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生肌接骨的功效。 能活血化瘀,故用于内外出血为止血剂,能消散血瘀形成的血肿以及癥瘕痞块,肿消则痛止,从而增强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具有抗炎症作用,用于疮疡不愈,骨折,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胸痹刺痛,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扩张冠状动脉,有类似强心甙作用,对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胃脘闷痛,烧伤不愈,急性乳腺炎初起,痔疮肿痛,鼻衄(清解肝热,如经前鼻衄),痛经,足胼胝,颈痈等。 治疗血瘀型慢性肝炎:三七30g,西洋参30g,鸡内金60g,共研为粉,分为30包,每服一包,日2次,益气化癥消积,治疗肝硬化腹水不明显者,可降低谷丙转氨酶、降低胆固醇及改善血浆蛋白,治疗血瘀型慢性肝炎。 三七具有3大功用:(1)能止血;(2)能行血;(3)能生血。 三七的5种配伍:(1)配人参,用于气血虚兼出血、瘀血;(2)配丹参,祛瘀、行血之力更宏;(3)配沉香,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4)配白芨,加强止血,促进溃疡之愈合,三七、大黄、白芨制成止血片;(5)配川贝母,化痰祛瘀。 食疗方中有“三七藕蛋羹”鲜藕汁1小杯,加水适量,煮沸,三七粉5g与生鸡蛋1个调匀,氽沸汤中,可加少量食盐和食油少许,佐餐食用,每日两餐,用治胃出血症。验方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谢海洲提供 三七疗水肿,偶得于治伤之中,汪姓媪,腰部受伤,服三七粉半月,伤未痊愈,下肢水肿全消,暗思之,三七莫非有利水之功,以后治疗多例,疗效皆满意,如治徐某,女,45岁,脾虚水肿3年,西医诊为营养不良性水肿,每至夏季肿势加重,尿检正常,下肢沉重无力,小便量少,舌有紫点、苔薄白,脉沉缓,方用三七粉3g(分吞),生黄芪30g,红枣8枚,连服10剂,肿势十去其八,又续服10剂水肿全退,又治杜某,男,20岁,肾炎浮肿年余,先用防已黄芪汤加味7剂,水肿不减,复诊时加三七粉4g(分2次吞),5剂后小便增多,肿势渐消,连服15剂,水肿尽去,三七治水肿不论是肾源性的或心源性的,或原因不明的,均有效果,但适于久病水肿,新病水肿未必尽善。 三七又是治疗痹证的理想药物,尤其是痛痹更为合适。如治周某,女,35岁,患风湿性关节炎近10年,右下肢膝、踝关节肿大,发作时红肿疼痛,活动不利,经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时好时差,但酸痛不能全除,后服三七粉每日 3g(分吞),连服1月,肿胀消退,活动如常,酸痛若失。 该患者原有痛经病,每次月经来潮,腹痛难忍,经量较多,色紫有块,服三七粉后,经来正常,无腹痛及紫血块,说明三七化瘀之作用确实非同一般。验方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陆拯提供 三七,在我国药源较广,为治疗血证之要药,余在临床运用中有粗浅体会,兹介绍如下: 1、性味:三七味甘苦,性平,诸多本草书籍皆言其性温,余经多次临床运用证明其性平,并非性温。 余15年前大腿部患血管瘤,局部红肿、发热、疼痛,服西药抗生素3天,效果不佳,一日夜间忽发高热,腋下体温38.5°C,血管瘤部位胀痛更甚,时值家中存有三七粉,即用温开水冲服9g,预取其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服药10小时左右,竟热退肿消痛止,服药后并无发热感,又照原量冲服三七粉6次,血管瘤平复,至今未发展。 曾治张××,男,31岁,患者胃热炽盛,大口吐血,面红,身热口渴,舌苦黄燥,脉弦数,当时静滴止血敏、维生素K等,24小时血不见止,嘱其用温开水冲服三七粉9g,服后3小时吐血明显减少,5小时后血止,后又冲服6g,服健胃中药10余剂痊愈,随访5年未复发,且食欲旺盛,身体健壮。 以上足以证明三七性平,假若性温,用于热证岂不是火上加油,发热、出血更甚吗? 2、功用:止血活血,清热解毒,化腐生肌,消肿止痛,余曾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冲服三七粉治愈多例肠痈、肺痈及肺结核咳血患者,常能提高疗效,疗效巩固,不易复发。 如庞×X,女,40岁,患肠痈,西医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发热,便结,舌苔黄燥,有芒刺,右下腹胀痛且扪及8cm×10cm大之包块,西医用抗生素治疗4天无效,余用:银花20g,元参15g,当归15g,甘草10g煎汤送服三七粉,每次10g,共服4剂,热退肿消,痊愈出院,随访4年未复发。 又如陈××,女,33岁,患空洞型肺结核,咳吐脓血甚剧,身体极度衰弱,骨蒸痨热,服西药抗结核药物2年,疗效不佳,且副作用日增,余以百合固金汤为主方,煎汤送服三七粉,日二次,每次6g,5天后,咳吐脓血停止,继服药60余剂,经X线检查,空洞已愈合,后又服益气养阴中药3月余,并配服西药雷米封1年,患者身体逐渐康复,随访7年未复发。 3、主治:用于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损伤、紫癜以及疮疡肿毒、肠痈、肺痛、肺结核等。 