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版权登记作品展示|《静夜悟禅》

  清泉 2022-09-05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图片
作者/杨五贵

图片

银白色的月光将斑驳的树影映照在窗棂上,万籁俱寂。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房内,将早已读烂了的一本本诗集重新打开,那熟谙于心的诗句又不断的跳入眼帘,勾起心的涟漪。  

心与古哲之心相碰撞,便迸发出熠熠火花,教人遐思悠悠,浮想联翩。静如止水般的水田顿时又摇曳着绿的生机,花的烂漫,“碧水红菡萏,舒展任天真”正是此刻心境的写照。

这是一种入定的禅意么?非也。平日里为了生存,为了出人头地,便戴起了各色面具,或道貌岸然,或蛮横暴戾,或唯唯诺诺,或战战兢兢……然而,一旦根本利害发生了冲突,便露出真实的面孔,非拼个你死我活,鱼亡网破不可。想此种种,皆乃“可怜无补费精神”,徒靡心机,只有浸霪于充满禅意的诗句里,才可悟出一个清平的世界。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情此景,恍若步入柳宗元笔下那山水的氛围里。如黛的青山横亘眼前,青藤绿叶,参差披拂,淙淙响泉,濛濛山岚,荡起了几许清凉和宁静。这儿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人与自然的交融。一声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眼前的寂阒,周遭越发清幽和空寂。

“鸣”和“幽”本是一对矛盾体的两个方面,然而,此刻却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鸟的啁啾更显清幽的深远和厚重,依此生发开来,悟出“清贫”亦是财富的一种。金钱可以匮乏甚至奇缺,然而精神的富有却至关重要,无以替代。没了万贯腰缠的累赘,便少了一份被突然绑架的担忧,一个人毫无顾忌地来到这山野之中,感悟自然的无穷魅力,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赐予。仰躺在一块洁净的青石板上,放飞心鸢,去亲吻蓝天白云,让心儿游荡在青碧之上。既然当初早已“红颜弃轩冕”那如今“白首卧松云”的清闲当在清理之中。

 漫步在清幽的山谷中,一道耀眼的白练突然从断崖上跌落下来,飞珠溅玉,这岂不是诗中所描绘的“泉声咽危石”么?这里的“危”自然不是“危如累卵”的“危”,而是“正襟危坐”的“危”。飞瀑跌落处绿潭如鉴,青草如茵。潭中游鱼,历历可数,看了教人心清气爽,忘掉一切。

如前所述“泉声咽危石”,再加上后一句“日色冷青松”。这是镶嵌在这首禅诗里的绝妙佳联。日色“暖”青松,似乎在情理之中,但一个“冷”字,莫非是诗人故弄玄虚?然而,悠悠慎思,慢慢推敲,便会渐渐悟出其中三味。这又是一对矛盾体的两个方面,唯如此方能两相辉映,相得益彰。

如此看来,古人赋诗,常常拈来一对冰炭关系的两组事物,然后突发奇想,巧妙地粘连对接在一起,遂成千古绝唱。后人推敲品味,咀嚼品咂,肺腑内自然生出一缕缕清香,最终悟出一种不同凡响震聋发聩的稀奇。

在柔和的月色中品诗,实在是一种如嚼牛肉干的享受,当然,只有具备着浓烈艺术细胞的人才会滋生出这种高品位的感受,非凡夫俗子所能体察。

静夜品诗悟禅是一剂清心寡欲的良药,也是一种美妙绝伦的人生享受!

图片
证书·展示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