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靖帝是凭皇明祖训按伦序继位?错,不是过继给孝宗他根本没资格

 猴格 2022-09-05 发布于河南

宋朝的濮议和明朝的大礼议,在古代宗法制社会里,一直都是被批评和警惕的反面教材,但有些现代人并不了解传统的宗法人伦,反而认为宋英宗和明世宗为自己亲爹站台,是正确的,是值得肯定的。

特别是对明世宗朱,支持他的人言必称《皇明祖训》,认为就凭《皇明祖训》按顺序也该朱厚熜继位,所以,凭什么要他认孝宗为父?

今天猴格就来聊聊朱厚熜能够入继大统的法理依据是什么?真的就凭《皇明祖训》吗?以及衍生问题,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没有立嗣的资格吗?

先来看看朱八八在《皇明祖训》中关于皇位继承的相关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这条祖训简单明了,谁都能看懂,他包含了两条信息:

  • 其一,朝廷(即皇帝)没有皇子,必须传位给兄弟,还必须是嫡弟才有资格,庶出子即便是年长,也不能得立。
  • 其二,如果出现奸臣废弃嫡子迎立庶子的情况,庶子应该谨守本分,送信给应当得立的嫡子,请他君临天下处斩奸臣。

从这条祖训内容看,很明显,所谓兄终弟及是指同母所生的兄弟,不是指异母兄弟,更不是指堂兄弟,所以,朱厚熜能够继位的法理依据用兄终弟及,是理不直气不壮的。

这条祖训也没有明确交代大宗绝嗣不许过继,所以,不要说什么武宗没资格立嗣的话,如果杨廷和想,或者说张太后、夏皇后强势要求给武宗立嗣,并不是没可操作性。

可能会有人说,祖训已经言明无子必须兄终弟及,那不就说明不许大宗过继了?是呀,祖训已经言明兄终弟及必须是同产母弟,朱厚熜不也梗着脖子说自己按伦序符合兄终弟及标准,怎么许他钻空子,不许我替武宗钻空子呢?

再说,明朝人自己都说“《祖训》所云:'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乃是藩王嗣爵之例,非天家也。”怎么能说祖训不许皇帝立嗣呢?

平心而论,朱八八这条祖训制定的其实很不严谨,所以才让朱厚熜及其党羽有空子可钻。也并不是朱八八取消绝嗣皇帝的立嗣权,而是子嗣茂盛的朱八八、根本想不到他的后世子孙居然会出现生不出娃、导致绝嗣的现象。

照他所想,皇后怎么滴也得生三四个崽吧,老朱家怎么会出现像武宗那样无子、无亲弟的断子绝孙局面呢?所以,他才这么爽快的写下这条、在他当时看是极其严谨、但在后世特别是皇帝无子时就漏洞百出的祖训。

所谓兄终弟及,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亲兄弟之间相继传承,大弟弟死了,由小弟弟接位,那才叫兄终弟及,譬如楚国马氏兄弟;大弟弟死了,让大弟弟儿子接位,叫什么兄终弟及?那叫背盟弃约,譬如元朝武仁授受之后的元英宗得立。

武宗朱厚照死后,如果他亲弟弟朱厚伟有儿子,身为武宗侄子、孝宗独孙,不用靠什么祖训,他继位都是必然的,因为血缘最近嘛!

但历史没有如果,武宗嫡弟夭折无子,孝宗、武宗都绝嗣,按照《皇明祖训》的兄终弟及,只要是宪宗之子、孝宗之弟,都有继承权

即便是老四兴王朱佑杬、老五岐王朱佑棆早死了,那还有老六益王朱佑槟、老七衡王朱佑楎吧?再不济,还有老九、老十一、老十二、老十三吧?弟弟们还没轮完,身为侄子的朱厚熜有啥资格上位呢?

前朝赵官家搞出来的金匮之盟,也是老二太祖传给老三太宗,然后由老三传给老四廷美,兄终弟及完了,再之后,才轮到侄子这一辈好伐!因此,老三为了霸占皇位,才把四弟搞死,再弄死老二的俩儿子,才轮到老三自己的崽。

所以,朱厚熜继位依据的法理——所谓的按伦序、按兄终弟及是根本说不通的,他能够登上皇位,还是因为要给孝宗做儿子,在法理上成了孝宗儿子、武宗嗣弟,这才轮得到他上台,不然,要按伦序,他得等他的叔叔们死绝了,才轮得到他。

按照古代宗法制,继统必然继嗣,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规矩,如果朱厚熜没有继嗣,又凭什么率先继统呢?

正因为继统必然继嗣,在朱厚熜继位后,大臣们才理所当然的上书请求他,以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让朱厚熜在本生父母面前自称侄皇帝。

如果朱厚熜真如他所说的自己是按祖训、按伦序、按兄终弟及合法继位的,大臣们又何必如此建议他呢?他要是合法合理,只要感谢他祖父、他亲爹就行了,追尊亲爹怎么会遇到阻力?还闹什么大礼议呢?

这一切正说明了,朱厚继位的法理依据是来自孝宗、武宗,而不是来自宪宗、兴王,而大臣们这样的理直气壮,就是源自继统必然继嗣的宗法伦理,而不是什么祖训、伦序!

那么,朱厚熜一派为何会闹出大礼议,最后还成功呢?这口最大的锅必须扣在杨廷和头上,正是他的轻慢、自大,以及自以为是,手续不全,才留下让朱厚熜一派能利用的空子。

虽然古人都知道继统的资格,必然是在继嗣的前提下,但杨廷和没有先执行继嗣的手续,才最终让朱厚熜一派抓住这个把柄翻脸不认账,杨廷和一共犯了哪些大错呢?

