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响曲 | 亨德尔“皇家焰火音乐”

 周原樵翁 2022-09-03 发布于北京



皇家焰火音乐

皇家焰火音乐-亨德尔

交响曲 | 亨德尔“皇家焰火音乐”

沐浴在《和平》中的节日《欢欣》丨亨德尔《皇家焰火音乐》HWV351

亨德尔 皇家烟火晚会(布列兹)

亨德尔: 弥赛亚、皇家焰火晚会

亨德尔《皇家焰火音乐》 理查德·埃加尔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
创作背景

皇位开战,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终于在1748年结束,两国签订了“伊克斯拉恰普条约”。虽然在条约中英国得到的东西并不多,但是,为了庆祝这场旷日持久、不得人心的战争的结束,也为了显示战胜国的地位,英王乔治二世决定于4月27日晚上,在伦敦的“绿色公园”举行一场盛大的焰火晚会。

晚会专门约请了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师、舞台设计师、焰火大师乔万尼·尼哥罗·塞万多尼为总策划师。为配合焰火表演,又约请亨德尔专门为晚会创作首乐曲。

当时,已经六十三岁的亨德尔已经不是创作《水上音乐》时的毛头小伙,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作曲大师,在英国人民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但是,乔治二世要求音乐用军乐的形式来表现,也就是说,在乐曲中不使用弦乐器。这个要求差一点让亨德尔翻脸,但最后还是接受了任务。因此,我们看到最早的《皇家焰火音乐》是没有弦乐器的。在享德东的原稿上,我们看见他采用了二十四支双簧管、九支圆号、九支小号、三个定音鼓、十二支大管和一支新出现的低音大管。不过,后来亨德尔又加上了弦乐器,今天演奏的《皇家焰火音乐中,都有了弦乐器的加入。我们今天看到的总谱中,亨德尔注明说:“乐队人数一百人,五十七名管乐演奏者,四十三名为弦乐和其他乐器的演奏者。”尽管如此,使用如此多的管乐器和弦乐器配合的例子还是不多见的。

1759年4月21日,《皇家焰火音乐》在公园进行了一次预演(彩排)。

参加预演的有一万二千多人,每个人得花半个克朗的银币才能出席。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伦敦桥被挤得水泄不通,伦敦桥的交通被堵塞了三个小时。预演的场面非常宏大,演出也非常成功。

但是,在正式表演的时候却出了问题,不是出在音乐表演上,而是出在焰火上。许多焰火没有能够点燃,以至于塞万多尼设计的许多壮观的场景成了泡影。而为放焰火而竖立的大型脚手架却燃烧起来了,引得现场一片混乱。据说塞万多尼一怒之下,拔剑向负责这次庆典的蒙塔格公爵刺去,他立即被速捕,第二天,向公爵道歉以后才被放出来音乐表演的糟糕也可想而知。幸好这首威武雄壮的乐曲在预演的时候已经成功演出。

2
作品欣赏

这首乐曲由5首乐曲组成。

第一曲《序曲》。乐曲由“慢一快一慢一快”的结构构成。乐曲一开始是一个简单而又辉煌的主题:

这个主题由6个小节构成,一开始就能抓住听众的心。紧接着是主题的重复。但它并不是简单的原样重复,而是在和声和旋律的发展上都变得更加华美。

接下来是快板的第二主题:

开始,是由小号奏出带有进行曲式的音型,此后是一连串带附点的旋律,轻快明亮,由双簧管加上弦乐奏出,最后是圆号加入。乐曲没有采用传统的赋格形式,乐器的对比带有巴洛克式的风格。舞曲风格的旋律,描写人们在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焰火的照耀下翩翩起舞。然后又插入一个慢板的段落,

