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对“淮海战役”的战场以外的大背景不好理解的网友,可以看一部老电影,叫做《车轮滚滚》。

 昵称15596056 2022-09-04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来源:金壌

图片

如果看了《车轮滚滚》还有一些质疑的人,可以在网上看一下,这次重庆扑灭山火时,普通人表现出来的状态。

图片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当年,总是有一些人对人民群众的力量和选择,无动于衷。

1948年12月15日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歼,18军军长杨伯涛也在双堆集被俘。

图片作为国军少壮派中最能征善战的将领,杨伯涛认为他全军覆没的原因在于12兵团司令官黄维临战犹豫不决,指挥失误造成的。要不然他们完全可以全身而退。所以在战犯管理所中,他一度不与黄维说话。


直到他在管理所组织的参观学习过程中看到了淮海战役中的一份支前民工的路条,路条上清楚的标明这个民工小队的组织情况:队长1人(党员);副队长2人、一男一女(女为党员);队员10名(贫农雇农8名、富农2名),小推车10辆,挑担两付……。路条上姓名,籍贯,到达地点,交接物品写得清清楚楚。

图片图片看到这张路条,杨伯涛明白了,即使他在淮海战役的双堆集中冲出包围圈。面对着组织得如此精密的普通民众,他最大的可能还是在中原大地的其他地方被俘虏。


他在日记中反思:“第12兵团11月由确山出发,经过豫皖边境时,老百姓逃避一空,几乎连个带路的向导都找不到。我那时还认为黄河改道冲洗,造成一片荒凉,再加上双方拉锯战,更使人烟稀少。等到我当了俘虏,被解放军由双堆集附近押送到临涣集集中,经过几十里的行程,举目四顾,不禁有江山依旧,面目全非,换了一个世界之感。但见四面八方,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行人如织。”

图片杨伯涛接着写道:“我从前也打这些地方经过,茅屋土舍,依稀可辨。只是那时门户紧闭,死寂无人。而这时不仅家家有人,户户炊烟,而且铺面上有卖馒头、花生、烟酒的,身上有钱的俘虏都争着去买来吃。押送的解放军亦不禁阻,他们对馒头、花生是久别重逢。不时有一辆辆大车从面前经过,有的车上装载着宰好刮净的肥猪,想是犒劳解放军的。我以前带着部队经过这些地方时,连一撮猪毛都没看见,现在怎么有了?真是怪事。

通过村庄看见解放军和老百姓住在一起,像一家人那样亲切,有的在一堆聊天欢笑,有的围着一个锅台烧饭,除了所穿的衣服,便衣与军装制式不同外,简直分不出军与民的界限。我们这些国民党军将领,只有当了俘虏,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


心服口服的杨伯涛后来在战犯管理所中表现的改造态度非常真诚。抗美援朝时,他写了《美军战术之研究》,供志愿军赴朝作战参考。
图片实际上中华民族的普通民众在关键的时刻表现出来这种组织性和凝聚力,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


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洗礼后的中华民族,在凝聚民族力量这方面更加成熟,更加组织有序,更加万众一心。


任何外部势力对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的这种“民族特色”如果不能清楚的认识,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图片

理性 · 爱国 · 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