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路一记忆 南京安将军巷相关史迹小考

 燄艳 2022-09-05 发布于江苏

中国历史上,共同创业的人大都逃不过四同的结局,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

人类的历史倘能持续下去,所谓的过去便会累积起来。历史并非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已,更是文明延续至今的证明。现在的文明是由过去的历史所累积起来的。

不停地问为什么的人,就像站在一幢建筑物前读导游手册的游客一样,忙于阅读这个房子的建造历史,以至于妨碍了他们看见这幢建筑物。

题记:当我们在为个人的兴衰荣辱奔波的时侯,当我们为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侯,当我们在于将来毫无益处的事情上反反复复绕圈子的时侯,当我们在遇到挫折而感到眼前漆黑一片的时侯,实在应该把眼光放到几十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今天。或者干脆把自已当成一个几百年以后的人,像我们现在评价历史人物那样,来看一看今天的自己和旁人,这样,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南京安将军巷,位于洪武北路北段东侧,红庙南侧。东起网巾市,西至洪武北路。传明代安姓将军居此。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称“安将爷巷”。民初称今名。“文革”时曾称前进西巷。安将军巷地处长江路商圈,片区于1989年建成现代多层住宅楼小区

安将军的具体名字,没能确认。但发现有个“八安将军”官名。东汉献帝时设东南西北“四安将军”,为出镇某一地区的军事长官;南朝梁置“八安将军”,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安左、安右、安前、安后等八号将军,合称“八安将军”,均为二十一班。其中东、西、南、北四安,只施在外;左、右、前、后四安,只施在内。陈沿置,拟官品第三,秩中二千石。

安将军巷的美食

《白门食谱》载:安将军巷李府糯米冬笋肉圆,仿徽州作法,另以冬笋尖,细切加入肉圆内。其外糯米,亦选择其颗粒,无一沙稗。作成,放蒸笼内,下垫豆腐皮,食时外洁白,而内味极鲜美,胜过徽州之制多矣。

今天安将军巷44单元108室,有九味鱼汤面。推荐理由:野生鲫鱼,高汤熬制,腰花、手工鱼丸等九种原料,特色十足。且野生鲫鱼的味道鲜嫩无比,九味鱼汤下的面味道非常美味。

安将军巷内的一些社会公共机构

安将军巷28号人生周报社

    在安徽旅京老前辈柏文蔚、冯玉祥、卫立煌、黄梦华等人赞助和支持下,民国25(1936)428日“人生周报”创刊,柏文蔚题写刊头,由芜湖籍的鲍沧任社长,梅大栋任总编辑。日出十六开八版。该报旨在灌输人生知识,发扬民族精神。报纸内容分言论、时事、学术、副刊等。常以社论、安徽各县新闻、《新生文艺》副刊、皖政评论等栏目,为安徽民众作喉舌,专揭各县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罪恶劣迹,号召民众开展不妥协的斗争。社址设安将军巷28号。

鲍沧,字震亚,安徽芜湖人,第一次大革命时入中共,与任弼时,李克农同时被捕。出狱后在上海文艺界工作,与瞿秋白一道与鲁迅联系,从事文艺界党的工作。第二次被捕后叛变,成为国民党中统特务。从1939年起被派往贵州省历任中央中统局专员,黔省中统特务室科长,黔北督导区主任,黔桂铁路特别党部调统室主任、中央中统局本部专员。得李宗仁赏识,曾给予题词勉励。解放后自动投案自首。