再转入到快板中结束。整个情绪热情而活泼这个《序曲》是在焰火燃放之前演奏的。接下来,是四首欢快的乐曲。

第二曲《布列》。d小调,拍。这是一首二部结构的轻松愉快的舞曲。

第一主题轻快而又纯朴。

接下来,转入明快的大调第二主题。乐曲采用模进的手法,由低向高不断发展,情绪越来越欢快,象征人们的热情也不断地高涨。最后,又转入小调后结束。

第三曲《和平》有一个副标题“西西里风格的广板”。所谓“西西里风格”,是指是17、18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种古老舞曲—西西里舞曲( Siciliano)。这种乐曲速度徐缓,曲调抒情。多采用6/8或12/8拍,以附点节奏为主,伴奏多用分解和弦,风格近似田园曲。巴洛克时期,西西里舞曲常出现在器乐和声乐作品中,在占典主义时期更为盛行。

乐曲仍然是二部曲式,采用是12/8拍。广板,D大调

乐曲有如田园般静谧,旋律柔和,大概这也是后人将此曲题名为“和平的意思(“和平”这个曲名是后加的)

第四曲《欢喜》,D大调,44拍,快板。乐曲的情绪一如标题所示,充满热情欢快的喜悦,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小号,一开始,就是带有号角风的音型,并且一直保留下去。

第五曲是两首《小步舞曲》,都是二部曲式。

小步舞曲是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第五曲非常优雅,旋律显得端庄大方。

第一曲优美典雅。

第二曲则显得雄壮,表现的是一种豪华面欢乐的舞蹈场景,由小号、圆号等铜管乐器主奏,明亮而雄伟,乐曲也就在热烈、欢乐的高潮中结束。

3
作者风采

贝多芬曾经说:“享德尔是曾经活着的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愿意跪拜在他的墓前。”钢琴琴王李斯特说:“享德尔像世界一样伟大。

乔治,弗里德里希·享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是18世纪初欧洲与巴赫齐名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出生在德国哈雷的一个小市民家庭.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在那个时代,音乐家的地位是很低的,莫扎特成为宫廷乐长以后,仍然感叹自己的地位在厨师和仆人之间,所以老享德尔希望儿子做一名律师亨德尔从小就非常喜欢音乐,而且很早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地学习古钢琴的演奏。十七岁的时亭德尔候,他就到哈雷大教堂任职,担任管风琴演奏和音乐指导。他同时又在哈雷大学学习法律,算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1703年,十八岁的亨德尔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他去了汉堡,在歌剧院中当了一名小提琴演奏者。

1706年,亨德尔起程去了当时音乐远较德国发达的意大利,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流的作曲家和古钢琴与管风琴演奏大师。

据说在1707年,亨德尔到威尼斯后不久,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化装舞会由于不擅长跳舞,他就坐在那里弹钢琴。当时,著名作曲家、与巴赫和亨德尔并称巴洛克音乐三杰的斯卡拉蒂也在场,当他听到琴声的时候,非常惊异,他大声喊道:“那个截着面具弹钢琴的人如果不是魔鬼,就一定是亨德尔!”他

跑过去摘下弹钢琴人的面具,果然是享德尔在意大利,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尤其是歌剧《阿尔米拉》获得了巨大成功。

回到德国以后,享德尔在汉诺威任选帝侯的宫廷乐长。1712年,他去了英国伦敦。他的到来给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的歌剧《里纳尔多》大获成功,他的才华受到安妮女王的赏识。

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尤其是歌剧,为他在全欧洲赢得了声誉。

18世纪20年代以后,意大利歌剧在英国开始衰落,亨德尔的创作和地位都受到很大的打击。但享德尔并没有倒下,他把精力转到清唱剧的创作上。

1742年,他用了二十四天的时间,完成了清唱剧《弥赛亚》的创作,这部作品一炮打响,为享德尔重新赢得了世界声誉

当《弥赛亚》在伦敦演出的时候,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终乐章《哈里路亚》奏响的时候,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乔治二世也站着听完了全曲。从此、站着听《哈里路亚》竟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至今。英王还下旨,《弥赛亚》只在春天演出一次,面且只有享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担任指挥晚年的享德尔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1759年春,已经七十四岁高龄的亨德尔照例指挥演出,但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老人倒下了。几天以后,这位杰出的音乐大师逝世了,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地里。

亨德尔一生创作了《奥兰多》《凯撒大帝》等四十六部歌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等三十二部清唱剧和《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等大量管弦乐曲,对欧洲的古典音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