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百练:学艺(聂鑫森)

 一中大语文 2022-09-05 发布于福建

文本一:

学 艺      

聂鑫森

夏日炎炎,四十岁出头的尤子良,从湘东炎陵县尤家村,来到贵州黔西南州万峰林脚下锦霞村,一眨眼就七天了。

这地方山美水美,到处好风景。虽是盛夏,却凉气沁肺,来旅游的人很多。锦霞村曾是贫困村,这几年发达了,成立了各种专业化合作社,又挂靠旅游公司,办起农家饭店、酒店、旅店、土产店,贫困村的帽子已经摘掉。

尤子良不是来旅游,也不是来跑生意的,就为来这里考察一家卖“淡家蛋炒饭”的小店。报纸上报道:掌门人叫淡云天,领着全家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天要卖出蛋炒饭两三百份,周末和假日上千碗,去年收入过了百万元,纯利润三十万元出头。尤子良所在的尤家村,也风光秀丽,土特产种类繁多,也是旅游线上的一个节点。国内外来观光的人络绎不绝,不过都是匆匆过客,充饥最受欢迎的饭菜,既可口又能节约时间的是蛋炒饭,十块钱一份,物美价廉。可尤子良在自家店试过卖蛋炒饭﹐似乎并不让人青睐。

“淡家蛋炒饭”硬是好吃,油晃晃、金灿灿的,看相好,香气浓,有嚼头。尤子良吃了很多碗蛋炒饭,还是不知奥妙在哪里,蒸好的饭怎么能炒得颗粒分明?蛋怎么能包住所有的饭粒?他在小店人少时,有意无意地问过头扎长巾的老汉淡云天,淡云天笑一笑,不做声。又问是否可让他到厨房去看看?淡云天说:“饮食安全长天大的事,外人是不能去的!”

尤子良发现淡云天喜欢喝酒,每晚九点过后,一个人到小酒店消遣。他也在这时候去,有意和淡云天共一张桌子。明天要离开这里了,他想碰碰运气。他向淡云天点点头,热情地说“淡老板,你也好这一口?”

“酒是好东西,我喜欢。”

“我就爱吃你们家蛋炒饭,绝妙。淡老板真是好手艺!”

“我瞄清楚了,你一连吃了好多天。”

“我们有缘,让我请你喝个酒表示谢意,好吗?”

“你太客气了。”

尤子良让服务员端来两大碗水酒,一碗半斤,还想叫一碟猪头肉、一碟花生米下酒时,淡云天说:“要下酒菜、吃压酒饭的,不是真正爱酒的人,我是!”

“其实,我也是。”

两个人端起酒碗碰了一下,咕噜喝了一大口。

淡云天问:“我怎么称呼你?”

“姓尤名子良。”

“你说话带着江西湖南的口音,贵乡是哪里?”

“是湖南东边的炎陵县,与江西井冈山搭界。炎陵县有炎帝神农氏的陵墓。”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更是我们种田人的老祖宗,了不起啊。我听说那块地方穷得很……对不起,冒犯了。”淡云天赶忙端碗喝了口酒。

“老哥,你说得一点没错,我住的尤家村就是个贫困村,从前粮食不够吃,土特产变不出现钱,有的人家衣服都不齐整,婆婆、媳妇共一条长裤,谁出门谁穿。现在,扶贫见了成效,开始好起来了。”尤子良说着说着,眼睛就湿润了。

淡云天长叹了一口气,说:“我们村也是贫困村,我们是一根藤上的苦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来,借你的酒,我敬你!穷不怕,就怕没志气,苦不怕,就怕没精神。老弟,你说是不是?”

“是!”

酒劲上来了,他们的脸都泛红了。

尤子良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锦盒,打开来,里面是一枚炎帝纪念章,还有一张炎帝陵免费观券。

“老哥,你崇敬炎帝,我送给你。欢迎你得便时来炎帝陵参观,这张免费参观券,也是送给你的。”

“谢谢老弟的厚礼!”

淡云天接过来,从盒子里拿出系了红绳子的炎帝纪念章,小心地放到桌上,站起来双手合十,恭恭敬敬揖拜后,再把纪念章挂到脖子上土,这才高高兴兴坐下来。

“老弟,你是来旅游的?”

“不头。”

“我看也不是。要玩耍的,住个一两天就走了,是来做买卖的?”