梅大栋(19011957)又名梅养天,字良楷,化名朱自涛、陈铁如,梅子燮,旌德县三都梅村人。8岁进私塾,12岁入龙川改良小学,1915年考入县城凫山书院。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消息传到旌德山城,16岁的梅大栋与学校的进步师生一道,参加罢教罢课,游行集会、发通电、撒传单,声援北京爱国学生的运动。1919年秋就读于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1年暑期梅大栋等九名同学在恽代英带领下以游历黄山为名,在乡村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在国文教员肖楚女同志的影响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毕业后,由恽代英介绍到江西萍乡安源路矿职工子弟学校教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路矿工人俱乐部秘书,在刘少奇身边工作。192510月被派回安徽,任中共皖南区委书记,带回共产国际1924年所赠马克思银像一座,在家乡梅村举办农民补习夜校,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徽州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旌德三都补习学校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同时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继又在旌德县城开办“辅仁书店”,掩护革命活动。192611月,奉命去武汉任共青团湖北省委秘书。次年,调芜湖市委,负责筹建工会。19289月任皖南特委书记,再次回到旌德,成立中共旌德特别委员会(中共旌德县委的前身),着手组织皖南农民秋收暴动,因事机泄露,于1118 日同弟梅大棵等被捕入狱。12月初经农民营救越狱,其弟梅大棵惨遭杀害。梅大栋越狱后至上海,后入东亚大学读书。1930年毕业后,在中共《红旗日报》通讯社工作。19311月,因交通员叛变,10日晚梅大栋与其他30多人被上海巡捕房捕押。1933年春,被转送苏州反省院,次年夏自首出狱。先后在浙江、安徽、湖北等地任教。1939年,在成都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任教官。建国后在四川彭山县文物管理所工作。在汉崖墓文物考证方面独有建树,由他掘得并考证的珍贵文物——东汉海马葡萄镜,至今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957年,梅大栋在反右斗争中受冲击,不幸辞世。时年五十六岁。1980年,中共四川省彭山县委为其恢复名誉。新版《旌德县志》和《旌德名人》记录了梅大栋的生平和马克思银像的故事。

安将军巷6号南京市搭蓬业职业工会  

1927年组织成立南京市棚彩业职业工会。同年经南京市党部审核许可和南京市社会局立案。1931年改组,19332月再次改选。理事叶永泉、徐永泉、朱晋禄、何桂生、陶洪庆,监事姚衔宽、柏工顺、刘长林。会员有165人。会址设在南京中华路甘露庵。1946414日在南京改组成立为搭蓬业职业工会。有会员119人。同年618日经南京市社会局核准立案、负责人为任福堂,会址设在安将军巷6号。

     

      安将军巷7号南京市财贸干部学院

1985年,安将军巷7号为南京市财贸干部学院


安将军巷曾经的名人旧居

安将军巷1号杨蔚云旧居

1943年底,驻皖北临泉的蒋介石集团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何柱国,派其心腹吴澍滋(何之高级参谋兼汤恩伯的高级参谋),携何之亲笔信秘密到南京,由时任汪伪军事委员会报道室主任杨蔚云之媒介,约见汪精卫。主要目的是为汤恩伯清理在上海中孚公司囤积的大量物资,运往后方销售,其次是为何柱国的妻子贾氏(贾德耀之女)经营走私。

杨振(1893-?)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别号蔚云,湖北宜昌人,杨揆一之弟。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19168月保定军校毕业,分发奉军服务。1924年任镇威上将军(张作霖)公署参谋处(处长张厚畹)第二科(科长陈钦若)中校参谋,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后随杨宇霆等到江苏南京,任江苏督办(杨宇霆)公署(参谋长臧式毅)参谋处(处长应振复)第一科科长等职。19293月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部军令厅第二(谍报)处副处长等职。19363月任陆军步兵上校军衔,19373月任陆军少将军衔。19383月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徐永昌)高级参谋等职。19408月附汪降日充任伪职,历任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报导室主任,19413月任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高级参谋等职。194210月任汪伪南京国民政府陆军部军令司报导室主任等职。194310月被汪伪军事委员会授予陆军中将军衔。194312月任汪伪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黄自强)常务次长,19455月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胡毓坤)政务次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被逮捕入狱,后因疾获保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居南京等地。著有《杨宇霆督苏纪实》《关于郭松龄倒戈的回忆》《汪伪军事委员会报导室内幕》 《抗战末期蒋军勾结敌伪一例》等。

安将军巷26号龙宅

上世纪20年代中期,原四川臬台龙绂瑞兄弟三人(龙绂瑞、龙绂年、龙绂慈)在南京安将军巷购屋定居。

龙绂瑞(1874-1952)字萸溪,晚号希静;因排行第八,人称八先生,湖南攸县人。龙湛霖子。幼随父宦游,在北京从学于欧阳中鹄、沈兆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捐资助胡元倓创办明德学堂,任监督,旋又集资办经正学堂及湖南第一女学堂。对华兴会及党人黄兴等多所赞助。19049月长沙起义失败,与其妻黄国仪掩护黄兴等脱险。次年,主持长沙府中学校。1907年任四川洋务总办达3年,颇有政绩。辛亥革命后返湘,被谭延闿任为湖南交通司司长。“二次革命”失败,乃隐居不仕。1917年夏任湖南官产处处长。抗日战争期间,流寓湘西,曾抨击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战胜利后,反对内战,要求民主,为湖南和平解放作过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病逝长沙。著有《武汉杂忆录》。其子龙伯坚为毛泽东的挚友。

