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养父母即是修行

 金浦茶馆 2022-09-04 发布于福建

十多年前,笔者到台湾旅游,参观台中禅寺、高雄佛光寺,首次接触到人间佛教的名词,颇感新颖。据了解,九十多年前,这名词由太虚大师提出,现今的倡导者有印顺法师、证严法师、圣严法师、星云法师等人。

   后来我看了六祖惠能的文章,体悟到:人人心中都有佛,开启心智,用爱修行,你终将成佛。在平凡岁月里,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和过错,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此不再去犯,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修行。如果能进一步不求回报,去做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众生的事,那即是锦上添花,真真切切地在行菩萨道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善心,说善言,行善事,孝敬父母,友爱亲人,远胜于烧香拜佛。其实,佛在自己心中,佛就在身边。用爱修行,父母就是佛。如果对身边的人都没有菩萨心肠,那么求神拜佛还有什么意义?!

   看过一则“反穿衣、倒踏鞋的观音老母”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忤逆子与妈妈闹僵了,跑出去遍访寻求,想见一见活观世音菩萨,找来找去找不到。这时潮音洞前的老和尚为他指引迷津:“你要想看见活观世音菩萨,现在赶快回去,菩萨已经到你家里去了,火速回去拜见,切莫错过机会。”他说:“我就是回去,也不知道菩萨是个什么样子,见面若不相识,岂不当面错过了吗?”老和尚说:“观世音菩萨很好认识的,你回家看见一个反穿衣、倒踏鞋的老婆婆,那就是你所要求见的观世音老母。”那位忤逆子听了兼程赶回,夜间十二时许,到家赶紧敲门。妈妈从睡梦中被吵醒,一听是出门很久的儿子声音,连连急应:“来了!来了!”来不及穿衣提鞋,衣服反穿身上,鞋子倒踏在脚上,匆匆来开门。儿子顿悟,对妈妈跪下来纳头便拜,原来活观世音菩萨就在家中!

   千古儒佛道,一壶功夫茶。世间多少事,都付茗谈中。

   有感而发,现将多年前笔者为《语海淘金》书中撰写的一节“惠能修行向心觅”文章,附录于后。希望对读者的健康养生,能有所助益。

 

  惠能修行向心觅

    严利人

 佛教仁厚,不求你顶礼膜拜,只言:人人心中都有佛,开启心智,用爱修行,你终将成佛。所以,好的信仰,不是让你失去自己,而恰恰是在其中找到自己,这便是投奔智慧与迷信之间的区别。

  六祖惠能大师(638年—713),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南禅宗祖师,世称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编者多年前淘出六祖的一些“金句”,深为认同,现精编如下。

  六祖惠能开示,在家修行的人应该如何做?

  原文:六祖:“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六祖曰:“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解译:六祖曰:“善知识!如果想修行学佛,在家修道也是可以的,不一定要出家住寺。在家人如果能够依法修行,就好像东方人心地善良。出家住寺不能依法修行,就好似西方人心有不善。只要内心清净,就是自性的西方极乐世界。”韦刺史再问:“人在家应该如何修行呢?希望能给我们教导。”六祖曰:我给大家说一个《无相颂》,只要依照这个颂修行,就好像经常与我在一起。如果不依照这个颂修行,即使剃度出家为僧,在修道又有什么益处呢?”

  这《无相颂》的全文是: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解译:放下执着,平淡度日,常抱朴素,根本就没有戒律可持,因为,做到前面的条件,就不戒自戒了。如果我们所有的行为,能按照直心不伪的标准做事,那自然处处在修禅了,就不必要故意在那静坐修行,做到这样,行住坐睡皆是禅修。知恩懂孝,尊重他人,自然就会得到别人,像父母一样关爱我们。如果我们对任何一个人,能做到像义士一样的慷慨大方,那还有什么不能舍,怎么会没人尊重呢。当我们懂得吃亏的风采时,就会非常谦让,那么左右关系,一切和谐,矛盾自消。能忍辱,懂忍耐,一切皆会顺利,一切皆无烦恼,善结无人能解。如果我们有钻木取火的精进心和恒心、毅力,如淤泥地会生长出红莲一样,我们定能修行成道。能治病的良药总是苦口,能帮我们的人说的话,听起来总是不顺耳,我们会不爱听。如果我们能时时观照自身,发现过错,能及时改过,慢慢自会生出大智慧,如果我们隐藏,和护自已的短处,那我们的心贼就被慢慢培养成形,结果会人财二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助人为乐,但修行成道,不是靠布施能修成的,因为,成道是要修心,从心上入手,去除贪嗔痴和分别心。要成就菩提道,只要从心上下手,时刻观照,一法除尘,不必要到处问道,学很多的东西。听了上面的话,如果你能懂了,又能自已实行和做到了,那西方极乐,就在你的眼前了。

  六祖大师告诉我们,修行的人不一定要出家为僧才可以修行,只要内心清净,就能修道成佛。知恩报恩、忠孝仁义、谦让忍和、自强不息、从善如流、改过自新都是儒家思想,六祖大师把儒家观念运用到佛教的修行中来,告诫人们如此修行,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中国佛家的智慧就是包容心的强大,高僧大德提倡生活禅,在“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很有见地。其实,修行不是玄之又玄的事情,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穿衣吃饭也是修行。在平凡岁月里,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和过错,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此不再去犯,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修行。如果能进一步不求回报,去做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众生的事,那即是锦上添花,真真切切地在行菩萨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