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习-(了解气府和血府)

 任我游129 2022-09-06 发布于陕西

欲知脏腑体质,

先明出气,入气与进饮食之道路。

古人谓舌根后 名曰喉,喉者候也,候气之出入,即肺管上口是也,

喉之后 名曰咽,咽者嚥 yan也,嚥 饮食入胃,即胃管上口是也,

所以说咽以纳食,喉以纳气,为千古不易之定论。

咽饮食入胃,人所共知,

惟喉 候气之出入一节,殊欠明白。

图片

因不知肺两叶大面向背,上有四尖向胸,下有一小片亦向胸,

肺管下分为两杈,入肺两叶,每杈分九中杈,每中杈分九小杈,每小杈长数小枝,

枝之尽头出并无孔窍,其形仿佛麒麟菜。

肺外皮无孔窍,其内所存皆轻浮白沫,肺下实 无透窍,亦无行气之二十四孔。

先贤论吸气和呼气,吸气则肺满,呼气则肺虚,此等是错误的。

人气向里吸,则肚腹满大,非肺满大,

气向外呼,则肚腹虚小,非肺虚小。

出气,入气,吐痰,吐饮,唾津,流涎(xian),与肺毫无关系。

左气门,右气门,痰饮津涎(xian),由此气管而出。

如图,左气门,右气门由肺管两旁下行至肺管前面半截处,归并一根,如树杈归一本,形粗如筋,下行入心,由心左转出,粗如笔管。

图片

从心左后行,由肺管左边过肺如脊前,下行至尾骨,名曰卫总管,俗名腰管。自腰以下,向腹长两管,粗如筋,上一管通气府,俗名鸡冠油,如倒提鸡冠花之状。气府乃抱小肠之物,小肠在气府是横长,小肠外,气府内,乃存元气之所。

图片

元气即火,火即元气,此火乃人生命之源。

食由胃入小肠,全仗元气蒸腾,元气足则食易化,元气虚则食难化。

气足火旺,将津液煎绸,绸者名曰痰,

气虚火衰,不能煎熬津液,津液必稀,稀者名曰饮。

痰饮在管,总以管中之气上攻,上行过心,由肺管前气管中出左右气门。

所以痰饮津涎,本气管中物,古人误为肺中物。

手握足步,头转身摇,用行舍藏,全凭此气。(气为力量的部分)

如上图,卫总管,行气之府,其中无血。

卫总管之前,相连而长,粗如筋,名曰荣总管,

即血管,盛血,与卫总管长短相等,其内之血,由血府灌溉。

血府即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

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

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图片

气府存气,血府存血

卫总管由气府行周身之气,故名卫总管。

荣总管由血府行周身之血,故名荣总管。

如上图,卫总管体厚形粗,长在脊骨之前,与脊骨相连,散布头面四肢,近筋骨长,即周身气管。

如上图,荣总管,体薄形细,长在卫总管之前,与卫总管相连,散布头面四肢,近皮肉长,即周身血管。

气在气府,有出有入,出入者,呼吸也。

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灵机使气之动转也。

血自血府入荣总管,由荣总管灌入周身血管,渗入管外,长肌肉也。

气管近筋骨生,内藏难见。

血管近皮肉长,外露易见。

气管行气,气行则动,

血管盛血,静而不动。

(理解,气为力量,为阳)

头面四肢按之跳动者,皆是气管,并非血管。

如:两眉棱骨后凹处,俗名两太阳,此处肉少皮连骨,按之跳动,是通头面之气管。

声明:所有的学习内容整理,来自阅读后整理所得,如上内容来自阅读《医林改错》-清.王清任

感谢关注和分享,如果您喜欢,可以点击最右侧“在看”小图标,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