曾治间××,女,25岁,做心脏手术后咯血,当时用任何西药均不能止血,后改服中药,前医所开中药主方均大同小异,且大多用三七,只是量少,都在1~3g之间,服药40余剂仍然无效,后延余诊治,余仍遵原方之意,唯三七一味每剂用15g,嘱其分两次冲服,患者一亲属知医,认为三七量小止血,量大破血,担心服后咯血加重,余嘱其按量服用,绝无加重之虞,患者以此量服后3小时后咯血明显减少,6小时后咯血停止,后又对症服药10余剂,即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且身体健康。 4、配伍:治咳血、吐血配伍半夏、茅根、赭石、竹茹、灶心土等;治尿血配伍大蓟、小蓟、瞿麦等;治便血配伍槐花、赤石脂、地榆等;治崩漏配伍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侧柏炭等;治疮疡肿毒配伍银花、公英、乳香、没药等。 5、用法用量:本品应研粉生用,不宜煎服,内服研粉以药汁或白开水送服,外用治疮疡肿痛、跌打红肿以米醋调三七粉救于患处,外伤出血以干粉撒于患处,一般6g~10g,为末冲服、如作外用可适量,内容由内蒙乌盟察右前旗玫瑰营中心卫生院朱清哲提供 临床中,笔者发现,三七对消除寻常疣(俗称猴痣)有显著疗效。 笔者用三七治疗其他疾患时,偶尔发现其原赘生的寻常疣不治自愈继而,单独采用三七治疗17例,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用法:三七粉16g,每服2g,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 例如裴某,女,22岁,教师,面部生有米粒大小赘生物数颗,影响美观,曾到皮肤科诊为寻常疣,经治疗无明显效果,因服红花等药,致使月经淋漓不尽,遂转中医门诊治疗即以三七粉16g,每服2g,每日2次,白开水送下,治疗1周后欣告,所生之疣不知不觉地消失。 又如陆某,男,17岁,学生,面部生有绿豆大小赘生物九数,左手背与两下膝部亦生有数十颗,影响美观,曾多处求医,均罔效,笔者处方三七粉16g,每次2g,一日2次,白开水送下,药尽病愈,没有任何痕迹。验方由辽宁省绥中县人民医院毛春学提供 三七止血是其所长,并有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素有金不换之美称,内、外、妇、儿各科均喜用之,笔者仅就外科30余年的临床应用体会阐述一二。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取三七粉6g,另配代赭石30g,生白芍20g,生地30g,白茅根60g,浓煎200ml,冲三七粉,冷凉服之。代赭石镇逆止呕,具有止血、补血之功效;白芍缓急止痛、解除胃肠痉挛,通血脉,消痈肿;生地养血、凉血,得白茅根凉血利尿,可使血热妄行得以安静,上述诸药配合,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之效,如张×,男,38岁,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呕血,一次多达500ml以上,心率90次/分,烦躁不安,脉洪大,舌质红,苔薄黄,乃中焦邪热壅盛,迫血妄行,用上方,每日2剂,分4次冷服,当晚排出干粪及柏油样便约300ml,夜晚即安静入眠,次日又解柏油样便少许,呕血停止。 2、憩性溃疡病穿孔:取三七粉6g,白芨粉20g。调成糊状,服药前,先进行胃肠减压,将胃内容物抽出,然后口服药物入胃,将胃管闭紧,停止胃肠减压4小时,由于白芨稠粘力强,且有三七散瘀消肿止血之功效,能使溃疡穿孔部位被三七白芨糊所积塞,阻止胃内容物向腹腔流入,使腹膜炎能尽快局限和吸收,配合针刺天枢、中脘、足三里,强刺激,留针30分钟,禁食,适当补液,一般2~3天腹膜炎症状逐渐好转,一周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可进流食少许,少食多餐,再调理脾胃根治溃疡,如刘××,男,50岁,郊区农民,有20年例病史,早展突然腹痛剧烈,四肢发凉、出冷汗,呻吟不止,X线腹透,腹腔有游离气体,由于空腹穿孔,即采用非手术治疗,按上法治之,8小时后,腹痛明显减轻,压痛、腹肌紧张均有好转,48小时肛门排气,3天自觉腹痛基本消失,一周病愈。内容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阮国治,赵绛波,海志刚提供 三七为著名的化瘀止血药,素为古今医家熟知,但三七水煎服,对脑震荡引起的呕吐有捷效,则鲜为人知,笔者20年前曾遇一脑震荡患者,头痛、头晕、呕吐等症,中西药治疗多日,疗效不佳,其前二医的汤药方中均有三七粉兑冲,但不能制其呕吐,一次患者之母忘将两剂药的(12g)三七忘掉,事后其母遂将12g三七水煎,以补前缺,服后呕吐顿失。此后,每日将三七10g水煎服,一周后诸症悉除,嗣后鉴于此患者之验,对脑震荡引起的呕吐,每以三七10g水煎服,屡展获效,如一朱姓16岁的男性脑震荡患者,刻下头痛如锥刺,动则更甚,呕吐频繁,烦躁不安,中西药治疗3日不效,延余诊治,观前医所用西药为支持剂与抑制神经性呕吐药,中药均属活血通窍、安神定痛止呕之品,方中都含有三七粉与汤药兑冲之配,但均未能制其呕吐,余遂处三七10g,捣粗碎水煎,服后呕吐即止,连服5天,余症均除,但停药两天,头痛、头晕、呕吐重发,继以三七10g水煎,又服5天,诸症消除,后未再复发,亦无后遗症。 《本草纲目》载三七“主吐血”,盖吐血者,气血逆上也,呕吐亦气逆上,三七止呕吐之功可悟矣。笔者将三七的水煎剂,用于其他病症的呕吐患者,虽经多例观察,但并无止呕吐的作用。验方由甘肃省武都县卫生学校尹文绪,尹柯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