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新干线·散文」李宏 |房东

 谭文峰sdqtneyj 2022-09-05 发布于山西

作家新干线

房东

六年前,为方便孩子就近上学,我租住到城南合庄村一户姓王的居民家中,房东是个七十多岁的退休老教师,老伴两年前因突发心梗去世了,五个孩子有的住在外地,有的在县城上班,虽隔三差五的回来照看,但各有各的事业和家庭,终不能常住,所以屋里屋外,通常只有王阿姨一个人,过得倒也安稳而自在。她不缺钱,腿脚也还硬朗。只是一个人守着诺大个院子,有时不免会感觉孤单冷清。所以想出租几间房,不为挣钱,只图早早晚晚有个说话的人。
记得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照着,偶尔会吹过一丝凉凉的轻柔的风。我手里撰着同事塞给的住址和电话号码,沿着沁州路,骑车来到合庄村,在村头的小卖部问了一下,便按照指点,左拐右拐地穿过几条窄窄的胡同,来到一座略显破旧的黑漆大门前。
咚、咚、咚……随着敲门声响过,院内传出了一阵扑踏扑踏的脚步声。
门开了,门口站着的,是一个个头不高,略微有点发胖的老妇人,身穿一件深蓝色上衣,一条黑裤子,看上去庄重而得体。一头银发在秋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老人朝我手中的纸条看了一眼,瞬间明白了我的来意,于是便把我领进屋里。
王阿姨是个直爽又热情的人,我们的谈话简捷而顺畅,几乎没费任何口舌,看好房,谈到租金时,王阿姨很随意地说道:你们看着给吧。其实,钱多钱少不重要,关键是得为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食宿和学习环境,这才是最要紧的。对于这样的要求,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房东,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当时颇感意外和惊讶,后来想想,其实,理由很简单,阿姨当了一辈子老师,对她来说,最高兴的就是能看到孩子们学有所成。考入自己心目中的好学校,其他的,都不重要。
就这样,第二天早晨,我们就搬进了王阿姨的院子,住了下来。
像所有租客与房东一样,刚开始,我和王阿姨,都恪守着各自理应遵守的规矩,我们的交往生分而客套。我上我的班,照顾孩子的学业与食宿,闲暇之余,看看书,写写东西,王阿姨则每天早出晚归,热衷于健身、舞蹈,养花种菜等一系列活动。我虽然心存感激与敬意,但因性格内敛,不善交际,所以出来进去,也只是客气地打个招呼,寒暄几句。
可接下来发生的几件事,很快地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那是一周后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学校上课,突然窗外闷雷滚动,狂风大作,不一会,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我想起早上晾晒在院子里的衣服和被褥。心急如焚。老公的手机打不通,自己又不能及时赶回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窗外暴雨如注,想象着晚上在湿漉漉的被褥里如何入眠。心里一阵阵烦乱。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我一听,原来是王阿姨打来的,她告诉我,不用担心,衣服和被褥已经收回来了,让我安心上课,回去的时候路上慢点。
我如释重负地放下电话,心里既感激,又有点疑惑,我不知道,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米五几的个子,是怎么一个人收拾那一大堆衣物的,尤其是那些被褥,陈棉旧布,又厚又重,早晨晾晒的时候,有孩子帮忙,我都出了一头汗呢!
回家后,我放下车子,便来到王阿姨的房间,只见老人正在厨房做饭,我家的衣服和被褥已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沙发上了,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问王阿姨是怎么收回来的,她说她午饭后看见天气不对劲,担心有变,就没出去,并且预先叫了邻居过来帮忙,她还说,以后有啥事给她打电话,招呼一声就行,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谁家都有个不方便的时候,住在一个院里,就是一家人,千万别拘谨客气……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我们与王阿姨相处得越来越融洽,我总想着回馈她老人家点什么,以表达内心的感谢,可思来想去,竟一时找不到适当的方式,老人有自己的退休工资,可以自由支配。家里什么也不缺,孩子们也都孝顺,替母亲将吃穿用度安排的妥妥贴贴,倒是阿姨,经常惦记和周济我们,逢年过节,儿女们孝敬她的各种美食,都不忘分我们一点尝尝,看我们床上铺得单薄,她从自己的柜子里,翻出好几床厚厚的旧被褥,硬是让我们铺在身底。阿姨新买的自行车,我们可以随便骑,屋里的东西,可以随便用。秋天,满院清脆鲜嫩的瓜果蔬菜,可以随便摘,我偶尔有事不在家时,阿姨便默不作声地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任务,在她看来,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她常说:这年头,谁家还缺口吃的?一个人也得做,两个人也是做。多添一瓢水,多放一双碗筷而已。
