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进拴|天目山漫笔

 智泉流韵原创 2022-09-04 发布于河南

郭进拴|天目山漫笔

天目为临安最为著名的景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传有个名人在此修道,留下了开山老殿、禅源寺等古迹,山中尤以大树闻名,树身巨大、笔直、高耸入云,风流皇帝乾隆帝还在山上封了个“大树王”,故而因其文化底蕴与古树、灵山形成了独特的大自然风韵。走千年的古道,赏千年古树,探千年古寺,忆千年古人,这种感觉真的是如此的奇妙。这里有“倒挂莲花”的美景,有“一线天”的惊险,有“四面峰”神奇……,无论走在哪里,都让人流连忘返,如同是在大自然瑜伽平台中,沐浴着清新,与天地共呼吸。

最让我驻足良久、感叹不已的便是称之为“大树王”的古树了,这颗年龄高达2300年的巨树已是满目疮痍,只剩下十多米高的'大树干,树身上已是斑痕累累,好几个地方都出现了较大的裂缝,露出里面腐坏的木质,据导游介绍,这棵要由五个成人围抱的古树已在79年前便已死了。

2300年!无法想象的时光,在这棵古树身上见证了人类大半文明的历史,站在大树前,一种沧桑的感觉深入骨髓,像是岁月的悲歌,又仰或是历史的凝重。我想在它身上一定铭记着战争的残酷,也一定享受过和平的美好;一定感叹过人类的勤劳与智慧,也一定为凄美的爱情故事流过泪;一定叹息过人类生命的短暂,也一定为人类的痴、嗔、贪伤感过……“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事,然而活着也是如此的艰辛,它就这样默默地活了几千年,一直活在人类的喜怒哀乐中,以至于它自已也仿佛有了人类的情感。我张开双臂去环抱它,我想倾听到它的声息,我想感受到他的生命,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跳动,然而最终我失望了,或许它已厌倦了生命的漫长、或许它已厌倦了人类的尔虞我诈,或许的或许,它选择了离去……
天目山上最多的是竹。有毛竹也有像窈窕淑女一样苗条的四季竹。

天目山下的人,喜欢在竹林里铺上厚厚的一层稻谷皮,稻谷皮铺在竹林里有保暖作用,江南气候比较湿润,有稻谷皮覆盖着,竹林的土地就暖和,一年里,大部分时间竹林里都是有笋从稻谷皮里冒出来,密密麻麻的,看着特别喜庆。茶余饭后,到那里去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借以驱散一天的疲劳。尤其是到了春天,竹林里的空气格外的清新,像是经竹节滤过的一样,当你一走进竹林,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不用细细品味,你也闻得出清新里带着一股浓烈的竹汁芳香。

呼吸着这样的新鲜空气,你会觉得浑身舒服极了!看着这一片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看着那节节拔高的尖尖的竹笋,心里不知道有多舒坦和幸福。最喜欢看成片的竹海中一根根细笋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它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从头到脚都被硬硬的笋衣紧紧地包裹着。可是在钻出稻谷皮以后,被和煦的风吹拂和漱漱的细雨浇灌下,你追我赶地往上窜。在不断长长的过程中,它们一层一层地脱下身上的衣裳。一片片笋壳散落一地。幼笋长成了竹子仿佛就在一瞬间,不到一月它们就完成了开枝散叶、长成与它的父母一般粗壮,溶入竹海成了一道新的风景。但是在这里,笋是不能成竹子的。

人们之所以给竹林铺上稻谷皮,就是为了让竹林发热,就是为了不断地出笋,等笋长到两尺高的时候,就给连根拔起,制作成了各种各样的笋干,笋丝,速冻笋,盐水笋,脱水笋等等五花八门风味独特的各种笋。只有极少数条子特别好的模样特别正的可以留下做种竹。天目山上除了一片一片的竹林还有山核桃林。到了秋天,山核桃成熟的季节,好多的外地人就来到天目山下帮忙收山核桃。山核桃是极好吃的一种硬果。它是果核中的珍子,这极好吃的东西,要在慵懒的午后,百无聊赖时吃是合适;独自一个人吃是最开胃的事情,可以不用顾及别人怎样看你,因为,吃山核桃的样子不很雅观,你吃第一个的时候,是最香的,第二个,也是最香的,第三个,也是最香的,一口气,吃三个,这三个都是最香的。


不知何时,大雾悄悄散去,四周的景象变得清晰起来。

眼前猛然现出一座幽邃的山谷,四周全被山岭包围。座座山岭或东西横亘,或长锷刺天,松林云海间乍露片片岩石,犹如龙鳞闪耀银色光芒。中间一道山岭临近山谷的一侧,两处岩石宛如披甲勇士仗剑挺立,锐不可挡。几道山岭裸露的岩石造型千奇百怪,气势恢宏,特别像佛祖座下的十八罗汉,不愧是虔诚向佛者心中的极乐世界。整座山谷傍着道道山岭,显得格外神秘迷人。这该是天目山美景三沟之一的七岭沟吧。这沟壑纵横峭壁怪岩的世界,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江山如此多娇》稀世国画。

