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远楼的又一次“洗礼”

 晨雨声工作室 2022-09-04 发布于甘肃


2022年第076期||总第822期

艺海风│822期

威远楼的又一次“洗礼”

杨继胜

     终于解除了静默,可是我们春家巷还是由高风险变为中风险了。还是禁足,还是上门核酸,一点也未改变。

     前天在拙文中提到了威远楼曾经历了一次战火的洗礼,可是它在一百多年后又经历了一次战火的洗礼。

    那是一九六七年,“文革”如火如荼,全国武斗风起云涌。陇西也不例外,成立了誓不两立的两个造反派组织。一个叫“陇西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主要是以县级各局造反派及一中部分学生造反派组织、各公社农民造反派组织,简称“陇革”;另一个叫“红色造反派总司令部”,以陇西一中造反派组织为主及师范、铁中各校造反派、各厂工人造反派、简称“红司”。

    两派都是誓以鲜血来保卫老人家的革命路线,所以发生了几次小的武斗流血事件后,陇革的农民造反派杀进城并占领了威远楼,并安装了高音喇叭,整天与“八一”高音喇叭对骂。“红司”扬言要围攻鼓楼,因此引起发了陇西历史上“火烧鼓楼”武斗事件!

   《陇西县志》是这样记载的:一九六七年“10月28日,两派部分群众在威远楼发生武斗时,威远楼门楼被焚毁”。短短不足三十字,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就这么交待了。

    虽然五十五年过去,那场景依然在大脑中演电影,一幕一幕闪过。

    我当时十五岁,是一名“陇革”战士。事件前一晚上,我的领导让我给鼓楼上的负责人送一封信。于是我奉命乘天黑摸上了威远楼,可一进大门,却见台阶上的石条不在了,全部摆在上鼓楼巷道上端和二门的门口,我问这是干什么?他们回答,如果他们敢攻上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一楼是满地麦草,农民战士全睡草舖,一组扩音设备摆在那里,播音员正在念稿子。有的人在做饭,乌烟瘴气的。二楼是中层领导的战斗办公及休息地方;三楼才是“陇革”决策者的办公地。当我被引上三楼,将信交给了他们就迅速下楼了。

    十月二十八日早上十点左右一个学生造反派将一瓶汽油泼在威远楼大门上,并点燃了它。火很快被扑灭,只是大门被汽油薰黑了。但一条“红司烧鼓楼”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古城被轰动了,人们纷纷去观看,都愤愤不平地谴责这些暴行!

    这天下午两点左右,那名泼汽油的学生造反派与另一战友又在楼下挑衅,被楼上的农民造反派看到了,他们手执马刀、长棍奔赴下来,朝他们横扫过去,他们身上挨了几棍,险些儿被马刀砍伤,他们落荒而逃,乘机翻越邮局短墙到了一中。

    下来两三个小时内也未发生任何冲突,只是“陇革”的喇叭哑了,原来电源被剪断了。这时“八一”的喇叭也停了,处于静默状态。威远楼下突然没了往日的喧嚣,一种沉闷的空气迷漫在古城上空。

    四点多时“八一”的广播突就又响了,它一遍一遍地在播“严正通告”:鼓楼广场的闲杂人员一律撒离,如不撒离,后果自负!

一下子人们惊慌的后撤了,当时我就在这群人中。

    这时广播宣布:围攻鼓楼战役正式开始!

    在进行曲中,从南门方问有成百上千的造反派队伍浩浩荡荡地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五一五”后勤部队的军工造反派,他们头戴钢盔,每人右手拿一柄东洋战刀,扛在肩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整齐的军人步伐来;绕鼓楼而过。

    随后是高地的四冶四公司的工人造反派,他们站在汽车上头戴柳条帽,手热长矛,高呼口号也绕鼓楼而过。

    再就在陇西酒精厂造反派,他们也站在汽车上,也是柳条帽,也是手执长矛。

    其后是工交造反兵团;学生造反兵团,他们排成方阵,也喊着口号整齐地绕鼓楼而过。

    这样复而往返两次,给楼上的人造成错觉,以为围鼓楼的队伍很多。然后他们将鼓楼团团围住,密不透风!

    我真佩服“红司”的决策人物,他们在这短短的两三小时内组织了这么庞大的队伍,并用兵法上的“增兵法”去迷惑敌人。

    在这杀气腾腾的包围下,楼上有一个人却定格在了历史的画面中,他就是文峰的黎志义先生。他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他面不改色,坦然地拿着一把马刀在鼓楼城墙垛口上在嚓嚓的来回磨着,并指着下面的围楼大军大骂不已。

    不一回儿天黑了,我要出门,却被母亲堵在家里,不让出门半步。我心急焦万分,十分挂念楼上的那些“战友”的安危。大概十点右右,鼓楼上突然响起了那宋代铜钟的声音!嗡嗡的沉闷的声音一阵紧似一阵的响着。那是告急的声音,肯定是上面出事了!原来楼上有人被鸟枪打伤了,流了好多血,只好击钟求救。他们那里知道,所有进城的路口都被封锁。

    后来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第二天一早醒来,我最关心的楼上人的命运,蹑手蹑脚地蹓出了大门,去威远楼一看究竟。

    一到楼下,被面前的境况吓坏了。头门被烧毀,门扇和檩条冒着黑烟;一大截城墙坍塌。

    什么是战火的场面?这就是!我亲眼目睹!

    我冲上楼去,一片狼籍,到处是农民造反者物品,如吃饭的缸子、被子等等,他们被怎么了?这是我最关切的。

   后来听当事人讲:坚守威远楼到最后人群中有几位女同学,她们的表现令人敬佩!

    凌晨四时多,“红司”的造反派发起总攻。他们用堆起的木柴,泼上汽油将头门点燃,等火熄后再往上冲。

    这时幸亏陇西县人民武部部长及政委及时赶到,并止了这场血腥的武斗。通过几次谈判,才将楼上的造反派护送下来并安置妥当,将伤者送往医院就治。这次制止武斗,吕文政委功莫大焉!

    这一页历史翻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好多当事者都故去。毕竟是陇西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一件大事,如不把它记下来,总觉得愧对后人。我记得可能不够准确全面,但求当事者补之。

    这次威远楼头门之殇,幸好在第二年由文化馆请北关木匠名师马世英先生修复成现在的样子。

    我曾写过一首词《豋威远楼怀古》:

斯楼如锁钥,数百载,撑天独立,凌空飞跃。画栋雕梁真佳构,斗栱飞檐坚似铁,雄姿伴宋元明清月。犹闻洪钟声声咽,一楼中存活千人劫,不忍睹,满城血!

燕子归来寻旧穴,斜阳里上下翻飞,古郡一绝。头顶青天听雁叫,叫醒多少豪杰。倶远去,勋绩伟业。莫道石阶苔痕碧,曾见证“文革”惨烈!登临处,历史翻新页。舒望眼,凭高堞。

附:罗锦堂先生题威远楼诗:

卅年不到旧家乡,劫火频烧情暗伤。

遥闻威远名楼在,纵有千愁一笑忘。

       杨继胜,字仰椒,甘肃陇西人,1952年生。甘肃省楹联学会理事,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嘤鸣诗社秘书长,陇西县政协文史研究员,陇西县档案馆档案研究员,档案学会会员。1994年曾油印了《陇西楹联钩沉》、《陇西名胜古迹楹联抄》、《陇西迎春征联选》三本楹联资料。2014年著有《补拙居吟稿》,2019年编印陈长复《仁寿山房对联抄》,2020年编印出版《陇西古今楹联选》。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