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4,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老街味道 2022-09-04 发布于山东

前言

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今天欣赏第四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柳子厚唐之谢灵运/陶渊明晋之白乐天)

这首诗和前面三首不同之处,在于只介绍了而一位诗人。这个人就是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

一、南窗白日羲皇上

先从第三句的典故说起。《晋书·陶潜传》中介绍写道: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陶渊明经常在窗下高卧,自称羲皇上人。羲皇上人指伏羲氏以前的人,即上古时代的人。那时的人没有纷争,无忧无虑,生活闲适。

史书说陶渊明自谓【羲皇上人】,是因为陶渊明写过一封家书: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与子俨等疏》

钟嵘《诗品序》中,则称鲍照为羲皇上人:

:"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诗品序》

南窗白日,陶潜传说陶渊明高卧北窗之下,不过陶渊明自己的诗文中,多次提到南窗: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归园田居五首》

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二、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的转折在第四句:未害渊明是晋人。

第三句说,陶渊明具有羲皇上人的风貌性格,但是不妨碍他是一个晋朝人。他还是写了不少身边现实发生的事情。

另外,陶渊明虽然生活在纷争不断,朝代更迭的东晋与刘宋期间,但是他却能够远离是非,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躬耕者。这个时期,还能做一个“羲皇上人”,更是难能可贵。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出身于东晋官宦之家,几代人受到东晋(317年~420年)的恩惠。陶渊明自己担任彭泽令的时候,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

在《与子俨等疏》中,陶渊明说自己“ 机巧好疏。”那一套逢迎取巧的本事,早已生疏,所以还是远离官场,不问世事。

420年(陶渊明55岁),刘裕起兵推翻东晋,建立南朝宋(420年-479年)。陶渊明多次拒绝出仕,甘心做一个羲皇上人。

未害渊明是晋人,不仅仅指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陶渊明不肯给刘宋朝廷效力,坚持做一个“晋人”,晚年更名为陶潜,也是一种态度。

陶渊明在东晋“义熙”年号前,文章中都标明晋朝年号,刘宋“太初”以后,只是甲子纪年而已。对比同时代的大诗人颜延之、谢灵运,陶渊明的坚持更是难能可贵。

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最后再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前两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认为,陶渊明诗中的语言即天然、又新奇,没有豪华粉饰、矫揉造作的毛病,可以体会到诗人真淳自然的特点。

这是对比诗坛的重形式、重雕琢、重修饰的风气。陶渊明之所以受到李白、苏轼等巨擘的推崇,正是他这种独具一格的诗风,是后人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的。

另外,元好问自注:柳子厚唐之谢灵运,陶渊明晋之白乐天。清朝翁方纲在《石洲诗话》写道:

此章论陶诗也。而注先以柳继谢者,后章〔谢客风容〕一诗具其义矣。盖陶、谢 体格,并高出六朝,而以天然闲适者归之陶,以蕴酿神秀者归之谢,此所以为〔初 日芙蓉〕,他家莫及也。

白乐天隐退洛阳以后,学陶渊明作《效陶潜体诗十六首》,更在《中得上都亲友书以予停俸多时忧…乘酒兴咏而报之》中,自称“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

结束语

从《论诗三十首》第四首中,可以看出,元好问评价陶渊明,不仅仅赞许其语言上天然、真淳,性格上的闲适自在,还有其坚持作晋人的傲骨精神。

不过也有人对陶渊明提出了批评,例如安史之乱时,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时贼逼华容县)》就说:

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李白说在国家危亡时刻,匹夫有责,不能学陶渊明那样隐居一隅。

李白入世,隐居为了寻找一条终南之径,以实现其功成拂衣去的理想,后来差点成了牺牲品,是假隐;

陶潜出世,看见世道纷争无力回天,干脆回家种地甘心贫困,是真正的隐士;

白居易隐于官,自称中隐。他远离长安,避开了甘露之变,还能享受高官俸禄,得以在洛阳安享晚年。

这三种诗人,您认可哪一种呢?

@老街味道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