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见弯弯的木犁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2-09-05 发布于内蒙古

又见弯弯的木犁那是在农展馆柜台里,我必须距它一道玻璃。那青麻搓的牛套,木头制作的牛样子,木鞭子,铁铧子,点籽用的葫芦与埋籽用的木砬子,石滚子,这些过去不屑一顾的东西,转瞬全都成了展览馆的镇馆之宝。这让我又看到儿时那北方春季的田野,万犁齐发,浩浩荡荡耕田时的壮观景象来了,于是顿悟到默默无闻矢志如一耕耘者,一定会青史留名。

仿佛就在昨天,春风才刚刚刮过塞外高原,那山脚下村子便响起叮叮当当的斧锤声音。家家庭院里、屋檐下,各家各户开始紧张的投犁杖,制作起爬犁来了。声音此起彼伏,那就是春天的交响曲啊。再看村头、路上牛车、马车往来穿梭,你追我赶于镇子和小村之间,满载着白色袋子的化肥、种子,以及其他备耕物资。高高的货物上面是进城购货的姑娘、媳妇们,她们各个脸上洋溢的表情和那轻松的样子,有说有笑,一场备耕的序曲就这样开始了,你就会感觉到春天该有多么美好啊。这时你看一眼田野里,几乎就是一袋烟的功夫,田间、地头已被各种牛马型杖挤满了,喊牛声,威马声,以及爷们、媳妇姑娘们的朗笑声盖过了整个田野,那种景象让人终生难忘,就像小村吉老的风情画留在了那个时代,也定格在了我久远的记忆当中,每每想起就万分的激动与怀想,其实那也就是我父辈那代,才刚刚走去并不遥远,那乡村土道上还浮动淡淡烟尘呢。

还记得春风刚刚从岭上刮过,父亲开始投犁杖了。村里人说“不会投犁杖不是真把式”,父亲原本也不是真把式,年轻时曾是王爷的笔帖式,新中国成立后回到了乡下种地。不过他脑瓜子好使,而且学啥像啥。那年月,父亲制作的型杖是村里抢手货呢。弯角适度,制作精良,型铧人土深浅适宜,牛马拉起来省力,种子也放进适宜破土发芽的深度,抓苗也特别好,就连村上的老农都敬佩有加。尤其是父亲自己制作的那把型杖,用上好的黄花梨作的,全身呈杏黄色,又光又亮,谁见谁喜欢。

农耕时节,我也常带着喜忧参半的心理看着父亲下地,一个舞文弄墨的人如何接受命运的挑战,安分地做一个农民。父亲很踏实,那种随遇而安让我激动落泪。握笔的手笨拙地扶着木型杖,一手高高举着木鞭子,嘴里还不时喊着自己羞于出口的“喻、唩”号令来。老牛也许并不在意哪一个来驱赶自己,一步一步向前挪动着机械的步子任凭绳套深深勒进锁骨,布满血丝大眼晴向前突兀着,舌头不停地在铁丝网成兜兜里向外伸着,是绿草的诱惑还是负重,口角滴着长长的诞水。

一块地耕耘完了,父亲卸掉老牛,将木型杖扛起肩头,放在地头上的爬犁上,又将老牛套在爬犁上,自己往上一坐到另一块田地去了。

那时我就想老牛啥时候能解放呢,说来这牛还真解放了,大田春种秋翻全都使用机耕。春风拂过,田野上红的绿的各式各样农用机械四面八方开进来了,浩浩荡荡,轰轰烈烈,那才真正叫现代农业的精彩图画呢,木型杖彻底解放了,给送进了历史的展览馆,不过昔日拽犁拉车的老牛却给送进了屠宰场,肉被吃了,皮被制成皮鞋做成鞭子,鞭打在它子孙后代的身上,就连它的骨头被机器粉碎制成肥料,此情此景我心里真的有点隐隐作痛呢……

弯弯的木型啊,是你把人类从愚昧与洪荒的时代载出,又从刀耕火种中把人类载进现代文明,你完成了使命走进了博物馆是当之无愧!

作者:包国卿

摘自:《通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