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長民《漫说历法》

 乡土蓝田 2022-09-05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所谓“历法”是指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
太阳,地球,月亮自身及相互间的运动,形成了人对日,月,年的概念,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了月的概念;又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的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相互独立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从一次新月到发生下一次新月时间间隔29.5306平大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
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与“日"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吻合;而且它们之间也不能通约。这就形成了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它总是顾些失彼,难以同时协调两个周期。也由于这个原因,历法一般分为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三类。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阴历。简称阴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
无论哪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与天文周期关系的问题。其原则是,历月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因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就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就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配搭和安排,使平均历月等于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历书"就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查考的工具书。历书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之一。
历书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候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它是由皇帝颁布的,所以又称皇书。
我国远在古代就没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汉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改为钦天监。最早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筆书写,大约到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售了。
历书发展演变至今,远不能与昔日历书相提并论,它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就其种类而言,就有年历,月历,日历,农历,怀历,台历,挂历,万年历等多种。内容方面更是无所不涉,丰富多彩,如农事活动,卫生,科知识,天文地理,艺术鉴赏,春联,谚语等等。设计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是记日的历书,又是悦目的艺术品。

(以上由赵長民搜集整理编写)

作者简介:

赵長民:网络名旭日东升。生于一九四六年九月二日,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李后村赵家巷人。一九六二年八月到一九六五年七月蓝田城关中学高中六五级乙班学生,当年毕业后考入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在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向阳航天培训中心工作到退休,髙级讲师职称,荣立航天三等功。学通政史经传,爱好文学,兴趣广泛。1994年版陕西省技工学校德育教材第一副主编,主编美育章节。经济理论文章《浅谈企业管理》发表在国家核心刋物《经济科学》杂志上。退休后致力於古典词歌创作,论文曾在省上获得一,二,三等奖多篇,诗词及其他文章多次在《水为之文学》和《乡土蓝田》,《滋水美文》等平台发表,写景抒情,即事言情,不拘一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