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小平的雄心与脚步

 宽街兰舍 2022-09-04 发布于吉林

    2022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8周年纪念日。

    近几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并取得全面胜利,我一直在讲“小康之路,我们这样走来”的专题讲座。写一点小平同志小康思想的心路历程,展现其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紧密结合的实践品格和人格魅力,以纪念这位伟人的伟大创举。

图片

       1979年10月,邓小平在《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中阐释了设计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目标的思考过程:“据澳大利亚的一个统计材料说,一九七七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为八千七百多美元,占世界第五位。第一位是科威特,一万一千多美元。第二位是瑞士,一万美元。第三位是瑞典,九千四百多美元。第四位是挪威,八千八百多美元。我们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现在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大概不到三百美元,要提高两三倍不容易。”这就是“一千美元”的由来。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大平正芳问:“小平先生,你们说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个什么概念?”面对大平的提问,小平沉默了近一分钟,在脑海深处终于搜索到一个埋藏已久的词“小康”,回答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 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邓选》第2卷,237)这是小平同志第一次创造性的使用“小康之家”这个概念,第一次设计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和蓝图。与之相应的内涵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那么,“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这是一直萦绕在小平头脑中的问题。考虑到国民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同志在 1981年后一度降低了“小康”的标准。1981年4月14日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邓小平同志指出:“经过这一时期的摸索,看来达到一千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说八百、九百,就算八百,也算是一个小康生活了。” 1984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指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4页) 1984年10 月,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1986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贝宁总统、贝宁人民革命党主席克雷库时再次指出:“本世纪末中国会出现一个小康社会,虽然不富裕,但日子好过。那时国民生产总值可能达到一万亿美元,就是人均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下个世纪,在一千美元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还需要花三十年到五十年,设想那时的人口控制在十五亿,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六万亿美元。”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思:“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在下世纪再用30到50年的时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6页)

       1987年8月29日,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明确阐述了“三步走”战略: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 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 确而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包含了其关于小康社会的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 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 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三大闭幕后,“小康社会”“三步走”发展战略通过舆论宣传家喻户晓。

       回顾小平同志小康思想经历了从“小康之家”“小康生活”到“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化,呈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在量化指标上由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调整到“八百美元”再到“一千美元”,这种量化数字的变化,体现了小平思考的心路历程,“一千美元”是雄心壮志,“八百美元”是务实态度,目标在“八百至一千美元”之间,确保“八百美元”,争取“一千美元”,这正展现了邓小平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紧密结合的实践品格和人格魅力。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20多年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到2000年底,我们胜利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我国人均 GDP达到了 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圆满完成了邓小平设计的既定目标。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紧随其后,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并于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征途漫漫,任重道远。

图片

  2000年11月14日,在深圳莲花山山顶广场落成的邓小平铜像,昂首挺胸,神采奕奕,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脚步劲健,踏实坚定,向前迈进。这正是小平同志胸怀雄心壮志,脚踏实地前进的形象写照。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尤其需要继承和弘扬邓小平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紧密结合的实践品格和人格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