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将至,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

 不断进取的柠檬 2022-09-04 发布于北京

    眼看着京城已经进入了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中秋将至,思乡心切,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父母,想念曾经的那个平房老家。

    上周跟姐姐一起回了趟老家大口屯,看望了家乡的亲人,也是替已故的父母尽尽心吧。



    我最多的记忆是,初中后搬到我们家自己盖的那个小院子:四间正房、四间倒房、两间西厢房的那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子,中间有几畦菜地,根据节气,种着黄瓜、短的架豆、长的架豆、小白菜和大白菜,黄瓜和架豆是真的能长,浇一次水,一夜功夫就能接一大筐,一家子吃都吃不完,于是分给附近的亲戚和邻居。

    那时候很佩服妈妈的手艺,总觉得怎么浇浇水就能这样丰收,妈妈真能干,干啥都行😄,而且品种也特别好,白皮的、青皮的、嫩嫩的、水灵灵的秋黄瓜,完全不像现在市面上的那么难看,我家出产的匀称又光亮,而且脆脆的特别香甜,吃过的没有不说好的。只是好多年过去了,再没在世面上吃过这种黄瓜,见过市面上的那么多品种,没有一种能比上我们家以前产的。

    那时候,没有现在那么物质丰富,不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的年代,可是每到节日,这个还得解释下,我记得那时候实行“大群居、小聚居”,少数民族和汉族是穿插着住,没有特别集中,而且那时候对穆斯林的节日也不是很清楚,是结了婚被老公慢慢影响才有所了解,很是惭愧,所以我成了家后,就想着一定让同民族的娃娃们能经常在一起,要有民族观,要从小培养。过的节日跟汉族也相同,过中秋节、过春节,每逢节日要做好吃的、要串亲戚。

   孩子的节日观念很强,因为到了节日就可以吃平常吃不到的食物。但是好像不管什么节日,都少不了一条鱼,也是取个“年年有余”的寓意吧,小老百姓的日子嘛,不就图个幸福美满吗。

    老家的水产还算丰富,毗邻潮白河,周边水域也比较丰富,好像挖土机随便挖挖就能出水,再挖挖就能形成个池塘,就可以养鱼。鲤鱼、鲫鱼、鲢鱼经常能吃到,带鱼、塔嘛鱼、鲅鱼等海鱼也挺多,我不爱吃池塘的鱼,总觉得像是在吃土,挥之不去的土腥味;爱吃海鱼,因此姐姐不在家的日子我们吃海鱼比较多,姐姐在家我不在家的日子吃河鱼比较多。父母还是很会平衡的,因为他们那一辈是经历过挨饿年代的,因此对食物一点也不挑剔,很爱惜。

    二舅家的大哥在唐山工作,那边也紧邻着海,水产丰富,时不时的还经常给我们捎些大虾,那时候的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还需要一大早去赶一天仅一趟的公交车,大哥带着大水桶,柃着满满一桶或者几桶的虾,以前光想着吃,都不知道大哥一个人是怎么带回来的。又到了每年吃虾的季节,我才想起这件事,真是汗颜啊。

    虽然小时候物产没现在这么丰富,但父母也是创造条件,没亏了我们的嘴。鱼呀、肉呀的,没少了我们吃,老家回民还是挺多的,牛羊肉也都不缺吃。

    还有一件趣事,记得小时候我家总是养些鸡呀、羊的,因为有院子吗,方便,自己养点,不是不用买了吗,哈哈,我就来证明一下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爸爸每次只养一两只羊,而且这羊每次也就产下一只羊羔,羊羔大了要么送人,要么送人,总之家里只维持着一两只的样子。记得有一回,爸爸趁着我们上学的功夫把我经常喂草和放养的羊,找人给宰了,回家一看见羊正挂在树上剥皮,那个哭呀,待收拾好后,我跟姐姐生气说什么也不吃,连带着把宰羊的也给恨上了,结果这只羊只爸爸一个人吃了,剩下的谁也不吃。只是以后这种事情再也没发生过,自己养的羊绝对不宰。

    其实平房的院子我也没住过多长时间,初二搬进去,初三就考入了宝坻一中住了校,只是周末能回家住一晚和假期的时候在家住,高中三年后又考入了民族大学,回家的时候就更少了,只有假期能住些天,再大学毕业后,又参加工作留京,回家就更有限了,04年妈妈和爸爸也在镇上买了楼房,离得很近,还是夏天回去种菜,晚上回楼房睡,蚊子少点。

    我对平房院子的回忆是非常美好的,里面承载着我很多快乐的时光,没跟父母吵过架、拌过嘴,自从懂事以后就一直特别心疼父母,如今我的孩子都已经初中,回想着曾经的幸福时光,心里真是特别满足,父母虽已不再,但他们一直住在心里,不管时光多么久远,心中的位子一直在。

    我是东杰,生活就是有万般无奈,也要笑着面对,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榜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