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窝露天朝上,下雨天鸟儿怎么躲雨?被雨淋了会怎样?

 精华1mcnocvnyq 2022-09-04 发布于湖北

生活中看到鸟窝时,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用树枝做成的鸟窝,很多都“粗制滥造”,而且开口向上,虽然平时可以用来休息,但是下雨天回鸟窝肯定会淋雨。那么鸟是如何躲雨的呢?直接淋雨会不会因为失温而死呢?

文章图片1

1、各种各样的鸟窝

正如不同的地区会建筑不同风格的房子一样,不同的鸟类也会筑不同的巢,大小、形状、建筑材料、筑巢选址等千差万别。

鸟窝的大小跟鸟类本身的体型有关,小鸟筑小窝,大鸟筑大窝,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不过鸟窝的形状就各显神通了。

最常见的就是杯状巢,大多开口向上,像个杯子或者碗,主要筑在树枝、树杈裂缝上等处。筑巢材料包括了泥土、朽木、粪便、蜘蛛网和毛虫丝等,有些甚至会把自己的唾液和食物混在一起,用作筑巢的粘合剂,将鸟窝牢牢地固定在树枝上。黄莺、红喉北蜂鸟等筑的就是杯状巢。

有些鸟类会在地上挖个洞,被称为洞穴巢,它可能是一个很浅的洞穴,也可能有一条通往筑巢室的长隧道。当然了,由于鸟类并不具备“打洞”的能力,它们通常只是在松散的泥土或者鸟粪堆积物等软质材料处挖洞,内部使用一些“细软之物”用来铺垫。穴居猫头鹰、翠鸟等的巢穴就是洞穴巢。

文章图片3

啄木鸟的窝是树洞巢的代表,它们会选择树上现成的洞,也可以自己挖洞筑巢,然后在树洞中铺上树叶、干草、羽毛、苔藓和毛发等柔软保暖之物,方便产卵育雏。

文章图片4

像老鹰这样的猛禽的巢穴,通常会建造在较高的悬崖边上或者大树顶端,它们的巢穴通常很大,要把树枝一根一根地叼到高处,搭个窝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不仅如此,这些猛禽每年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筑巢,这让它们的鸟巢非常巨大:一只秃鹰的鸟巢可重达一吨!

文章图片5

有些鸟类的巢穴就比较精美了,比如织布鸟、黄鹂、太阳鸟等,它们会使用一些柔韧的材料,精心编织完整的球状巢穴,并吊在树枝上,这种鸟巢被称为吊坠巢。还有一些鸟在地面或者低洼地区,搭建一个除了出口几乎全封闭的球型巢穴,为自己和幼鸟们提供安全的庇护所,比如灶巢鸟等。

文章图片6

当然了,还有一些鸟压根就不筑巢,比如游隼、海鸦和帝企鹅等,它们直接将蛋产在相对隐蔽的地方,没有巢穴结构。而像大杜鹃这样具有巢寄生的鸟类,则直接将鸟蛋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里,让别的鸟孵化育雏,省心省力。

大部分读者可能认为鸟窝就是鸟的家,是它们休息睡觉的地方,但其实这并不准确。事实上,鸟类的巢穴是专门用来孵卵育雏用的,如果不在繁殖期内,鸟儿一般不需要巢穴。

文章图片7

2、鸟窝不是鸟的家?

说起鸟窝的作用,大部分人会想当然地认为:鸟窝是鸟类休息和睡觉的地方,是鸟类的家。

但其实大多数鸟除了繁殖期外,它们很少回鸟窝,而是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而且即使是下大雨,在非繁殖期,鸟类也是不会回鸟窝的。

在繁殖期,除了有巢寄生习性的鸟类,其他大部分鸟都会建造一个产蛋、孵化以及育雏的场所,也就是鸟巢。因为鸟蛋和雏鸟都比较脆弱,鸟窝可以提供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温度适宜的孵化环境,又给雏鸟一个相对安全的生长环境。

文章图片8

其实巢寄生鸟类在繁殖期也有鸟窝,只不过不是自己建造的,它们把鸟蛋产在其他鸟的巢穴中,让其代替自己孵化、育雏。

比如大杜鹃趁着宿主鸟外出时,快速将鸟蛋产在鸟巢中,当大杜鹃的鸟蛋孵化出来之后,会将宿主鸟的卵或者雏鸟推出巢穴,而宿主鸟依旧会将其养大。

这恰恰说明了鸟窝是用来繁殖的,巢寄生鸟类不需要自己孵化和育雏,也就不需要鸟窝。

文章图片9

每当下雨之前,鸟儿们就会飞回鸟窝,不过它们并非为了躲雨(事实上很多鸟窝也躲不了雨,因为大部分鸟巢是开口向上),而是为了保护鸟蛋和雏鸟免受雨淋。

一旦繁殖期过去,雏鸟长大了,鸟就会离开鸟巢生活。它们为什么不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搭建巢穴,每天“回家”休息,安稳度日呢?

文章图片10

因为一旦鸟以鸟窝为家,它们的活动范围就会受限,毕竟飞得太远,回家时消耗的体力太大,这是不利于生存的。而繁殖期是为了后代,而不得已才搭建一个固定的鸟巢。

既然如此,那么鸟类在下雨天如何避雨呢?那些找不到避雨场所的鸟类,会不会因为大雨而生病甚至死亡呢?

文章图片11

3、鸟类如何躲雨?