夏夜,吃过晚饭后,我和阿姨坐在院里乘凉,乡村的夜晚是凉爽的,是静谧的,是柔和的,更是温馨的。月亮高高地挂在深蓝的夜空中。在这房绿意葱茏的小院中,听得见瓜秧菜苗拔节开花的声音,听得见露水从草叶上掉落的声音,听得见枣树上,虫儿们在说悄悄话的声音,萤火虫打着灯笼,在菜地里巡游,老母狗花花和公猫大白,各自安详地躺在我们脚边,每到此时,我和阿姨便敞开心扉,心无芥蒂地闲聊起来。
阿姨从她幼年丧父的不幸,谈到随母亲改嫁后的艰辛,从二十一岁上嫁人为妻,谈到老伴撇下她独自西去,从初为人母的喜悦,谈到孩子们一个个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磕磕绊绊,她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叙谈中,她轻轻地叹一口气,随即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记得那些年,老母亲生病卧床,老伴又在乡下工作,难得回家。孩子们一个接一个,都未成年,老老小小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都等着我去打理,再加上工作忙碌繁重,经常累得腰酸背疼,最难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工作,我只能把最小的两个孩子托付亲戚扶养。可母子连心啊!……”阿姨说着,声音似乎有些哽咽。但月光下我看得真切,她上牙齿咬了咬下嘴唇,终究没有落下泪来。
就这样,生活硬是把一个原本柔弱的小女子,锤炼成了铁骨铮铮的女强人。
阿姨这一生,含辛茹苦,靠一双柔弱的肩背,养育了五个儿女,教过十几届学生,退休后,又替儿女们带大了六个孩子,期间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好在孩子们都比较听话懂事,没在外边惹是生非。让她省了不少心,现如今,儿女们都已有了各自的工作和家庭。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每家都过得平平稳稳,衣食无忧,工作上,王阿姨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老师到校长,从山区到县城,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走来,当过劳模,受过表彰,最大的荣誉,是直到现在,每年都会有一群一群的学生前来看望她。
“人,活到这个份上,也该知足了!”说这话的时候,王阿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夏天,也急匆匆地过去了,几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将深秋的寒凉很快带到了人间。这个秋天,对于王阿姨来说,是最难熬的一段时日,因为她早年落下的腿疼病犯了,隐隐作痛的两个膝盖,使她不得不暂时终止了早晚的健身操和广场舞。她开始惧怕阴天,惧怕走路。可她又知道,要治疗这种病,最佳的方法,就是一边吃药,一边锻炼,于是,她瞒着儿女们,强忍着疼痛,开始在院子里走路,先是拄着拐杖,然后扒着墙根,直到后来靠着双臂助力行走。这天傍晚,我下班回家,正好看见她上完厕所往家里走,她走得很慢,每迈一步,都很吃力。我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想扶着她回屋,可王阿姨却执拗地拒绝了我的帮助,她用力推开我的手,擦了一把脸上的汗珠,咬着牙,慢慢地,一点,一点往前挪动,上台阶的时候,她先用力将左脚抬起来,踩到台阶上,停下来喘了几口气,然后继续尝试着抬动右脚。这回更难了,她双手紧紧地握住右侧的栏杆,反复调整着身体的姿势,以便更能使得上劲儿,我在旁边看着,心里既着急又难过。我知道,一辈子好强的阿姨,不愿意就此倒下。不愿意拖累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儿女。她要凭借顽强不屈的意志,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跨过这道难关,即使不能恢复如初,起码能自己照顾自己。不至于称为别人的负担和累赘。
十几分钟后,王阿姨终于成功地迈上最后一级台阶。她大汗淋漓,喘着粗气,扶着门框歇息片刻,然后,又开始继续向前迈步。
当冬天的第一场大雪,飘然而至的时候,我们住在这里,已经整整四个月了,这天清晨,酣睡中的我被一阵“刷——刷——”的声音惊醒了,起身掀开窗帘一看,只见窗外一片雪白,原来是夜里下雪了,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此时,大片大片的雪花,还在不断地往下落。透过窗玻璃,我看到白茫茫的院子里,有一个佝偻着的背影,正挥动着扫帚向前移动,我脸上一阵发烧,边责怪自己慵懒,边赶紧穿好衣服,来到院里,和王阿姨一起清扫完院子,正准备出门去扫,王阿姨叫住了我,她说:门外通往学校的小路,她已经扫通了。这胡同里有好几个孩子呢,每次下雪,她都会早早地,赶在她们到校之前清扫完路上的积雪,这样孩子们上学,就不怕滑倒了。
一年的时间说到就到了,高考结束后,我们就要告别阿姨回家了,临走之前,在外打工的老公专程回来,请来工人师傅,将阿姨院内闲置的三间房屋收拾出来,里面的水暖电气等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为了阿姨,也为了更多前来租房居住的人们。
离开合庄村整整六年了,我从没忘记过抽空回去看看,最近一次回去,听说花花已经老死,大白也不知去向了,阿姨见到我,像见到久别的亲人,问寒问暖,高兴地拿出好多稀罕物品招待我,我坐在沙发上,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回到童年的老屋,眼前这位慈祥的老妈妈,不就是我当年的母亲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