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昂|《书谱》究竟说什么?(附《书谱》长卷30MB高清大图及释文)

 梅仙居 2022-09-06 发布于澳大利亚

图片


说到《书谱》,学书者总能引用其中一两句话,比如:“古不乖时, 今不同弊”、“观夫悬针垂露……”、“篆尚婉而通……”、“一时而书, 有乖有合……”、“……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等等,这些精彩的论述常为人津津乐道。
的确,《书谱》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似乎孙过庭笔下不经意流露出的一句话,都可以供今天的学人去做一个专题研究。

然而,《书谱》这篇华丽的骈文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大意呢?当弄清字句意思后,还要从全局上来察看文章的脉络。此时可以尽可能地拂去文学上的修饰去窥见各个段落的本意,如此来读《书谱》,更能把握文章的总体格局。我以为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以下先对各个部分作出提要,而后便能看出重要所在。

(一)“夫自古之善书者……无或疑焉。” 
这一段主要是扬“羲”抑“献”,开头说“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但后面通过比较王羲之与钟张、王献之与王羲之从而得出结论:王羲之与钟张只是专与博的区别,而王献之不如王羲之则是毫无疑问的。这表明《书谱》将以王羲之为宗展开论述。

(二)“余志学之年……辄效所明”
这一段内容颇多,但可归为三点,其一是孙过庭论述自己的书法理念。其二是批评当时书法学习的弊端。其三是提出了点画使转的重要概念。

(三)“庶欲弘既往之风规……非所详焉。 
这一段开头就表明孙过庭作《书谱》的宗旨,然后列举批评之前的某些书法论述、书法现象,并言明自己的《书谱》将不采纳它们, 共计六条:
(1)“代有笔阵图七行……不藉编录。”
(2)“至于诸家势评……亦无取焉。”
(3)“若乃师宜官之高名……无俟抑扬,自标先后。”
(4)“且六文之作……又亦略诸。”
(5)“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非所详焉。”
(6)“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宜从弃择。”
接着言明《书谱》所撰写的主要内容是“执使用转”的原由,希望此书能“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 贤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穷其根源,析其枝派。”并有“文约理赡, 迹显心通。”的效果,从而使学者“披卷可明,下笔无滞。”

(四)“然今之所陈,务稗学者。……得鱼获兔,犹悕筌蹄。”
“然今之所陈”的,是指以下给出的几段文字。当学书者学习并掌握“执使用转”的技法后,再读以下几段,定有稗益。从“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至“断可极于所诣”是总纲,其意是:右军书重在“情深调合”,比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 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等各有情致,这是“涉乐方笑,言哀已叹”,自然走心的结果。许多人不懂这些道理,总是强行把它们分为几种“体”来学习,其实哪有什么体呢!点画使转是自己掌握的,但运用起来会成什么模样则与当下的情致有关。所以点画使转要烂熟于胸,运用时随着情致而自然开展,这就是所谓“意先笔后”,这样才能做到“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自己曾经这样授之学者,无不收到“心悟手从,言忘意得”效果。 
除以上总纲外还有以下几点:
(1)“若思通楷则……断可明焉。”
其意是:学习技法要乘年少, 提高境界则需要时间。所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正所谓“通会 之际,人书俱老。”如若自满于技法,则天资才情得不到发挥,难以迈入通达之境。
(2)“然消息多方……尤宜慎诸。”
其意是:性情随时变化,或刚柔合体,或动静分驱,或恬淡内敛,或锋芒外露。在学习时要仔细 分辨,悉心体会。
(3)“至有未悟淹留……难以兼通者焉。”
其意是:行笔不能迟者不可贪于速,不能速者不可恋于迟。迟速各有其美,务必“心闲手 敏”方可兼通。
(4)“假令众妙攸归……尽善难求。”
其意是:字要有骨气,有骨气再加遒润则近完善。骨气多遒润少,犹能体格自立。遒润多骨气 少,必然漂浮无依。
(5)“虽学宗一家……偏玩所乖。”
其意是:虽然主要从一家学习,但在运用时总是随着自己的性情而呈现出多种姿态体势,但如果 偏玩这些体势,也容易产生其相应的弊病。
(6)“《易》曰……感会无方。”
其意是:书法乃人文与天文相融合之事,如果我们还不能穷尽点画运用的奥妙,但只要情动之际,心灵与天地感应,便能通会点画之情理,从而运用无穷。
(7)“至若数画并施……犹悕筌蹄。”
其意是:众多点画虽然形态各异,但分布于一篇之中自有其规矩,要作到相背但不相害,相合 但不雷同。迟留疾速相当,润燥枯浓相间。在方圆曲直的自然中蕴藏 规矩。若能如此,即便与钟张羲献不同也是好书法。

