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光棍

 新用户06868399 2022-09-04 发布于内蒙古

第 1943 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十来岁,居住在内蒙古凉城县一个普通山村。村子南面是营盘梁,北面是一座小山包,小山包北坡下就是一片平川——岱海滩。村子的土地不算肥沃,但有不到二百亩地可以浇灌边丰水库的水,所以也算得上一个好村子。那时全村有七十多户人家,大约有二百四五十口人。屈指算一算,这七十多户中,上至四五十岁,下至三十来岁就有二十二个人没有娶过媳妇,打了光棍。光棍人数几乎占到总户数的三成,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村里的光棍这么多,那么这些光棍到底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就娶不上媳妇呢?我拢了拢,把这些光棍一共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爹妈死得早没人给张罗,再加上家里穷,没人愿找,一年一年岁数大了,最后变成了光棍。第二类是残疾。我们村的几个光棍中,有双目失明的,有单目失明的,有驼背的,有脸上长麻子的,也有腿拐的。这些人其实不呆不傻,就是因为残废结果打了光棍。第三类是成分不好,比如地主或富农。走集体时,成分非常重要。只要你生在那个高成分家里,你就被打上了阶级敌人的烙印,即使不被批斗,也是被改造的对象。好事没份,脏活累活都分派给这些人干,属于受压制的阶层。你想想,这种家里的年青人,再精明强干也没人愿意找,除非那些家里穷或者有毛病的人用姐妹和你的姐妹换亲,否则是根本找不上媳妇的。第四类人是有智障的。有智障的人,不管你家多有钱,也无人问津。不过也有个别当干部的子弟,那些附炎趋势之人,违心地把姑娘许配给人家,找个愣男人做女婿。

       
那时候,在村庄经常流传一些相亲笑话,听了让人捧腹。

       
话说一个愣头青跟媒人相亲,中午女方父母留下吃饭,莜面囤囤,还压了些莜面饸饹。饭熟了,蒸笼端上来,盛放囤囤的一面对着愣头青。愣头青心想,今天我是客人,肯定饸饹是给我备的,于是当仁不让,撅起屁股尽夹着饸饹吃,众人见了心里想这后生肯定脑袋有问题。这亲事成不成自然不用问了。后来人们传出一个俗练话:别看我是个愣愣,我宁吃饸饹不吃囤囤。

       
笑话归笑话,实际情况是智障还没那么严重,最多就是头脑简单或说话不巧妙,要不就是迟钝点。总之,是差那么一成两成。

       
中国的传统有重男轻女的现象,解放后这种现象仍旧存在。几乎每个村男的都比女的人数多。这样一来总有一些男的要打光棍。

     
 难道这些人天生就是光棍的命吗?十年后,让人意想不到事发生了。集体解散,包产到户,改革开放,有一些光棍汉竟然迎来了梅开二度的春天。

       
有的外出打工挣了钱,有人就给提媒,还有的到山西运城做了上门女婿,上了岁数的娶了二婚女人,不管怎样总算是成了家。像这种后来成家的全村大约有三分之一。

     
 还是那句话,女人总比男人少。如今,村里不管是外出的还是留守的,新的年青人中又有一些三十多岁还没有娶上媳妇的,沦为新一代光棍汉,不过人数较少,所占比例也较小。现在的光棍智障的很少,主要是文凭低,工作差,挣钱少,父母也没什么积蓄,如果再加上个人脸薄嘴短就更没可能找上对象了。当然,受外来思潮的影响,有些年轻人即使能找上老婆也不愿成家,情愿一个人生活。至于性生活也不必担心,临时的性伴侣也可以满足,完全不像过去集体时代偷偷摸摸。如果不想处就好离好散,也不像过去纠缠不休而出人命。

       
光棍汉古来有之,但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特征。比如娶了老婆,老婆后来跟人跑了,有过婚姻,但一闪而过,这种光棍人们戏称闪棍。还有老婆不定时走不定时回的,这种光棍叫半截光棍。

       
说了半天,尽说的是男光棍,其实光棍的世界还有一些女光棍。尤其是当下,女性有工作有收入,生活完全独立,不用依附男人,因而许多丧偶或离异的女人,虽然人在中年,没有合适的也不愿再找对象。特别是那种前夫优秀手头富裕的女人更不会轻易择夫。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当代光棍与过去的光棍不可同日而语,有的人不以为孤,反而崇尚这种独来独往,无所牵挂的生活方式。


原创文章:作者|李文元
文章编辑:王成海

作者介绍:李文元,内蒙古凉城县人,爱好文学,时有小作,愿笔耕不辍,与文学朋友互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