从七岭沟旁北望,一座隆起的山峰傲然屹立,缠绕山腰的是弯曲的山路,左侧山峰间,隐约可见一台挖掘机伸展的机械手。山路里侧的山岭上,一排排松树星罗棋布,也可见大片的麻栎树林,偶有软枣树等果树生长。与先前半路上见到的油松和马尾松枝干对称生长不同,这里的松树朝阳的一侧枝叶繁茂,是典型的黄山松。让人遗憾的是,路上几乎听不到鸟鸣见不到鸟影,沿途难见积水或泉眼,难免口干舌燥。

顺着山路继续前行,来到一处宽阔的施工地带,一群工人正在午餐,此时已跋涉一个小时。上前一打听,才知到了祖师顶山腰,心中振奋不已。攀得半山休道远,尚须健履登高峰。顺着开凿的盘山公路前进,山路越发凸凹不平,不时见到炸裂的山岩和盘踞在路间的顽石。与此前常见的境况不同,山上净是黑褐色的岩石和稀疏的树木,有的大块岩石表层皲裂疏松,从炭黑色向下依次变成银灰和土黄色;树木三五成群杂乱无章,以野果树和灌木居多,枝干虬曲枯叶落尽,在初冬里楚楚可怜。最后来到山岭西侧,前方无路可走,地上有两台空压机,细长的钻杆直伸进岩石堆里。山顶历历在目,我俩跨过施工器具,沿着山石攀登了30米,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山顶,竟然用时半小时。

山顶的荒凉落寞景象顿时将心中的憧憬化为乌有。眼前是几蓬枯萎的衰草和丛生的荆棘,下面是几截残留的石墙青砖和仆倒的石碑,草丛间有两块残碑,那块三角形尖碑上残留有“住持僧”字样,似乎不甘心被历史尘埃湮灭和遗忘。看来这里曾建有寺庙,不知何年何月庙倾僧散,以致颓败至今。谁能想象到,如此美妙迷人的天目山,海拔813.5米的主峰竟是残垣断壁伴随流年,让人情何以堪?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四面峰峦起伏,沟谷纵横、山势陡峻,怪石林立,林木森森,仿佛陪伴着伤心的祖师顶打发漫长的岁月,耳边呼啸的山风就象骏马狂嘶替倒塌的香火鸣冤叫屈,又象激愤的音乐在呼唤祖师归来。山岭间几处宽阔地带挖出巨大的深坑,里面垒起了庞大的空心圆柱体,附近有工人正在忙碌。西北一道狭长山岭的西南悬崖畔,耸立着两处巨石造型,有点像炎黄二帝在留恋这原始风光。

山顶西北侧下方一块球状黑石重达千吨,宛若一只千年神龟俯卧听禅。黑石上方那段残破的石墙挺立不倒,似乎要坚持为寺庙曾经的鼎盛作个历史的见证。
雨洒到了我的脸,抬头迎面来了一片蘑菇云,活着一般的朝我过来,把我淹没在水一般的浮云中,邪恶的淫云--是一个灰色而朦胧的世界……然后,潇洒地离我而去,如巫似仙,似魔如鬼,如肆无忌惮的一个村姑,她撒完泼,不着一丝痕迹离去。留下一片水草,撇下一畦青天,撇下一个孤零零的我……
高山青茶,含兰花香气,当地人说,茶与兰杂生相互熏陶所致,美名“野兰香”黄婆卖瓜自居。茶与兰同生可信,杂生受熏则不可迷信也,岂非“近墨者黑”乎?这野茶本生长在高山海拔,自然生长,露水霜冻严酷,又常年云雾缭绕,故而得天而独厚,水土异也。茶芽并不碧绿,色嫩鹅黄,叶柔如绵,隔壁地上摊着青叶子,邻居皆能闻之,若幽兰散发出的馨香,平地青叶,不能同日而语。

杀青时火稍旺,听“哔哔剥剥”声响,火退出,转炒迅速,火幽缓炒,反复揉搓防止茶味涩嘴,保证香味纯真的要领,然后放置炭火烘焙干燥,切忌炭火带有烟头,刚炭(硬炭棒)为上。

时夜已深,山衔一轮皓月,幽谷缈邈,风掠山脊,门前涧瀑跌宕,新茶香气四溢,引得兴奋不眠,煮活水新茶,月影横斜,夜降晓露,听毛笋破土拔节。

第二日,山外动雷,天降大雨,窗棂进水,瀑涨数尺。无奈困在室内,观看缩友们赌钱,不觉天气恼人,忧心忡忡。

半上昼,天开朗,野猪塘云消雨止,画眉啘啭,竹雉啼晴,青山如洗,闲云复出于岫岩。刹那间一声雷至,峰峦层云压阵,倾盆雨下,沟壑瀑跃,潺潺横溢。主人笑说:“不要急,就是雨停了,你也要过一二日才出得去,路被水淹了。”

自古云:人不留客天留客。天天下雨,朝看青山暮听涧,闲愁上来,心里慌,不想再呆在这里了,问苍天:“什么时候能开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