(五)“闻夫家有南威之容……余无取焉。”
此段是孙氏发牢骚。感叹世上知书者罕见,自己不为人所知。后面加上几句结束语。

从以上第(三)部分来看,今传《书谱》的确只是序文,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海宁朱建新先生却力言此即是正文,朱先生认为:

“过庭《书谱》原文实仅此三千七百余言而已,并无残缺。观其文字,溯源流,辩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至矣尽矣,岂可复增!且篇末'自汉魏已来,论书者多矣’,讫'缄秘之旨, 余无取焉’九十余言,明系全文跋语,无可致疑;而况又殿以'垂拱 三年写记’一行,更足为完篇之证。若以为此特全文之一序,则试想文中更当作何许语耶?且区区论书之作,又安得有此三千七百余言之长序?”

不错,今传《书谱》作为一篇书论涉及的内容已很全面,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不是序文。朱先生认为区区论书之作三千七百余言已经是够长的了,如果这只是序文的话,那正文又要多少字?但朱先生可能没有想到,正文是一部全面的书法技法教材!

序文中已明确指出:“今撰执使用转之由,以怯未悟”这就说明正文是论述“执使用转”技法的。而以下“执谓浅深长短之类是也……” 等只是对执使转用的简要说明,而非全部,否则如此几句话何必用 “撰”字!更要注意到“今撰执使用转之由”的“之由”二字,可知 它的内容决不是一两句话的事。例如:执,前面说了“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画湮讹……不藉编录。”,世传笔阵图中有关执笔的论述:“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 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孙过庭认为此不足为法, 那么在“执”上必然有他自己的详细论述,不可能只有一句话“执谓浅深长短之类是也”这等于没有说!同理,对“使”、“转”、“用”等 在《书谱》正文都应该有大量详细的论述。

由此可见,《书谱》正文应该是以钟张二王尤其是以王羲之书法为范本,以大量例子来说明“执”、“使”、“转”、“用”技法的教材。清人朱履贞说孙过庭“创撰执使转用之法,以为后学规模,而今亡矣!”

虽然《书谱》正文并没有流传下来,或根本没有成书。但孙过庭对这本书已有详细纲要而胸有成竹了,序文中说“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可见此书对习书者来说是很有成效的。

一般认为,《书谱》序文是一篇高级别的书学论文,但《书谱》 正文却只是技法教材,这似乎让人有些疑惑,其实这是一个简单但同时又容易被人忽略的道理。现在人一讲起书法,喜欢讲文化,讲意境, 讲个性风格,这固然不错,但要知道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技法的基础上的,离开了技法,所谓文化等等都是空谈。技法不是靠说理,不是靠感悟,得靠具体的大量的训练。而《书谱》正文正是这样一本供技法训练的教科书,它“撰为六篇,分成两卷。”是一本容量颇大的有体系的技法著述。

当然,仅有技法是不够的,在掌握了技法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呢?《书谱》序文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第(四)部分即“然今之所陈,务稗学者”至“犹悕筌蹄”若干文字就是这方面的重要论述。 
大部头的《书谱》正文是用来解决技法问题的,但掌握它短短几年就可以了 ,所以说“学成规矩,少而可勉。”
而“然今之所陈,务稗学者”至“犹悕筌蹄”这仅仅千把字的论述则是用来指导学者从技法层面提升到艺术层面的,要完成这一提升,往往要花费几十年时间, 所谓“思则老而逾妙”,“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至此,整篇序文的格局就很清楚了。虽然序文的内容很丰富,但它的重点是第(四)部分,即“然今之所陈,务稗学者”至“犹悕筌 蹄”这一大段文字,它论述了在掌握点画使转的基础上如何在运用中求中和,表性情,以期迈入通会之境。

此序文是配合正文使用的,犹如“套餐”,遗憾的是正文已无。但钟张二王等古人法书遗迹还在,故学书者在学习中首先要注重点画使转的领会与掌握,而后再读序文,领悟提高。未成规矩而妄谈通会者,终不入门径。


附:
      其昂校对《书谱》墨迹本原文(正体)
              (阙者以刻本补之)

