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更狠?慈禧打算除掉手握重兵的曾国藩,结果手下两江总督被暗杀

 茂林之家 2022-09-05 发布于湖南

晚清,一个风雨飘摇的朝代,彼时的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执掌大权的时间足足有四十七年。

不过,晚清时期有一个大臣,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大患。

他就是晚清的第一重臣,曾国藩。

曾国藩手握数十万湘军,强大雄厚的军事力量,威胁到了慈禧太后的权力,慈禧曾打算对曾国藩处之而后快。

但是曾国藩也不是等闲之辈,在这场和慈禧太后的博弈中,最终导致了慈禧手下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人暗杀。

慈禧太后与曾国藩的“明争暗斗”

曾国藩的家庭背景很简单,既不是权贵官宦,也不是书香门第,父母共生育了九个孩子,作为长子的曾国藩,五岁时的曾国藩开始启蒙,六岁进入家塾。

在才学方面,十五岁的曾国藩在长沙府童子试中,考取了第七名的成绩,后来,他一直考试,一直往上爬,终于在1838年(道光十八年)考取殿试三甲的好名次,成为了穆彰阿的门下学生。

自此,曾国藩开启了他平步青云的坦荡仕途,他用十年的时间,累计完成七次升迁,最终官至二品,令人艳羡。

他的门生幕僚几乎遍布整个官场,比如十分有名的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要么是他的学生,要么是他的好友。

可以说,曾国藩的势力,已经隐隐威胁到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朝廷。

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爆发,当时的统领石达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很快率领着千军万马攻破永安州,此后更是一路招摇,将清王朝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太平军最辉煌的时候,曾经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河山,他们定都天京,但是在“天京事变”以后,来势汹汹的太平军开始走向下坡路。

1864年7月21日,在经过了漫长的十三年年动乱以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给曾国藩送来了一个天大的消息。

曾国荃率领的湘军攻破了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自此清朝廷获胜,太平军一败涂地。

面对即将唾手可得的荣誉,曾国藩却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知道,清朝廷之所以能够获胜,全是仰仗曾国藩的这一支湘军,如今太平军已经覆灭,那么他的数十万湘军,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慈禧太后盯上的目标。

而且,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坊间传闻,说曾国藩有“黄袍加身”的欲望,这种消息若是传到慈禧的耳里,曾国藩必定没有好日子过。

这时候,社会中又传出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私吞太平天国“国库”的消息。

谁都知道,战争不光要消耗巨大的人力,还要消耗巨大的财力,为了应对残酷的军事斗争,太平军采取了非常严格的“财产充公制度”,不管是公有财产还是私有财产,都要统一集中到太平天国的国库当中。

在李秀成行刑之前,曾经说过一句话:昔年太平天国有圣库之名。

后来,这个消息落入已经掌管了十万湘军的曾国藩兄弟耳中,在湘军攻破天京的时候,湘军四处寻找。

曾国藩毫无隐瞒,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朝廷,当时的清王朝积贫积弱,连年的战争和巨额赔偿早就让清王朝入不敷出。

但是在湘军破城不久后,却传出了曾国藩弟弟曾国荃已经找到国库的说法。

面对金山银山,哪里有人能够不动摇?曾国荃不干了,他把所有财宝纳入自己囊中,然后一把大火烧毁了太平天国的宫殿。

据说大火接连烧了几个日夜。

在一份清人的笔记中,曾经记载了相关事宜。

曾国藩一行人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后,他的太夫人搭乘船只从南京折返湖南,令人惊奇的是,随行护送的船只竟然多达二百多艘,而且每艘船吃水很深,看起来像是装载了许多物品。

