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笔下“霓裳羽衣”长啥样?“博博会”这场研讨会给出了答案

 掌染草2012 2022-09-05 发布于广东

顶端新闻记者 王丹 受访者供图

在第九届“博博会”期间,中国博物馆协会举办的多个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论坛和研讨会中,有一场研讨会的嘉宾在着装上最为“讲究”——高明度孔雀蓝的用色、国风旗袍加身、高腰阔腿裤气场大开……

这便是服装与设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共享服装魅力,设计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研讨会,他们用独特的审美来解读博物馆馆藏服饰文化的内涵。

白居易笔下“霓裳羽衣”长啥样?北宋的“公务员”爱穿低帮系带鞋?民国旗袍纹样都很“modern” ?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清 红色缎绣人物花卉纹霓裳羽衣 长220厘米 宽130厘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霓裳羽衣”长啥样?一件藏品有248个各色刺绣人物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在唐代诗人的吟咏间,我们可以想象出“霓裳羽衣”的风华绝代。

那“霓裳羽衣”到底长啥样?一万个人的心中,或许有一万套霓裳羽衣。而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红色缎绣人物花卉纹宫衣,可窥探出清朝人对于“霓裳羽衣”的想象。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典藏部的高文静告诉记者,历史上一直有对“霓裳羽衣”形制的畅想,而“霓”与“羽”二字反映出其两个显著特征:服色若炫彩之虹可称“霓”,服形似飘羽之带可称“羽”。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刻画出舞者肩裹霞帔,衣着霓裳,珠玉、贝片装饰物累累成串随着舞步叮铃作响的场景,这也说明衣裳周身饰物繁多。

在高文静看来,清朝人心中的“霓裳羽衣”,可从申报馆编印的《点石斋画报》中寻出踪迹,其刊录的一出名为“演剧笑谈”的时事,可以一览时人心中“霓裳羽衣”的具体形制,结合文图可看出其为戏衣中的“宫衣”, “我们熟知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曾穿着过类似形制。”

高文静说,该馆现有藏品两万余件,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而红色缎绣人物花卉纹宫衣让她很是惊叹,上面仅刺绣各色人物就达248个,且云肩、趟袖、腰围及凤尾部分均错落钉缀有1.3cm的银色金属圆片,与金绣纹饰光泽相互作用,呈现出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的视觉效果,是刺绣服饰的鸿篇巨制。

1940年代黑地印花真丝无袖单旗袍(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1940年代咖啡地印花真丝中袖旗袍(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几何纹、盘扣、阴丹士林……海派旗袍一针一线中缝入风华

电影《花样年华》中,女主角张曼玉用20多套旗袍将东方女性的温婉风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波浪条纹、蓝红碎花等不少造型美出圈,那这些很现代的元素,在民国是真实存在的吗?

回看当时的上海,旗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时代元素。从石库门到花园洋房,不受职业和身份限制,处处可见穿着旗袍的女性身姿,电影屏幕、戏剧舞台、封面杂志、月份牌上,则留存着海派旗袍的印记。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张霞告诉记者,目前该馆藏有数百件旗袍,面料、纹样和款式精细考究,从一个盘扣就感受到做工精致,且显示着与20世纪初欧洲同步的流行节奏,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工业和百姓生活状态。

张霞举例道,电影明星阮玲玉曾在《新女性》扮演的大学教师,穿着几何纹旗袍,是当时知识女性的挚爱,既干净素雅,又不失时尚,而在馆藏品中能找到类似图案对照,而多件真丝长袖夹旗袍带有“先施公司” “新新公司”标,也反映出当时的商业文化发达。

海派旗袍的面料也十分丰富,古代时织造面料使用的是植物染料,民国时期有一部分传统服饰使用的面料仍延续这一染织方式,而旗袍作为时装则多使用经化学合成染料染成的新型面料来制作。

民国阴丹士林染料广告人物

1930~40年代蓝色阴丹士林布中袖单旗袍(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比如,阴丹士林,1920年代由上海的德国徳孚洋行生产,所染衣料经久耐洗,号称’永不退色’。其中阴丹士林蓝布制作的旗袍深受女性喜爱。”张霞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