書譜卷上  吴郡孫過庭撰
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鐘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鐘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鐘張云沒,而羲獻繼之。
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鴈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鐘之意也。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慙於即事。
評者云: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雖書契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玉輅於椎輪者乎。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鐘張。意者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詳其始卒也。且元常專工於隸書,百(伯)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擬草則餘真,比真則長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揔其終始,匪無乖互。
謝安素善尺櫝,而輕子敬之書。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後答之,甚以為恨。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當勝。安云:物論殊不爾。子敬又答:時人那得知。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里,曾參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紹右軍之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况乃假託神仙,恥崇家范,以斯成學,孰愈面牆。後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忝。羲之還見,乃歎曰:吾去時真大醉也。敬乃內慙。是知逸少之比鐘張,則專博斯別,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或疑焉。 
余志學之年,留心翰墨,味鐘張之餘烈,挹羲獻之前規,極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竒,鴻飛獸駭之資(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峯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峯杪;一點之內,殊衂挫於豪芒。
况云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不傍窺尺櫝,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然君子立身,務脩其本。楊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况復溺思豪氂,淪精翰墨者也。夫潛神對奕,猶標坐隱之名;樂志垂綸,尚體行藏之趣。詎若功宣禮樂,妙擬神仙,猶挻埴之罔窮,與工爐而並運。好異尚竒之士,翫體勢之多方;窮微測妙之夫,得推移之奧賾。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鑒者挹其菁華。固義理之會歸,信賢達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賞,豈徒然與。
而東晉士人,互相陶淬。至於王謝之族,郗庾之倫,縱不盡其神竒,咸亦挹其風味。去之滋永,斯道逾微。方復聞疑稱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絕,無所質問。設有所會,緘祕已深。遂令學者茫然,莫知領要。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
或乃就分布於累年,向規矩而猶遠。圖真不悟,習草將迷。假令薄解草書,粗傳隸法,則好溺偏固,自閡通規。詎知心手會歸,若同源而異派。轉用之術,猶共樹而分條者乎。
加以趨便適時,行書為妥。題勒方畐,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廻互雖殊,大體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若豪氂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
至如鐘繇隸竒,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元常不草,使轉從橫。自茲已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專精也。
雖篆隸草章,工用多變,濟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然後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驗燥濕之殊節,千古依然;體老壯之異時,百齡俄頃。嗟乎,不入其門,詎窺其奧者也。
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彫疎。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合之際,優劣互差。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義(蒙)無所從。
當仁者得意忘言,罕陳其要;企學者希風敘妙,雖述猶疎。徒立其工,未敷厥旨。不揆庸昧,輒効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風規,導將來之器識。除繁去濫,睹迹明心者焉。
代有筆陣圖七行,中畫執筆三手,圖貌乖舛,點畫湮訛。頃見南北流傳,疑是右軍所製。雖則未詳真偽,尚可發啟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編錄。
至於諸家勢評,多涉浮華,莫不外狀其形,內迷其理。今之所撰,亦無取焉。
若乃師宜官之高名,徒彰史諜;邯鄲淳之令範,空著縑緗。暨乎崔杜以來,蕭羊已往,代祀緜遠,名氏滋繁。或藉甚不渝,人亡業顯;或憑附增價,身謝道衰。加以糜蠹不傳,搜祕將盡,偶逢緘賞,時亦罕窺,優劣紛紜,殆難覼縷。其有顯聞當代,遺跡見存,無俟抑揚,自標先後。
且六文之作,肇自軒轅;八體之興,始於嬴正。其來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質懸隔,既非所習,又亦略諸。
復有龍蛇雲露之流,龜鶴花英之類,乍圖真於率爾,或寫瑞於當年,巧涉丹青,工虧翰墨,異夫楷式,非所詳焉。
代傳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章,文鄙理疎,意乖言拙,詳其旨趣,殊非右軍。且右軍位重才高,調清詞雅,聲塵未泯,翰櫝仍存。觀夫致一書,陳一事,造次之際,稽古斯在。豈有貽謀令嗣,道叶義方,章則頓虧,一至於此。又云與張伯英同學,斯乃更彰虛誕。若指漢末伯英,時代全不相接,必有晉人同號,史傳何其寂寥,非訓非經,宜從棄擇。