  • 其一,因为自己的私心,不给武宗立嗣;
  • 其二,还是因为自己的私心,选择朱厚熜;
  • 其三,也是最要命的,妄引《祖训》,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更何况,如果要给武宗立嗣,血缘最近也是最合适的晚辈只有益藩的朱载增,而朱载增的父亲崇仁王朱厚炫和祖父益王朱佑槟,可都活得好好的。

朱佑槟当时最少有四个儿子,还有两个少壮派的亲母弟衡王朱佑楎(老七)和汝王朱佑梈(老十一),而朱载增之父朱厚炫又正当盛年,以后还会继续生子,这就意味着,朱载增的亲弟弟数量在逐年递增。

如此兴旺的益藩,简直是宋朝子孙茂盛的濮王系翻版啊!杨廷和自然会想,如果立朱载增,不但给武宗立嗣、抬举武宗,还会给朝廷带来隐患,以后益藩要是闹濮议怎么办?君不见西汉诸臣铲除诸吕时就抛弃齐王,反而去援立势单力薄的代王,道理是一样的嘛!

反观朱厚熜,亲爹兴王朱佑杬死了,他的母兄朱厚熙也夭折了,甚至他的亲叔叔岐王朱佑棆(老五)、雍王朱佑枟(老八)也都挂了,还都是无子国除,整个就是势单力薄的孤儿寡母啊!对了,宫里还有个瞎眼的亲奶奶邵宸妃,祖孙三代三个人,怎么看都比益藩的朱载增好拿捏吧!

一个半大小子,白捡一个皇位,还不得对拥立他的大臣言听计从?文官集团不就可以按自己的理想去教导新君?所以,杨廷和才选择朱厚熜,因为立朱厚熜比立朱载增会少很多麻烦。

再说第三条,杨廷和妄引《祖训》,为何说他妄引呢?因为他拥立朱厚熜的行为,与他引用的兄终弟及祖训根本不匹配,完全是不伦不类,所以才被明人批评为妄引祖训。

只有先把朱厚熜过继给孝宗,然后再以这条兄终弟及的祖训奉朱厚熜继位,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偏偏杨廷和自以为是,以为人人都遵守继统必然继嗣的规矩,默认继统的前提就是继嗣呢,才忽视了过继这道程序,以至于给朱厚熜留下反扑的漏洞。

话说回来了,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先过继,以朱厚熜对亲爹娘的孝心,很可能会拒绝,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对杨廷和的私心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那样他就只能去选择益藩的朱厚炫了,这当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或许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然,也或许是杨廷和根本没想到朱厚熜会拒绝,就直接把武宗遗诏公布天下,所以朱厚熜才理直气壮拿遗诏说事:我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当太子的,如果当皇帝就要给别人做儿子,那我不干了。

在朱厚熜的强势下,杨廷和只能怂了,他为什么怂了?为什么不让朱厚熜滚蛋?

因为他不敢,如果他真让朱厚滚蛋,他不但只能选择益藩,还要落下个擅权废立的霍光名声,这在明朝可是没有先例的,更何况,宁王之乱才过去多久?杨廷和敢让朱厚熜滚蛋,就不怕再次引起宗藩作乱把他当奸臣清了?

正是因为杨廷和的粗心和自以为是,率先公布遗诏,才不但给朱厚熜留下可钻的空子,还把他自己的手脚捆得死死的,在朱厚熜派的反扑下一败涂地。

那么,朱厚一派声称的兄终弟及祖训,按伦序继统不继嗣的理由就无可批驳了吗?

当然是否定的,汪俊就曾召集73名大臣联名上奏:祖训的兄终弟及,是针对亲生兄弟来说的,如今陛下是以武宗亲弟的身份继位,自当以孝宗为父亲。

面对王浚的上奏,朱厚熜是讲不出理的,就只能关门放桂萼、张璁、席书诸人,“特旨召桂萼、张璁、席书于南京。”从此足见在明朝士大夫的意识里,朱厚熜扯什么兄终弟及是不合理的,“若世宗之于武宗,乃同堂伯仲,安得援为亲兄弟?”

兄终弟及不合理,按伦序合理吗?当然也不合理,如果要按伦序,得等孝宗的弟弟们都死绝了,才轮得到老四朱佑杬的儿子。

杨廷和妄引祖训不对,朱厚一派的按伦序、按兄终弟及也不对,双方都是理不直气不壮,不过是权势的大比拼,最终还是皇权战胜礼法罢了,并不代表朱厚一方的言论就是正确的,因为他能够继位的确是源自孝宗、武宗,但白眼璁却差点把合法的武宗搞成不合法皇帝。

严格的说,独子是不能出继的,但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刘贺、刘欣都是独子出继,朱厚熜独子出继又有何不可呢?朝廷也不是没有给他另立继嗣。

再说回祖训,朱八八也是制定这样那样的规矩,但他本人都率先破坏规矩,比如废弃元嫡朱允熥,支持庶子变嫡子的朱允炆,自己都不讲理了,子孙当然也可以跟着不讲理。

正是因为朱厚这个前车之鉴,才让后来的清朝吸取教训,过继子不但不选择已经授爵的,也绝不去选择庶子、独子,最最重要的是,继统之前必先继嗣!先继嗣!继嗣!免得再遇到一个朱厚熜。

就是这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