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一閣六壬古籍兩種:五變中黃經直解、六壬肘後經

 MSAAA 2022-09-04 发布于新疆

太精彩了,先生的详细的文本对勘、精密的周边考证,非常见功力,使我的认识大大深入了很多!

历史地理、行政区划沿革一直是我的弱项,看了您的考证之后,更加确认了“壬海无涯”先生此前告诉我的结论,《中黄经》的成书必不早于宋代。“河中府”的信息结合“晋凝神子”、“晋焦休文”这样的落款,我们基本可以知道这书是怎么被推到郭璞头上的了。凝神子和焦休文一定是北宋或金代的晋地人,所以对晋地流行的《玄门宝鉴》有所提及。而后世传抄者误将地域“晋”理解成了时代“晋”,于是妄作穿凿,说出了郭璞号凝神子这种无稽之谈。实际应该是在这两位山西人完成了初撰和初注之后,凝神子进入中岳修行,将书携入河南,传给了当地人赵伯祥,赵对它作了再注。换代进入蒙古统治之后,济南的燕人休休子得其书,又作了校补,其书最后被明代人与《辨课发微》合抄到一起。而菉竹堂本(即国图的正文+释义本)则是凝神子经+焦休文注本传到金元之际的燕人(此人已误将凝神子等同于郭璞)商皓手中后,商也对其文句作了很多补充调整,成为菉竹堂本的面貌。之所以知道商是金元人,是因其《补完直解序》中提到“方今司天监张君正之”,即《六壬无惑钤》(又作六壬祛惑钤)、《五行类事占》的作者张居中,由金入元。辨课发微本也抄有商皓序,或许是从别本抄入的,休休子本原不应有之?

靖康以后的归入金朝的北方人看来确实为六壬创造了不少新旁支,像金口诀、中黄经、运移经等。

《辨课发微》里的这个本子,网上流传的书影原来是出自“子部珍本备要”,这就说得通了。“子部珍本备要”大概是一位有各大图书馆人脉资源的大佬做的一个影印系列,影印的底本主要出自国图、上图、台北国图、美国的一些机构。不知是为了避免版权纠纷还是其他因素,这个系列中但凡不便告知真实馆藏的书,都一律托名给台北国图的旧称,“台湾中央图书馆”。我在找书的过程中已经见到好几种书的藏地被伪托到这个名下,而实际是其他诸馆的藏本。这个影印系列的目标客户是不缺钱但不懂得搜集图书馆资源的民间数术研究者们,买这些影印本也是实用主义态度,不会深究馆藏信息的真假。“子部珍本备要”我把它当成一个访书目录来用,既有书名又可在网上看到几叶书影,相当于一个很好的图录了。但他们标注的馆藏信息这一项我是从来不敢信的。休休子这一本的《中黄经》正是从普林斯顿藏本《辨课发微》里节印出来的,被伪托给台湾。

《大六壬渊鉴》本的《中黄经》,粗看目次,似乎与《古今图书集成》本同源,都将十二神将放在末尾,应可证明此章是后人附入的。不知此系统与《六壬大全》所收本的关系如何。
原来《六壬银河棹》也收有其法~那真有挺多材料可以互参了。《六壬集应钤》里也收录了大量“中黄经占”的案例,将它们辑到一起,应该可以代表又一种明代的版本系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