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东吴(序言) 谁才能代表江东?东吴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握中悬璧 2022-10-10 发布于天津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为了及时看到我的每一次更新,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这首名传千古的《题乌江亭》让人回味无穷,每当读起,心中便会生出蓬勃的斗志。

不过诗中所提到的江东是哪里呢,难道是乌江以东吗?

其实江东是中国古代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虽然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极少被提起了,但它在历史上却有着特殊的含义。

万里长江大体来看是呈东西走向,但是当长江流经芜湖市的时候,却突然向北转了一个九十度的直角弯,之后一直到南京的一段河道几乎都是呈南北走向。

正是因为如此,古人将自湖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称作江东,也叫江左。

这片地区面积非常广大,仅仅是狭义的江东,就包含了苏南、皖南、上海、浙江乃至赣东北地区,基本可以看作是汉朝扬州的江南部分。

而若说广义的江东,那就更辽阔了,甚至包括了今天江南的大部分地区。

今天中国境内有一个吴语区,那么这片地区也可以用吴地来称呼。当我们打开吴语区的分布图时,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吴语区基本和狭义的江东地区重合。

这并不是什么巧合,因为江东和吴这两个概念是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的,甚至可以将它们近似等价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今天的江东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心脏地带,而古代的江东也曾有着辉煌的历史。

春秋时代位于江东的吴、越两国先后建立了霸权,从而名噪一时。而到了秦汉之交,八千江东子弟跟随项梁、项羽叔侄南征北讨,在历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

然而江东这两次短暂的崛起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归根结底则是因为当时江东地区虽然有潜力,但是尚未经过大规模开发,因此实力比较薄弱。

在古代,衡量国家或地区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口的多寡,这一点,当时的江东还远远无法和中原相比,直到西汉时期一直是如此。

这也导致在新莽末年的动乱中,江东地区甚至没出现什么强有力的军阀,光武帝刘秀手下傅俊只带了不多的兵马随便转了一圈,就让江东俯首称臣。

但是从东汉开始,江东地区开始得到了逐步开发,比如章帝和顺帝时期在江东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为后来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扬州的人口增长了30%以上,经济也越来越发达,在汉末中原陷入混乱的时候,江东已经初步具备了割据一方的实力。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为曹操感到悲哀,真的是生不逢时啊,若是他生于两汉之交,以他的雄才大略,或许能建立更大的功业吧。

而正是在这样的天赐机缘下,江东地区诞生了第一个稳定的地方政权,它就是东吴。

东吴政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东吴统治期间,江东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而东吴的实力也达到了曹魏的一半左右,这就为东晋南朝在南方的延续打下了基础。

晋末永嘉之乱后,胡马肆虐,神州陆沉,华夏文明到了毁灭的边缘。

此时经过有效开发并颇具实力的江东便成了最后一片乐土,也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这个角度来看,东吴功不可没。

历史上江南的开发始于东汉,至隋唐达到高峰期。

随着三次衣冠南渡,南北形势发生了逆转,到了元明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彻底完成了南移,南方的综合实力已经反超北方,而江东地区则始终是长江以南的核心地带。

直到今天,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中,无论是人口还是GDP,长三角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也就是说,虽然现在已经很少会提到江东这个地理名词了,但它却早已成了中国发展最好的地区,而这一切,都是与一千八百年前的东吴分不开的。

正是因为如此,有些时候一提起江东,就会自然而然把它看作是东吴的代名词。

可能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春秋时期的吴国才是历史上第一个吴国,建国时间比三国时的东吴要早一千多年,所以这个国家看起来更有资格代表吴这个地理概念。

但我认为并非如此,因为春秋的吴国并不是在江东笑到最后的那个政权,南面的越国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至少在东吴立国以前,人们更倾向用吴越来指代江东地区。

比如在赤壁之战前,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周瑜就表示曹操放弃步骑在水上和吴越争锋是自取灭亡。

因此我认为春秋的吴国无法代表江东地区,因为还有和它并驾齐驱的越国存在。

那么这样一来,能够真正代表江东的吴就只有三国时候的东吴了。

时过境迁,三国纷争早已成为历史,只有东吴这个在三国中最不受欢迎的政权把自己的影响力延续到今天。

事实上东吴是一个相当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政权,而这往往是人们所忽视的。

提起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维的九伐中原,那自然是大名鼎鼎,让人称赞不已。但是提起东吴北伐却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孙权那些虎头蛇尾的军事行动,成为人们口中的笑柄。

而许多在历史中叱诧风云的东吴名臣,甚至在一些人眼里也成了“酱油角色”。

其实这并不是客观的认识,因为东吴才是抗魏联盟中的主力,论起作战意志和实际贡献并不逊色于蜀汉。

而人们眼里那些不熟悉的东吴“酱油角色”们,其实也都有着自己的精彩故事,只不过不为人所熟知罢了。

历史上的东吴人才辈出,对外战绩也非常辉煌。东吴平定山越、交州,远征夷州,为华夏文明开疆拓土,这些功绩不可磨灭。

可正是这样一个影响深远、贡献巨大又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政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客观评价,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东吴立国五十余载,在三国中国祚最长,而若从孙坚创业论起,则跨越将近百年,与最广义的三国时代相齐。

同时东吴始终尽力将其影响力深入中原,它深度参与了三国期间绝大多数重大事件,而并没有甘心只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

因此可以说,熟悉了东吴的历史,就可以基本了解整个三国的脉络。

然而在现在市场上的三国类通俗读物中,关于东吴的作品少之又少,或者比较零碎,让人比较遗憾。

因此在这里,我希望能弥补这一空缺。

这个系列我取名叫做《百年东吴》,就是想对其历史做一个系统的讲解,让大家可以了解一个真实的东吴。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