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班级行事历。 终于来了。 班级行事历这件事情,从上个学期开始。 上个学期一个学期实施下来之后,一个感觉:能够保底完成一些活动。 至少能够完成行事历的事情,不至于没有方向与头绪。 来看二年级的行事历。 有保持,也有变革。 继续保持: 1、班级例会。 班级例会在班级实施一年之后,已然变成了班级精神力量的强大来源,因为每周都在进行例会,咱们班级的凝聚力就非常强。 例会也变成了我们班级的特殊象征。 本学期的例会,仍然采用家长分享+班主任分享模式。 一周家长,一周是我。 家长的分享,还是主要对于自己育儿经验的全面梳理与回顾。 我的分享则是侧重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之前已经通过问卷,收集了班级家长们的一些反馈问题。那么接下来,我的例会,就是从这些问题出发,给出方案。 例会这件事情,其实就是不断让我和家长们走出现在的舒适区,一直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 希望接下来几年例会下来,孩子们能够毕业,我们的家长也能毕业,我也能再一次毕业。 2、班会(晨会)。 先说晨会。 孩子们一进入一年级,我们就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晨会活动。 每天我总要抽出5分钟时间,重点表扬一位孩子,把孩子优秀行为描述出来,花一点时间为这位孩子颁奖。 其实每天表扬一位孩子,比每天说教、讲道理五分钟效果好。 道理可能是空洞的,但是表扬一位孩子却是具体。其他孩子们是可以模仿学习的,是可以具体感受的。 其实关于晨会,我已经开展了一些年,上个班级就开始了。 越到后面,我就越发现:晨会的内容可能会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晨会一直开展下去。 晨会也是一种坚持。就像植树造林一样,树是一棵一棵种出来。 再说班会。 还有多少人在开班会。 可以说,在现在的教育语境之下,班会可能是学校课程体系中最后一块德育阵地了,但是这块阵地是岌岌可危。 其实,我自己说来也是惭愧。我重视班会课是在几年前参加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其中一个比赛项目是要写主题班会课活动设计的。 于是,比赛的那一年,我就整整抄了将近半年的班会课教案(顶级大咖设计的)。也就是在抄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活动素材,特别是一些课堂小游戏。 后来越抄越有感觉,发现就是每一个班会就是一套相对完整的德育活动实施方案。 所以这一次行事历上的班会设计,都是从一本书中来的。每一个学期,自己选择一本主题班会课教案合集,然后选择一些内容实施下去。 3、家务。 家务必须开展。 看本学期的家务安排。 我们重点是进驻厨房了。 没有着急让孩子们马上烧菜。而是设计了一些铺垫性的活动。 比如说烧菜之前,要备菜。 备菜其实一个大可琢磨的环节。在前几周,我们安排了简单处理蔬菜、食品分类摆放、使用厨房刀具、使用厨房小家电等等。 其实,对于烧菜这件事情。我们使用系统思维来思考的。 变革的主要是两件事情:数学微剧场、小小播报者(历史上的今天),有空再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