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收藏心路——《文集》自序

 云儿的天空 2022-09-04 发布于湖北

朗诵者:张长水先生

最初接触龙泉青瓷是在负笈求学之地,年未弱冠,少不经事,到如今鬓染华发,三十余载倏忽而过。叹人世浮华,红尘纷扰,爱龙泉之心竟始终不移,回望自己的收藏历程,颇有些“多情应笑我”的感慨。

龙泉之质,温其如玉,清极似冰,其式多工巧,其色多葱翠,若梅子初青,雨过天青种种,皆古人元气所钟,以俟造化。若龙泉窑火,千年不息,传世之器,洋洋大观,以其流脉之绵长,三十年来,遍考废基,遍阅典籍,不独盘碗瓶炉诸器,大小瓷片亦必纤细究心。

宋代《五灯会元》里有段现今耳熟能详的掌故:“(吉州青原惟信禅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器物虽无言,但收藏之路,外参世态,内修己心,实与禅修相近。少时看瓷,以其翠色若碧,秀色可餐而怡然忘饥。及至年岁渐长,所见者多,所识者广,癖好益深,始知制度法象,匠心之精义存焉。先贤有言“好之,稽之,敏以求之”,真正热爱一样事物,是不断的孜孜以求。辨伪识真、断代鉴等之类固为藏家必备之技,观其会通,窥其奥窔,考证以资博洽则乃瓷人精进之艺。所谓“器以载道”、“格物致知”,古器寄托着古人的审美,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于社会、历史、文化无不关联。如此这般去审视器物,常有瓶非瓶,炉非炉,盘盏碗碟亦不简单之想。

至后来尝试古器今用,古瓶插花,古炉焚香,煮茶问盏,概用古物,又以残炉废钵实之花草,怡然盆景妙品,文房清玩诸器,备添翰墨雅趣,凡此种种,不独用助清欢,附弄风雅,更似得慧眼观法,养性悦心。古物难得固然视若拱璧,但以其奇货可居而束之高阁则有失收藏之趣,而器之为用,古今一也。如是观,则瓶还是瓶,炉还是炉,盘盏碗碟之本来面目亦只是日常所用食器。

余以此为收藏之三昧,每有所得,遂诉诸笔端,如是经年累月竟有数十万字,少数刊发杂志之外,大部分发于微博、微信,散落各处,今筛选修订,集结成册,亦是敝帚自珍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