龙达夫,原名龙绂慈,字杜园,湖南攸县人,早年留奥,曾任交通部邮政司第二科科长,浙江监运使署秘书。1931131日至193264日升任交通部邮政司司长。抗战初任军邮督察处处长。1941年在昆明病逝。著有《杜园诗录》《邮政储汇局经收节约建国储金之研讨》《现代邮政之使命》《邮政与西南经济建设》《邮政人员的工作竞赛与工作标准》等。龙达夫夫人是左静宜,左宗棠孙女。

 

龙伯坚(1900-1983)原名毓莹,号伯坚。湖南攸县横山人,前清刑部侍郎龙湛霖之孙,龙绂瑞之子。龙伯坚祖、父及堂伯父龙璋(18541918,字研仙,光绪举人。历任如皋、上元、泰兴、江宁知县),早期都倾向维新,后对旧民主革命也有理解,对黄兴等筹组华兴会谋划起义予以掩护,并大力兴办学校和实业。龙绂瑞曾任湘雅医院董事会董事长。

五四时期任《新湖南》周刊主编,后为促进新思想传播,特请毛泽东主编该刊。1923年在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3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湖南卫生实验处处长、国民政府中央卫生署保健处处长、西北七省卫生专员。曾为中共游击队提供救护、医疗条件,并掩护中共湖南省工委的地下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卫生处处长、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南抗美援朝医疗大队长、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医研究所所长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摘帽,1979年平反改正。19836月在北京逝世。曾任省政协常委。著有《免疫学概论》《现存本草书录》和《黄帝内经集解》等,《黄帝内经集解》凡48卷,二百多万字,有重要医学价值。

龙伯坚热爱祖国医学事业,并酷好收藏书籍。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就注意收集医学书籍,仅收集唐成之一家藏书即达2000余册。后因任中南卫生教材编辑委员会主任,常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机会广搜博采,为编委会搜辑到中医古籍2000余册,其中不乏明清善本。1953年调至北京工作后,经上级批准,将中南卫生教材编辑委员会的藏书悉数运到北京,归中央卫生研究院图书馆收藏,为中医药科研提供了资料方面的保证,为此后筹建中医研究院作出了贡献。

安将军巷其他往来人物

安将军巷15号胡昉祖公馆

安将军巷15号王武定旧居

王武定,安徽怀宁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2期。

安将军巷25号吴启华旧居

吴启华,福建闽侯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4期辎科。

安将军巷23-1孔祥云旧居

孔祥云,字勉之,安徽寿县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5期。据传后来在联勤总部电台当中尉台长。

安将军巷12号沈钟钰旧居

沈钟钰,字容襟,浙江杭县人。1916年北方交通大学英文铁路专修科高等工程补习班毕业。铁道部全国商运会议事务处编审组事务员。著有《中国铁道联运事业》《我从业铁路四十年回忆之一—铁路联运直达通车》。

安将军巷38号王克忠公馆

据《南京概况》:安将军巷38号为王克忠公馆。

安将军巷22号庄瑞源旧居

1950年,庄瑞源调到南京工作,寓居安将军巷222楼。

庄瑞源(19171977)福建晋江(今泉州)人。1933年入上海同济大学附中读书,在《大公报・文艺》和《申报・自由谈》上发表散文、小品文。1937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39年随校迁至昆明,并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3年赴安徽屯溪从医、业余创办新生出版社。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南京军事学院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1958年调北京309医院任内科主任、副院长等职。1962年调徐州88医院工作。长期坚持业余写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贝壳》《乡岛祭》、短篇小说集《穷巷之冬》《孤独者的灵魂》,译有《革命的女儿》《死者青春长在》《傀儡》等。

