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贤毕至,临沂文物界“顶流”齐亮相

 海曲上人 2022-09-05 发布于山东

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竹简

文章图片1

《孙子兵法》的汉代竹简抄本,1972年出土在临沂兰山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版本。长期以来,学界对《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认识一直纠缠不清。竹简的发现使这一问题得以明晰。《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家经典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由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它成书于专诸刺杀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之间,即公元前515至前512年,是孙武初见吴王的见面礼。司马迁《史记》就曾这样说,孙子武是齐国人,曾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对他说,你的著作13篇我已经全部读完了。《汉书·艺文志》记载82篇,现在所见为13篇。《孙子兵法》总结了各国相战的经验,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逻辑严谨,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体现。

洗砚池晋墓

文章图片2

洗砚池晋墓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北侧、王羲之故居内,共有东(1号墓)、西(2号墓)两座,相距为35米左右。该墓于2003年5月发掘,被称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于2006年被认定为第六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洗砚池晋墓东墓(1号墓)中葬有三个儿童,西墓(2号墓)为夫妻合葬。虽然晋墓位于王羲之故居内,但实际上现有王羲之故居是在原有王羲之故宅基础上扩建而成,王羲之故居内的普照寺才是王羲之故宅。西晋末年受“永嘉之变”影响,琅琊王氏南迁,后以王羲之故宅为基础修建普照寺。普照寺东边的晒书台、南边的泽笔池都是其遗址。普照寺碑即集柳碑,它是普照寺主持觉海于金熙宗皇统四年(1144),搜集选取柳公权书法中的字,摹刻而成,其中就有琅琊王族南迁的内容。

集柳碑

文章图片3

沂州“集柳碑”,全名为《沂州普照禅寺行造记》碑,是金代著名石刻。位于兰山砚池街王羲之故居内的普照寺,始建于西晋末年,金皇统四年(1144)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该寺主持觉海为了记述兴造经过及其盛景,请仲汝尚写了一篇碑文《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准备在寺中庭筑亭刻碑。觉海对柳公权的字十分推崇,便到处收集柳公权的字,准备用它集成这篇碑文。觉海跋山涉水四处查访,千方百计寻找柳公权的手迹,先后查阅了“神策军碑”“金刚经碑”“玄秘塔碑”“冯宿碑”“李晨碑”和《兰亭诗帖》《送梨帖》等碑帖及散存在社会上的柳公权的墨宝。经过一番艰苦的搜寻,终于用柳公权的字集成了这篇碑文。然后,他请碑刻高手把集成的碑文刻在石碑上,立在寺院中,成为当时一大奇景,后人称为“集柳碑”。

该碑高2.27米、宽1.3米、厚0.7米,字径5厘米,碑文共1261字。集柳碑被称为“东柳”;西安碑林里有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被称为“西柳”。故有“东柳西柳”之说。清代书家何绍基称赞集柳碑说:“琅琊碑为柳书第一。”

康熙七年(1668),临沂发生大地震,寺院倾倒,石碑碎成数块。震后重将此稀罕文物精心修复,并建碑亭加以保护,但碑文已残缺128字。道光年间,一僧人对碑文进行刮洗,使笔迹粗肥,大失柳书韵致。日军占领临沂时,试图将此碑劫运日本,终未得逞。但因战乱,寺院荒芜,“集柳碑”也遭到严重损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将残碑收集,存于“五贤祠”内。之后,临沂市政府组织专家,反复对照拓本,查询古籍记载,精雕细刻,复制成碑,虽系复制,但柳书神韵犹在,受到行家里手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目前,碑刻保存于临沂市博物馆内。

编辑:子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