等回到朝廷以后,曾国藩对慈禧太后说,并没有在南京宫殿里找到太平天国国库,只找到了一个“伪玉玺”和一枚“金印”。

慈禧太后并不完全相信曾国藩,但是她不相信也没有用,因为曾国藩手握数十万湘军,以他时至今日的地位,早就不是慈禧太后可以抗衡的了。

由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是一支“曾家军”,兵与将之间的羁绊很深,根本不由得外人来插手,根本就是一支完全听命于曾国藩的军队,所以慈禧太后对湘军十分忌惮。

曾国藩连打胜战,早就是清朝廷的肱股之臣,慈禧太后虽然明白养虎为患的道理,但是她却不得不给曾国藩委以重任、加官进爵。

曾国藩统领湘军,凭借湘军的力量扶摇直上,成为当时的两江总督。

不光如此,在第二年,曾国藩又被授予统辖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这四个省份的军务大权,也就是说,这四个省份的巡抚和布政使等等官员,都成为了曾国藩的手下。

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按照当时的官员制度,两江总督拥有对部分文武官员的罢黜之权,所以曾国藩让他的湘军进入政权机构,得领各个地方的要职。

慢慢的,湘军的实力越来越雄厚,七八个省份的政权,全部掌握在湘军的手中,形成了具有分权割据的一股武装力量,让当时的清朝廷成为了“重地方、轻中央的”政治局面。

随着曾国藩的羽翼逐渐丰满,这让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掌权人惶惶不可终日,把曾国藩视为会危害到朝廷利益的眼中钉、肉中刺。

甚至有言官直接给慈禧太后进谏:“湘军遍天下,曾国藩权势太重位极人臣,恐有大势。”

其实,曾国藩也明白慈禧的心思,早在他回湖南养病的时候,部分湘军烧杀抢掠,给湘军的名声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曾国藩思考许久,终于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撤裁湘军。

为了自保,曾国藩多次上书朝廷,希望朝廷能允准裁军的请求,而慈禧也很快给予批准。

很快,曾国藩将曾国荃的一支军队从两万五千人,裁减到了两千人,虽然人数大幅度减少,但也减少了很大一部分的军队开支。

这样做一共有两个好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剪翅膀,好让朝廷放心;第二个是数量庞大的湘军实在消耗军饷,所以裁军以后,能减少很大一部分的军饷支出。

而且,此次曾国藩裁军,拿掉的兵将多是骄兵悍将和老弱病残,留下的基本是没有太多功劳在身,但是拥有很强烈升官发财的新生力量。

至于曾国荃,则是自请辞去浙江巡抚的职位,回到原籍养病。

可是,曾国藩撤裁湘军的举动,仍然没有让朝廷放心,可是对于一个于国家有功劳的功臣,要想除掉他,哪里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曾国藩手中还有大半的湘军。

这时候,慈禧又心生一计,她想要扶持自己的人接替曾国藩的权力,而这个人,就是马新贻。

晚清四大疑案:张文祥刺马案

慈禧太后给曾国藩升官了,从两江总督到直隶总督,在官位上,曾国藩看起来更加的风光无限,但实际里,曾国藩离江宁地区,就与他的湘军分离开来;而直隶总督就在京城脚下,未来将会让曾国藩更好地接受朝廷的管控。

虽然直隶总督的官位在各地总督之上,但是上有朝廷,下有顺天府尹,地位尊贵,但是权力较轻,着实算不上一个轻松的好差事,但是曾国藩知道朝廷的心思,这又是制衡他权势的一个计划。

无论曾国藩愿意与否,慈禧都选好了接替他两江总督的新人选,他就是马新贻。

为了达到目的,慈禧让恭亲王出面,极力推荐马新贻接任两江总督的位置,给出的理由是马新贻在安徽做官多年,对两江非常熟悉,而且马新贻精明能干,在他的带领下,定能将那些骄兵悍将妥善安置。

不过,在此之前,很多人一直以为接任两江总督的人将会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但是曾氏兄弟功高震主,慈禧怎么可能容忍他们在卧榻酣睡?