“也不是。”

“你确实不像个买卖人。一不去看合作社,二不去与人接头、聊天,来做什么呢?”

“想偷学点本事,好回去赚钱。”

“哈哈,我早看出来了,你东问西问的,隔山打虎,有个啥子用?你想学蛋炒饭,这技术是到成都拜师学来的。”

尤子良低下了头,双手尴尬地搓来搓去,小声说:“我也想拜师,怕你不同意,只好偷学,请原谅。”

淡云天喊服务员再上了两碗洒说:“不要收他的钱,都记在我的账上!”

尤子良说:“这怎么要得!”

“你端碗酒先让我喝,算是拜师酒。我喝了,你再喝,好不好?”

尤子良赶快站起来,先向淡云天鞠了三个躬,再双手端碗,低下头递过去。淡云天接过碗,仰脖干了个底朝天。尤其良再接过空碗放到桌上,然后把另一碗酒喝尽。

淡云天拉社尤子良坐到他身边,小声说:“蛋炒饭的饭,要隔夜蒸好,饭粒冷了,才分得开。蒸的饭,粘成一团,只会越炒越酽巴。蛋不是先炸熟了再倒到饭里去炒,都成形了,怎么能和饭粒融合在一起?要先在锅里下油,油热得冒烟了,下盐,倒入隔夜饭,炒得饭粒在锅中起跳,放油,再炒、蛋黄蛋白要先在碗里搅好,再倒进锅里,锅铲子翻炒一阵,蛋炒饭就可以出锅了。弟,江湖一点诀,只怕不肯说。我说了,这有什么奇巧的?

“谢谢淡师傅的教诲!”

“说了不算,还得看我怎么动手。到我的店里去,升火热灶!”

他们走出小酒店,月圆在天,月光泼下一地的盈盈银水,仿佛还有清亮的水波荡动的声前很好听。

(选自聂鑫森《驱贫赋》,有删改)

文本二:

小小说离不开“故事”这个重要元素,但我力图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在有限的篇幅中,避免仅仅演绎一个“故事”,而是努力去开掘第一书记、扶贫干部、村干部和农民身上的文化气质,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进行融汇和对接,让“故事”陌生化,让人物更鲜活,小说语言,则力求隽雅且具有诗意。

(节选自《聂鑫森小小说集<驱贫赋>出版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叙事欲擒故纵,“怎么能炒得颗粒分明”“怎么能包住所有的饭粒”这些疑问句起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B.“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外人是不能去的!”这句言不由衷的话,表明淡云天对尤子良寻常言行的警惕,可见其为人的谨慎。

C.尤子良请淡云天喝酒是小说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子良的虚情假意、工于心计与淡云天的胸无城府﹑慷慨厚道形成鲜明对比。

D.小说遣词造句,质朴通俗。诸如“嚼头”"啥子”"要得""酽巴”等口语词的运用,亲切自然,透露出明显的地方乡土气息。

2.有人认为小说(文本一)写到倒数第二段,情节已经完整,可以收笔;末尾一段是蛇尾.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这篇小是怎样将“传统文化"“时代精神”融汇对接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1.C

    2.示例:不同意。①删去后,虽然情书完整,但是余味不足。(1分)②末段用简笔淡墨勾勒月圆在天、月华如水的清幽、安谧的怡人夜色,(1分)巧妙地烘托出尤子良和淡云天两人开怀畅饮、交心托底后的惬意﹑微醺的心境。(2分)③以景语作结,营造了清新,悠远的意境,给读者设置了言尽旨远,隽雅诗意的审美空白。(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3.①肯定炎帝文化的传承、弘扬:小说借淡云天之口指出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种田人的祖宗,体现了人民对华夏民族文化的认同;通过尤子良赠炎帝纪念章、炎帝陵免费参观券的言行,反映了当代人对传承、弘扬炎帝文化的重视。②讴歌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时代精神:通过叙写以淡云天与尤子良为代表的贫困村农民与时俱进、穷则思变的脱贫致富的行动,赞扬其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③民间敬仰炎帝的传统文化,与同心奔小康、奋进新时代的时代精神相交织,借助精彩的故事、鲜活的场景、个性化的语言等来呈现,具有鼓舞人心﹑鞭策奋斗的宣传与教育意义。(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