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教育部发布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白名单),直接刷爆了朋友圈。 每到新学年,白名单赛事就成为了大家关心的点。 今天,就来讲讲这次白名单有哪些重大更新?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作为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 01 什么是白名单赛事? 白名单赛事指的是由教育部公布的面向6-18岁学生的竞赛活动。 虽然它不和小升初中考升学直接挂钩,但给我们家长带来的信息量,还是非常大的。
聊完白名单为什么重要,接下来直接讲讲今年的变化。 02 新的白名单赛事有哪些变化? 纵观白名单列表,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一年一次的审批公示,改为了三年一次。 这意味着,从2022年9月到2025年8月,白名单上的赛事基本就是稳定举办了,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也不会新增了。从侧面说明,科技特长生的规划之路也更明确。 所以这篇文章,朋友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并且收藏好!因为这份名单会陪你三年~ 其次,竞赛年龄范围面向学段更广,扩展至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 其中,面向小、初、高学生的项目共有27项,且多为自然科学素养类和艺术体育类。包括机器人、编程等科技创新的自然科学素养类竞赛基本涵盖了全部高中学生,大部分初中生,小学生可以参加的科技类赛事多达10项。 第三个变化,就是赛事有增有减,整体数量从37增加到了45。具体表现为: ·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自然科学素养类) · 环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自然科学素养类) · 新概念作文大赛(人文综合素养类) · 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大赛(艺术体育类) 自然科学素养类增加了5项 ·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 ·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 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 · 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增加了3项 · 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 · 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 ·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 艺术体育类增加了4项 · “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 · “希望颂”——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展 · 全国中小学生舞蹈比赛 · 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 比例图如下: 可以看到各类赛事的优先级是: 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艺术体育类 科创类赛事占据了白名单的半壁江山,再次引领主流。 其实无论是《强基计划》还是《全面科学素质纲要》,早就在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 青少年的未来,一定离不开“科技强国”这条道路;而教育的趋势,也一定是培养创新意识。 就拿新增的两个重要科学赛事和大家讲讲。 1.编程类: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简称“蓝桥杯”) 别看它是今年新增的科创赛事,但截至目前,它其实已经连续举办了13年,全国已经有超过 1600 所高校,65 万名的学生报名参赛,是实打实的高校热门赛事。 曾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并被江苏、四川、甘肃、辽宁等多个省份列入省级竞赛名单。 如今蓝桥杯又入选教育部白名单赛事,意味着蓝桥杯大赛的权威性、含金量进一步提高。 说到这,熟悉编程猫的家长应该知道,我们近几年来也一直带领7-18岁的孩子们参加蓝桥杯中的“青少年创意编程”赛项,按照年龄区间报考相应的组别(初、中、高级等三个组别)。 以第十三届蓝桥杯青少组大赛为例,脱颖而出的训练师,可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签章的获奖证书,其中一等奖(获奖比例10%)直接晋级国赛。 (证书样式仅供参考,以实际颁发为准) 在学员的认真备考与老师的有效指导下,最终编程猫学员综合获奖率高达100%,一等奖获奖率为18%。 ![]() 此外,蓝桥杯在大学里也相当热门。 它能和大学里的综测分、奖学金评定、升学考研挂上钩,如果打出成绩了,还可以给保研加分。 而现在蓝桥杯加入中小学生竞赛白名单后,在中小学的含金量也是大大上升。这就给很多学编程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新选择,觉得信奥的难度太大,但又想接触算法的学习,就可以选择蓝桥杯作为比赛的平台,还能作为科技特长的参考依据。 2.科学类: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简称“丘奖”) 这个面向高中生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获得丘奖的孩子还可以获得申请大学的推荐信,可见含金量之高。 ![]() 这次白名单把丘奖增加进去,可以看出国家推动孩子接触科学,参与科研实验的决心有多大。 聊完这两个比较重磅的科创赛事,再讲讲人文和体艺类的赛事。 如果你去看了新增赛事的官网,就会发现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人文类赛事的主办方,都是有底蕴的机构,在“比赛”和“展示”中,不断深化孩子们对祖国文化的了解。 光是打开官网,就有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比如全国版图知识竞赛,内容就是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又比如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映入眼帘的便是传承千年的兵马俑。 这些比赛在告诉我们: 文化自信是中国文化蓬勃发展的根基,所以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将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人文素养对孩子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高。 最后就是体艺类了,加上新增的赛事,白名单里的体育、书画、音乐和舞蹈就齐全了,这是在培养爱体育,懂艺术的孩子。 03 我的孩子该如何规划? 一份名单看下来,相信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其实这是因为白名单赛事有不同类型: 一类是门槛低,规模大的赛事 他们的参赛标准可以很低,从小初高到职业学校,都可以报名参加。初赛也大多为线上答题,30分钟不到就结束了。 另外,他们的办赛规模也很大,如“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就有着几十个赛项,给孩子提供了很大的尝试空间。 这类比赛,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拿多少奖,颁发多少证书,而是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体验比赛的乐趣。 没系统学过也不要紧,初赛考的是线上题,过了就来线下体验一番。 来到现场,看到周围各式各样的比赛项目,机器人、智能车、无人机,真的不负此行。 即使没拿到奖,这份难忘的经历,也会成为孩子追寻爱好的指南针,成为在他们心头萌发的小芽。 像这样门槛低的赛事,多体验也不为过。 另一类,则是有门槛,重选拔的赛事。 最常见的就是五大奥赛,门槛很高、规模也小,又比如丘奖,或许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论文是什么。尽管这些比赛的含金量非常高,但注定了只有小部分的孩子才适合。 但它也是一定要存在的。因为它是低门槛赛事进阶的必经之路。 我们不确定孩子的能力是否会孵化,热情何时会萌发,但这可能萌发的兴趣和热爱,会让这些赛事在名单中留有一席之地。这也是为什么选拔性赛事会陆续被加进白名单的原因。 因此,回到一个原始的问题:为什么鼓励大家多参加比赛?它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积极参加竞赛的好处 01 兴趣发掘培养 在学习中,有了兴趣和牵引会事半功倍,只有有兴趣的事情才会主动思考钻研,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在探索兴趣的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习惯也间接影响性格和其他方面的培养。 02 学科素养拓展 每一门学科都有相应的思维方式,参加赛事活动可以锻炼学科思维能力,拓展学科素养。 而且学科思维建立以后,对该科目及相关学科的课内学习也是十分有帮助的,看问题会更通透,只是学起来会比较容易。 03 开拓眼界,磨练心性 参加赛事活动要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同领域的高手较量,如果成功会大大增加考生自信。即使挫败,也能磨练心性。 04 为特殊招生升学增加筹码 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少年办项目都更青睐在某些领域有学科特长,有竞赛奖项的考生。高三参加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时可以增加筹码,提高录取率。 <<写在最后>> 此次公布的名单中,科技类竞赛多达20项,基本涵盖了全部中小学生,由此可见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 这也是在暗示,国家如今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今后的教育改革方向会走向哪边。 实际上,芯片、无人机、机器人都是未来的大热,软件、发明、创造也是国家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除了语数外这些主科,孩子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家长们一定要放平心态,不要因为是白名单中的竞赛就盲目参与,还是要结合孩子自身发展与喜好来好好规划! 毋庸置疑的是,国家对科技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编程教育的培养方向不谋而合,这也是国家大力鼓励青少儿参与人工智能学习、编程学习的重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