所以说,马新贻就是清朝廷准备要扶持的人。

比起曾国藩,马新贻的早前的升官之路格外坎坷。

早些年的时候,因为太平军攻破庐州,导致马新贻这个庐州知府难逃其咎,被清朝廷命令戴罪立功。

但是他没有等来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是等来了家里亲人去世的噩耗,按照当时的规定,马新贻要回家守孝三年,这对于马新贻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噩耗。

但因为当时清朝廷正和太平军交战,前线需要马新贻,所以他又回到前线。

后来,马新贻在同僚的举荐下,才有了起复的机会,而他这一次的机会,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升迁速度快得令人匪夷所思。

马新贻的起复主要依靠军功,但是官位到了一定地步以后,越往上升迁,就会越困难,但是被提任为两江总督的马新贻,他既没有强有力的后台,也没有宽广的人脉,在他被慈禧提拔为闽浙总督的时候,李鸿章都忍不住说:“马新贻威望过浅。”

原本以为闽浙总督就是升官之路的天花板了,马新贻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有上任两江总督的这一天。

他寝食难安,觉得自己必须亲自去见一见慈禧了。

当马新贻舟车劳顿来到京城面见慈禧时,两人密谈了许久,待马新贻走出宫中的时候,有人发现他面色苍白,冷汗连连。

没有任何一条历史记载了当年马新贻和慈禧太后的对话,不过从当前的局势来看,并不难猜他们的谈话中心。

马新贻肯定知道慈禧为什么要破格提拔自己,那就是为了制衡湘军,慈禧不想重用湘军,还要打压湘军,而这个艰巨的任务,交到了马新贻肩上。

之所以选择马新贻,是因为马新贻“无党无派”,在和慈禧密谈的时候,慈禧很有可能对他提了一个要求:追查太平天国宝藏的下落。

在那之后,马新贻一反常态地请了二十天的长假,他忧心忡忡地返回自己山东菏泽的老家,探亲扫墓结束后,马新贻忽然将自己的两位兄长和儿子喊到自己身边。

他对兄长和儿子说:“我此去江宁,祸福难料,若是我遭遇了什么不测,你们千万不要到京城告状,一定要忍气吞声,才能保全自己啊!”

众人听完,皆是大吃一惊,原本升迁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喜事,可马新贻还没有上任,就已经对自己家人交代后事,可知他也明白前去危险重重。

马新贻孑然一身奔赴江宁,他没有自己的军队,也没有自己的亲信,却要只身犯险,进入湘军盘踞许久的龙潭虎穴。

在动身前往江宁之前,马新贻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信中写了一些公务的交接,不多久,曾国藩的回信很快来了,除了一封回信以外,曾国藩还另外给他送去了几个保镖当做见面礼。

不得不说,曾国藩的见面礼,确实令人寻味。

同年九月二十日,马新贻抵达了江宁,他来到江宁的时候,曾国藩还没有离开,到了十一月,曾国藩才乘船离开江宁,离开之前,江宁百姓自发为曾国藩送行,看得马新贻心中不是滋味。

马新贻心里明白,要想完全取代曾国藩在两江的地位,非一日可以完成,他上任以后,为百姓做了很多件好事,而这些好事也让他赢得了一定的民心。

但是,湘军是曾国藩一手带起来的军队,要让他们服从命令,唯有曾国藩最让人信服;如果不是曾国藩,也应该是曾国荃或其他的湘军大将,怎么能让一个“空降兵”来管控他们?

所以湘军对马新贻怨声载道,暗暗结仇。

为了更好地做事,马新贻提出了“六个条约”,在这六个条约中,其中有三条是专门针对湘军而设立的;为了制衡湘军,马新贻还找到李鸿章,和李鸿章手中的淮军暗中结成了联盟。

但是,湘军在江宁地区根深蒂固,纵然马新贻做了很多努力,但湘军的实力还是难以撼动。

在马新贻上任两江总督的两年时间里,他用了许多制衡湘军的手段,但收效甚微,不光如此,还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那就是马新贻他本人和湘军之间的嫌隙越来越严重。

同治九年的八月二十二日,一个名叫张汶祥的人来到江宁,他这一次来,是怀揣了一个巨大的秘密。

这一天,马新贻结束了校场阅兵,正准备动身回督府,但是等他走到侧门的时候,却忽然听见人群中有人高声叫喊:“马大人!小人冤枉!马大人!”

