在东都洛阳赐该地给著名宰相狄仁杰,后封狄仁杰为梁国公。该地背依邙山,古有梁周寺、梁公墓,前有河桥,名梁公桥。

图片

清嘉庆《孟津县志》图考之梁桥积雪

志载,梁周寺建于唐开元二十三(公元737)。20世纪70年代初,梁周寺尚存享殿、东西厢房、山门等建筑,后因迁学建校拆除。梁周寺古桥,因狄仁杰被封“梁国公”而称“梁公桥”。

清诗人蒋家炳有《梁桥积雪》:“桥记梁公迹,冰心共雪清。絮铺山径软,花衬马蹄轻。栏外飞沙白,溪头照水明。有人披氅过,怀古仰名卿。”清嘉庆孟津县令赵擢彤《梁桥积雪》诗:“探梅兼踏雪,诗囊挂驴背。缓歩过梁桥,但见渔翁醉。醉倒雪中眠,一领芦花被。”清嘉庆布政使司理问、孟津人苏昉《梁桥积雪》诗:“日霁林明冷翠微,小桥残雪映朝晖。灞陵诗思知多少,驴背梅花缓缓归。”

14、石坂新篁

位于今孟津县城正北的白鹤镇牛王村小清河。小清河自城关镇杨庄官寺沟发源,至白鹤镇河清村入黄河。在牛王村北赭石峡谷中,河水冲刷形成光滑平坦的巨大石板,周围遍布翠竹。清明前后,新竹生于石缝,飞泉潺潺,如帘如幕,形成绝妙之境。

图片

网络资料图片

清嘉庆间,孟津知县赵擢彤到此咏诗:“过雨土膏润,新篁茁石坂。叶叶复枝枝,荫此苔与藓。缅怀辋川人,日上琴丝缓。” 赵知县面对石坂新篁,想起了在孟津写下诗篇的唐代诗人王维,发出了“日上琴丝缓”的感慨。

清嘉庆间布政使司理问、孟津人苏昉游石坂新篁写道:“雨洗山原地绝尘,万竿修竹翠生筠。谁参玉版禅师偈,碧岫云龛绿水滨。”

小清河石坂新篁向下不远,是今白鹤镇河清村。这里古有繁华渡口,为唐宋两朝河清县治所在。由河清村可进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景区,观看当代治理黄河的伟大工程。

图片

孟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夜景

星移斗转,沧桑变幻。以上古代孟津胜景,有的依然存在,有的仅留遗址。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孟津不断涌现出新的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高峡飞瀑”、黄河西霞院水利枢纽“鱼跃平湖”、国家黄河湿地“万羽竞翔”、中国最长的东西向G310国家高速公路“铁流飞驰”、洛阳机场“空中门户”……

从“孟津八景”,到“孟津十景”、“孟津十二景”,孟津人引以为荣。今天,一处处新景,正在46万孟津儿女勤劳智慧的双手中诞生!

作者:孟小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