夫心之所達,不易盡於名言;言之所通,尚難形於紙墨。粗可髣髴其狀,綱紀其辭,冀酌希夷,取會佳境。闕而未逮,請俟將來。
今撰執使用轉之由,以祛未悟。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從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鉤鐶盤紆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方復會其數法,歸於一途;編列眾工,錯綜群妙。舉前賢之未及,啟後學於成規。窮其根源,析其枝派。貴使文約理贍,迹顯心通。披卷可明,下筆無滯。詭辭異說,非所詳焉。
然今之所陳,務稗學者。
但右軍之書,代多稱習,良可據為宗匠,取立指歸。豈唯會古通今,亦乃情深調合。致使摹搨日廣,研習歲滋,先後著名,多從散落,歷代孤紹,非其効歟。試言其由,略陳數意:止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讚、太師箴、蘭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傳,真行絕致者也。寫樂毅則情多怫欎;書畫讚則意涉瓌竒;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從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
所謂涉樂方咲,言哀已歎。豈惟駐想流波,將貽嘽喛之奏;馳神睢渙,方思藻繪之文。雖其目擊道存,尚或心迷議舛。莫不強名為體,共習分區。豈知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實,原夫所致,安有體哉。
夫運用之方,雖由己出,規模所設,信屬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茍知其術,適可兼通。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闇於胸襟,自然容與徘徊,意先筆後,蕭灑流落,翰逸神飛。亦猶弘羊之心,預乎無際;庖丁之目,不見全牛。
嘗有好事,就吾求習,吾乃粗舉綱要,隨而授之,無不心悟手從,言忘意得,縱未窮於眾術,斷可極於所詣矣。
若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逾妙,學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時,時然一變,極其分矣。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從心。故以達夷險之情,體權變之道。亦猶謀而後動,動不失宜;時然後言,言必中理矣。
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子敬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豈獨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懸隔者也。
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運。自矜者將窮性域,絕於誘進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乎,蓋有學而不能,未有不學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斷可明焉。
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剛柔以合體,忽勞逸而分駈。或恬澹雍容,內涵筋骨;或折挫槎椊,外曜峯芒。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况擬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猶疎,形骸未檢,躍泉之態,未睹其妍,窺井之談,已聞其醜。縱欲搪突羲獻,誣罔鐘張,安能掩當年之目,杜將來之口。慕習之輩,尤宜慎諸。
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其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於遲,終爽絕倫之妙。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夫心閑手敏,難以兼通者焉。
假令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遒潤加之。亦猶枝榦扶疎,凌霜雪而彌勁;花葉鮮茂,與雲日而相暉。如其骨力偏多,遒麗蓋少,則若枯槎架險,巨石當路,雖妍媚云闕,而體質存焉。若遒麗居優,骨氣將劣,譬夫芳林落蘂,空照灼而無依;蘭沼漂蓱,徒青翠而奚託。是知偏工易就,盡善難求。
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欲,便以為姿。質直者則俓侹不遒;剛佷者又掘強無潤;矜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剽迫;狐疑者溺於滯澁;遲重者終於蹇鈍;輕瑣者染於俗吏。斯皆獨行之士,偏翫所乖。 
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書之為妙,近取諸身。假令運用未周,尚虧工於祕奧;而波瀾之際,已濬發於靈臺。必能傍通點畫之情,博究始終之理,镕鑄蟲篆,陶均草隸。體五材之並用,儀形不極;象八音之迭起,感會無方。
至若數畫并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恒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豪端,合情調於紙上。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鐘張而尚工。譬夫絳樹青琴,殊姿共艷;隨珠和璧,異質同妍。何必刻鶴圖龍,竟慙真體;得魚獲兔,猶恡筌蹄。
聞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論於淑媛;有龍泉之利,然後議於斷割。語過其分,實累樞機。吾嘗盡思作書,謂為甚合,時稱識者,輒以引示。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翻被嗟賞。既昧所見,尤喻所聞。或以年職自高,輕致陵誚。余乃假之以缃縹,題之以古目。則賢者改觀,愚夫繼聲,競賞豪末之竒,罕議峯端之失。猶惠侯之好偽,似葉公之懼真。
是知伯子之息流波,蓋有由矣。夫蔡邕不謬賞,孫陽不妄顧者,以其玄鑒精通,故不滯於耳目也。向使竒音在爨,庸聽驚其妙響;逸足伏櫪,凡識知其絕群。則伯喈不足稱,良樂未可尚也。至若老姥遇題扇,初怨而後請;門生獲書机,父削而子懊,知與不知也。夫士屈於不知己而申於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莊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老子云:下士聞道,大咲之,不咲之則不足以為道也。豈可執冰而咎夏蟲哉。 
自漢魏已來,論書者多矣,妍蚩雜糅,條目糾紛。或重述舊章,了不殊於既往;或茍興新說,竟無益於將來。徒使繁者彌繁,闕者仍闕。今撰為六篇,分成兩卷,第其工用,名曰書譜。庶使一家後進,奉以規模;四海知音,或存觀省。緘祕之旨,余無取焉。
垂拱三年寫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