马新贻听见他声嘶力竭的叫喊,不由得停下脚步,问他:“何事?”

不料这个人根本是假借告状的名头行刺杀事宜,只见他佯装下跪,待马新贻走到他身边后,他猛然从袖间抽出一把锃光闪亮的匕首,二话不说刺入马新贻的右肋下。

马新贻哪里想得到这样的变故,当即痛得大叫一声,但是这个杀手没有就此放过马新贻,而是把匕首转了个个儿,捅出一个四寸多的伤口。

马新贻的护卫一拥而上,奇怪的是,行凶者没有逃跑也没有反抗,口中说着:“我是张汶详,刺杀马新贻乃是我一人所为!”

马新贻受伤之后,立刻被抬回府中医治,但是张汶祥行刺的匕首上沾染了剧烈的毒药,任凭华佗在世,也无法挽回马新贻的性命了。

一个两江总督,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刺杀,即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得知了此事的慈禧太后震怒,先后命令了江宁将军、江宁布政使、漕运总督先后对张汶详审讯,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桩疑点重重的“刺马案”毫无进展。

张汶详的供词更是变化无常,第一个审理此案的魁玉不敢往下深查,因为他知道,如果查不出东西,顶多就是自己遭到上头的气,但要是真的查出了什么东西,自己可能会丢了小命。

魁玉百般拖延,一直拖到了漕运总督张之万的到来,张之万自己也明白刺马案里的水有多深,但是他不敢抗旨,据说张之万在前往江宁的路途上,连上个厕所都要派出500名士兵保护他的安全。

张之万到了江宁以后,他不急着审理张汶详,反而是一直慢慢拖延时间,直到朝廷连续催促,张之万才给出结论。

一是张汶详曾经是太平军的余党,太平军覆灭后,他到宁波当海盗,没想到马新贻大力剿匪,不仅杀害了许多张汶详的朋友,还断了他的财路,张汶详也由此恨上了马新贻。

二是张汶详的妻子和别人跑了,当时他给马新贻喊冤,但是马新贻没有受理,所以才萌生了杀意。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张汶详和马新贻是“私仇”,刺马案没有幕后主使,可是在这个时候,慈禧却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将曾国藩重新调任回两江总督的职位。

两江向来是丰腴富饶之地,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人来掌管,日后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清朝廷无法掌控的势力,所以慈禧太后再有万般的不情愿,也只能让曾国藩回去。

但是曾国藩没有立刻就任,而是接连上书,表示自己不能担任两江总督,而且他还要辞去直隶总督的职位,想要彻底的全身而退。

不管曾国藩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的上书很快被慈禧否决了,所以这个两江总督的职位,最后还是“物归原主”,回到了曾国藩手中。

从结果来看,很显然刺马案的受益方是曾国藩,这也难怪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版本。

那就是马新贻在江宁的这两年里,真的查出了当年湘军私吞太平天国藏宝的证据,所以背后的人才会除掉马新贻。

在颜士璋所写下的《南行日记》中曾有这么一句话:“马新贻的死亡,与湘军有关。”

而湘军背后的大人物是谁?不言而喻。

对于马新贻的结局,只能说,他成为了曾国藩和慈禧太后博弈的棋子,至于谁更狠,就看谁最后获得的利益最大化了。

来源:

张程著. CCTV法律讲堂 明清大案揭秘[M]. 2016

宋清玉编著. 历史悬案 白金典藏版[M]. 2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