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故事|医生说母亲活不过半年,父亲偏不信邪,抛弃一切,陪母亲走过32年。

 金苹果6 2022-09-05 发布于北京

你好 我是步婉

一个写真实故事的宝妈

每周三07:07与你讲述TA的故事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今天是我给你讲的第2故事,来听吧!

1


图片
图片

你相信这世界上有人可以为爱人抛弃一切吗?

以前我不太信,直到厄运降临,母亲瘫痪。

01

1984年,下海大潮席卷全国,各种民营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争相破土而出。

一直想干番事业的父亲,在客厅抽了一晚上烟,第二天早上就毅然放弃了国企铁饭碗,成了弄潮儿中的一员。

注册公司,租厂房,购进木材,一套流程下来,只有父亲和母亲两人的小家具厂就算开张了。

父亲负责技术,母亲负责收钱,说简单点,就是父亲干活,母亲收钱,典型的夫妻店经营模式。

不得不说,父亲很有生意头脑。

父亲先做出了20多件不同款式精美的桌子、椅子、茶几,分别送给了街坊邻居和先前领导同事,还承诺用旧用坏随时换新,这个举动得到了邻里和领导同事的夸赞。

加之父亲拥有的过硬木匠手艺及独特审美眼光,很快,小家具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看到一张张合同单,父亲和母亲乐开了花,一直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父母思来想去,要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订单,只靠两人累死也不一定能完成,所以需增加人手。说干就干,父亲从人才市场招了几个既想挣钱,又愿意做学徒的年轻人,边干活,边带几个学徒学习木匠技术。

母亲做过财务,又做得一手好菜,理所当然地成为父亲的坚实后盾。

夫妻一心,其利断金。

很快,一车又一车的精美家具陆续发往各地,父母的腰包鼓起来。父亲的学徒们也慢慢能够独立完成从木材到成型家具的整个工作,父母的生活相对轻松起来。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父亲来到乡下,要接爷爷奶奶和我回镇上居住,爷爷奶奶住惯了乡下的房子,不愿离开,而我则坐着父亲新买的汽车跟父亲回了家。

那时我5岁,对什么都好奇。

记得,我拽着母亲的衣角,嚷嚷着让母亲带我去工厂玩儿,还没等母亲同意,父亲就乐呵呵地抱起我放到他宽大的肩膀上,哼着小曲儿,不顾身后妈妈戏谑,有了情人儿忘了媳妇,一路嘿儿喽着我就去工厂了。

很多时候,我坐在父亲专门为我做得粉色小椅子上,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娴熟地用刨子把木板刨平刨光,木屑像鸡蛋卷一样铺满地面。

我也常常好奇地看母亲笑着把一打又一打红的绿的蓝的钞票用手指拨弄得哗哗作响。

后来我上小学,父亲接连谈了几单几十万的大合同。为了按时交付家具,父亲盘下两处废旧车库作为家具组装工厂,同时又招来50多工人,开始流水线工作,父亲比以前更忙了。

大概有半年时间,我睡着了父亲还没回来,我起床时父亲早已出门。

久而久之,我也已习惯家里少有父亲的日子。

02

我六年级时,母亲身体突然消瘦了很多,有几次放学,我都看到母亲面色苍白地坐在沙发上喘粗气。

起初父亲和我都认为母亲是累坏了,便一同说服母亲休息了一周,但一周后母亲乏力的症状并没缓解,这引起父亲警觉,赶忙载着母亲去了医院。

经检查,母亲患上了糖尿病。

父亲很自责,认为是自己拉着母亲创业,才引起母亲的糖尿病,所以执意让母亲在家休息,母亲拗不过父亲,只好答应在家调养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家里厨房飘出的饭菜香被浓烈的中药味吞噬,喷香的饭菜也带着苦涩。母亲就像喝水一般一碗一碗地喝着黑乎乎的药汤。

那些日子,没有母亲的帮衬,父亲更是分身乏术,几乎都是天快亮才回家。

很多次,我在父亲开门声中醒来,透过窗户看父亲拉开鞋柜拿鞋,换鞋,然后拖着沉重的身体坐到门口沙发上,鞋子还没换完,就歪在沙发上睡着了,鼾声如雷。

这时,总见母亲披着衣服,抱着枕头和被子蹑手蹑脚地走到父亲身边。

母亲缓缓弯腰给父亲脱鞋,小心翼翼地把枕头倚在父亲头下,再轻轻给父亲盖好被子,满眼心疼地看父亲一会儿,才悄悄回屋。

那时我想,也许那就是父母的爱情吧!悄悄地付出,默默地支持。

没过半年,母亲还是软磨硬泡地说服父亲,回工厂帮忙,做为交换,父亲只同意母亲管钱。

03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高一暑假,姥爷买菜时被运输卡车撞倒,在送往医院的路上离世。舅舅给母亲报丧时,母亲正在工厂核对账目,听到噩耗,母亲经受不住打击,昏死在地。