大部分鸟巢并非一个躲雨的好地方,因为鸟巢大多开口向上,只是为了保护鸟蛋和雏鸟不被雨淋,鸟爸鸟妈才会回到鸟巢。那么在非繁殖时期,鸟儿们会去哪里躲雨呢?

第一,躲在密林之中

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0000种鸟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生活在植被茂盛的森林之中。对它们来说,下不下雨其实没什么两样。因为密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防雨功能,鸟类只需要躲在大树叶下,就可以避免被雨淋。

其实大部分鸟巢虽然开口向上,但是它们都会选择可以避雨的地方筑巢,即便是在树上搭窝,也是在茂盛的树叶之下。所以在繁殖期,鸟回到窝里也不会遭受太大的雨淋。

文章图片12

第二,躲在人类建筑物之下

喜欢栖息在有人类居住的环境的鸟类,避雨最好的场所就是屋檐下、老旧房子等建筑物等场所,比如燕子、麻雀下雨天就躲在村落里。燕子喜欢待在屋檐下的电线上,而麻雀则喜欢钻到墙缝里。

文章图片13

第三,躲无可躲,只能淋雨

鸟类除了生活在密林中、人类环境中,还有很多是生活在开阔的草原地带,下雨时就无处可躲,它们就只能直面风雨,躲无可躲。

事实上,除了躲在建筑物下的鸟,其他大部分鸟类在下雨时都会或多或少被雨淋,那么它们被雨淋后会不会生病或者因为失温而死亡呢?

文章图片14

4、如何应对淋雨问题?

下大雨时,鸟类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应对:一是雨水将羽毛浸湿后难以飞行,在羽毛变干之前,它们被天敌捕食的几率会变大;二是浑身沾水会有失温的风险,而严重失温会导致死亡。事实上,鸟类的身体结构完美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首先,鸟类的羽毛解决了被雨水浸湿的问题

鸟类的羽毛分为正羽、绒羽和半绒羽三个部分,正羽就是最外层的羽毛,我们一眼就能看见,绒羽是紧贴着皮肤的一层细小的绒毛,而半绒羽则是在绒羽和正羽之间的一层羽毛。

文章图片15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鸟类会将嘴巴伸到尾部,然后梳理全身的羽毛。这其实是它们从尾腺中挤出油脂,然后抹在全身的羽毛上,让羽毛具有防水作用。鸟类的正羽交错钩连、排列紧致,再抹上一点油,能将雨水挡在身体之外。

不仅如此,为了让雨水尽快流下去,一些鸟类会摆出头部向上倾斜30度的望天姿势,并且多个成员站得很近,相互取暖。而海鸥甚至会一边飞一边向上仰视,这都是为了让雨水尽快流走,避免浸湿身体。

文章图片16

其次,脚部特殊的结构减少热量消耗,避免失温

一般来说,要保持全身温度一致,需要很多热量。比如我们人类,温度较高的动脉血从躯干直接流到脚部,由于脚部的体温远高于外界低温,那么就会丧失大量热量。

进而动脉血会转化为温度较低的静脉血,直接回流到躯干,然后再消耗大量热量回温。这会让我们很容易冷,因此冬季保持脚部温暖很重要。

而鸟类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它们脚部的静脉与动脉距离近,缠绕多,会形成一个“逆流交换”系统。也就是动脉血从躯干流到脚部途中,热量就已经逐渐交换给了静脉血,一路降温下去,使得脚部体温仅比外界温度高一点点,不会引起冻伤,也不会丧失大量的热量。

文章图片17

这样一来,返程的静脉血一路升温,就不需要消耗大量热量来回温,这种结构有利于鸟类在寒冷的气候下节约热量,避免热量流失过快而导致失温。数据显示,绿头鸭全身只有5%的热量是从脚部流失的。

所以说,在淋雨的时候,鸟类一方面依靠羽毛的防水性避免身体被雨水浸湿;另一方面依靠脚部的特殊结构,避免身体热量丧失过快,从而解决下雨天冷的问题。也就是说,鸟类淋点雨根本不是事儿!

文章图片18

有人可能会问了,如果遇到像飓风、台风或者热带风暴这样的恶劣天气,鸟儿还能“直面暴风雨”吗?它们该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鸟类也有自己的应对之策。比如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候鸟,每年秋季都要飞往南方过冬,它们能预测到极端气候,然后提前出发,尽可能避开狂风暴雨。

文章图片19

不仅如此,候鸟还会在遇上风暴时调整航线。2012年,一只装了定位器的北方塘鹅在飞往美国新泽西时,途中遇到了风暴,结果这只鸟当机立断,迅速掉头,回撤到栖息地暂时避险,等暴风雨过了之后再出发。

当然了,鸟类虽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但伤亡总是难免的。2005年,北美的烟囱雨燕被飓风刮到了欧洲,死亡727只,第二年春天在它们魁北克的栖息地,总数量减少了50%。

文章图片20

5、结束语

鸟类搭窝是为了繁殖,是为鸟蛋和雏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场所,鸟窝并非鸟类的家。

在非繁殖季,鸟儿随遇而安,四处为家,它们不会被鸟窝羁绊,活动范围会更加广阔,也更有利于生存。如果遇上大雨天气,大部分鸟类会找地方躲雨,屋檐下、墙缝中、密林里,都是很好的避雨场所。

实在躲无可躲,鸟类的羽毛也可以防止大部分雨水,脚部的特殊结构也不会让鸟类热量丧失过快而导致失温。

文章图片21

鸟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