安将军巷4号别墅商芳臣旧居

商芳臣(19202001),女,越剧演员。又名雅卿。浙江嵊县人。1930年入高升舞台科班学艺,习老生,先后上演《琵琶记》《三官堂》《仁义缘》《桂花亭》等,同时还学京剧《空城计》、绍剧《双龙会》等。1938年到上海与姚水娟、李艳芳组建越升舞台戏班,后又与姚水娟、魏素云组建水云剧团,19409月组建由其领衔的标准越剧团。新中国成立后,与竺水招组建上海云华越剧团。1954年率团赴南京演出,受南京市文化局挽留,于次年更名南京市实验越剧团,任副团长。历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联委员、南京市文联第四届副主席等。1955年冬随团进京汇报演出《南冠草》,受到周恩来、郭沫若接见。1959年当选为南京市劳动模范。后相继上演《孔雀胆》《文天祥》《柳毅传书》《孙安动本》等。其《柳毅传书》摄制成电影戏曲艺术片。所饰刘公旦(《南冠草》)获江苏省第一届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所饰文天祥(《文天祥》)获南京市第三届戏曲会演优秀演员奖。

  

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

1937920日,安将军巷被炸平民房屋20间,炸伤平民7人,炸死平民6人。

1937920日,安将军巷26号被炸,洋式房半座6间、平房17间被损。

1937925日,安将军巷落炸弹一枚,损害民房2间,破裂17间。

安将军巷7号蒋翠英

蒋翠英

性别:女

    民族:回族

    籍贯:江苏南京

    生卒年:1920-?

    当时年龄:17

    调查时住址:安将军巷7

    调查时间:1984

    调查人:井升安、丁亚庆

    受伤害情况:19371214日,她在沈举人巷被日军追赶后逃掉,目睹姨父的儿子汪宝被日军抓走枪杀。

蒋翠英证言

    19371211日,日军侵犯南京城,在日军进城的第二天,我在沈举人巷(门牌记不清)被几个日军追赶着,边追边喊花姑娘。我吓得魂不附体拼命的跑,拐了几个弯,好不容易才跑脱。后来我为了躲避,避免再遭侮辱,便整天打扮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满脸涂着黑油灰,几个月都不洗脸,每日都穿着老太婆的衣服,打扮得无人形。在那时,南京城有许多妇女都被日军糟塌过。

    我姨夫的儿子汪宝有当时约二十岁,被日军抓走枪杀了。我婆母的妹夫,当时三十岁左右,姓马,被日军抓到乌龙山(即现在省人民医院对面)枪杀,他听到枪响便佯装死去倒在地上,等日军走后,他慢慢爬到山脚下跑回难民区家中,他回来时吓得浑身上下抖抖索索,被吓成病,在难民区里喊了整整三个月,才死去。(井升安、丁亚庆调查记录)

注:蒋翠英,女,六十五岁,回族,香铺营菜场退休职工。家住安将军巷。

安将军巷14号阮成汉财产

南京大屠杀期间遭日军损毁的财物。阮成汉居住在南京安将军巷14号。193712月间,财物遭日军损毁,其价值以损失时法币计,共5800元。其中,房屋4间,计3000元;衣服3箱,计2500元;家具12件,计300元。

安将军巷18号施尽臣

施尽臣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江苏宿迁

    生卒年:191588日—2001315

    当时年龄:22

    当年住址:山西路陈家巷93

    去世前住址:安将军巷18

    调查时间:1984

    调查人:井升安、丁亚庆

    受伤害情况:19371216日,他目睹日军在难民区内的沈举人巷抓走包括其堂兄叶铭恩在内的五六十人到水西门外集体屠杀。

施尽臣证言

    日军侵犯南京,我们住沈举人巷(今邮电宿舍北边)难民区,里面住着一百多人。南京被日军侵占后的第三天,(冬月十四日),日军在这里抓走五十至六十人,装了一卡车,其中我的亲堂兄弟叶铭恩,当时三十六岁也同时被抓走,以后一直没有回来。据说被抓去的人约过了两天,被日军扫射死了。(井升安、丁亚庆调查记录)

    注:施尽臣,男。70岁,市汽车运输公司退休工人,家住安将军巷。

安将军巷原门牌162226号孙纯生

194756日新华营造厂财产损失报告单

抗战财产损失报告单

损失事件:全部房屋及衣物用具

损失地点:安将军巷原门牌162226

购置时总值:国币8721946

损失时总值:168867330000

财产证件:首都市政府民国25年发土地所有权状及第壹区第壹叁柒柒分段图

受损失者:孙纯生

填报者:新华营造厂孙铁海

通讯处:太平路安乐酒店董事会

填报年月日:中华民国36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