父亲开车载着母亲一路狂奔来到县医院,母亲被直接推进抢救室。

我闻讯从学校赶来,远远地看到父亲低头坐在手术室门外的椅子上,双手插在略显凌乱的头发里。我悄悄上前,坐到父亲身旁,父亲抬头看我,目光相遇之刻,我发现父亲眼里噙着泪。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父亲的眼泪,我紧紧握住了父亲满是老茧的大手。

三小时的煎熬,抢救室门开了,医生告诉父亲,母亲没有生命危险,但脑梗引发了母亲瘫痪失语,消失自主咀嚼和吞咽能力,要终身通过鼻饲管进食。

听到这个结果,我的眼泪瞬间滑落,不敢相信 ,母亲才38岁,就要一辈子卧床。父亲也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这个打击对父亲也是致命的。

我搀扶着父亲回到椅子上,我们一起静静地坐了好久。

“女儿,你妈是我害的,明天起我要照顾你妈一辈子。”

“嗯嗯,可是爸,工厂那边怎么办?”

“工厂我直接盘出去,我只要你妈好好的。你妈在,家才在,我不能把家弄丢了。”说完,父亲起身,走到楼道尽头打了几通电话。

我隐隐地听到,父亲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自己回家照顾母亲的决定,那语气坚定地不容置疑。

我看着父亲高大却略显佝偻的背影,心中又感激又惋惜。

为了爱人,眼都不眨地放弃自己辛苦打拼来的事业,将无以计数的财富拒之门外,这需要多深的爱!

母亲住院两周,病情稳定,主治医生会诊时建议母亲回家治疗,且好心提醒父亲说,像母亲这种情况,熬不过半年,因为插鼻饲管进食太痛苦,病人会因痛苦,拒绝进食而死,所以让父亲有心理准备。

父亲听后,沉默片刻,说不管怎样都会让母亲好好活着。

04

母亲转回家治疗,父亲开始了全天24小时照顾母亲。

父亲按着在医院里记录的母亲护理全流程,一点一点模仿医院的护理模式照顾母亲。

每天早中晚三次给母亲擦身,翻身,做全身按摩。每天定时给母亲换尿片。每天6次通过鼻饲管给母亲喂饭,每顿饭前给母亲注射胰岛素.....。

翻身、按摩、换尿片这些工作对父亲来说不算什么,但给母亲做饭,喂饭,却是艰难的。

父亲不会做饭,在母亲患病之前也从没做过饭。

为了让母亲吃好,父亲决心要拿起锅铲学做饭。

父亲买了十多本病人护理餐食的食谱,一步一步地比照食谱做母亲喜欢吃的菜。

起初,父亲做的菜根本无法入口,咸的时候能齁死人,淡的时候又索然无味,有时甚至菜还没熟就上了桌,别说母亲吃不了,就连父亲自己都嫌弃地咧嘴。

所以一道可以给母亲的吃的菜,父亲要做很多次。

同时,母亲很抗拒食物打碎后用鼻饲管进餐,常常是食物刚放进鼻饲管,就顺着母亲的嘴流出来,父亲要赶忙给母亲擦嘴,同时耐心地劝母亲吃饭,因为母亲饭前胰岛素已打,不尽快进餐会有生命危险。

有时,母亲像小孩子一样歪头赌气,怎么劝都不吃,这时,父亲就会争分夺秒地重新做新饭菜喂给母亲,这样一来,正常母亲每天六顿饭,父亲可能要做十顿以上的饭。

这个过程,不言而喻,十分痛苦。

后来,母亲也看出父亲的执著与良苦用心,开始慢慢地接受通过鼻饲管吃饭,但每餐吃的很少,于是父亲就把床摇到最高,把靠垫放在母亲身后,让母亲半坐着进食。

同时,每次母亲吃饭,我和父亲都会屏住呼吸,生怕有什么动静导致母亲吃不下或是呛住,那样母亲会很不舒服,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记得,那时母亲多吃一口饭,父亲都会高兴一整天。

就这样,父亲一直细心呵护母亲32年。

05

后来,我大学毕业,也遇到了一个很爱我的爱人,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回家看望父母。

每次看到头发花白的母亲对着我笑,我心里就会生出许多感激之情。

感谢父亲对母亲不离不弃的爱,感谢母亲一路的坚持。

上个月,我们给母亲过了70岁寿辰,席间,看着哭着的母亲和笑着的父亲,我的耳边响起了父亲的话。

“你妈在,家才在。”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