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思想是伟人智慧的结晶,是通过集体智慧共同执行体现出来的(二)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22-09-06 发布于甘肃

犹龙居士

     今天偶然上网搜一下《毛选》第一卷目录。没想到却冒出了一个条目:全体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70年前的今天,《毛选》第一卷出版发行……。我看了“竟无语凝噎”,颇有一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感觉,我实在无话可说。不管怎么说,《毛选》第一卷都是伟人亲力亲为,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自己写出来的文章,不会有第二个作者。

     我们伟大领袖的军事思想应该形成于中央苏区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验证了的,是伟大的军事思想,成为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到现在依然还有很多人感到惊奇,他老人家一生很少参与一线的战斗,很少拿过枪,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富的军事理论呢?我认为有四点:

     一是实践出真知。当秋收起义攻打长沙遇到挫折时,伟人并不墨守成规,及时调整战略和战术,他是参与者,也是经历者,更是决策者。他亲自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从中体悟到农民的力量,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基层经验。

     二是他的军事思想多是战略性的,当然也有战术性的,这些思想汲取了中国古老的军事思想,包括孙子孙膑的兵法和老子的思想,把这些思想成功运用于中国的现实之中,并创造出自己的特点,成为自己的思想。

     三,他的思想总是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学会先保存自己,学会“生存”,然后“以柔克刚”,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以弱胜强”,这不仅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四,创造性提出“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这是前人从来没有过的思想,“人民战争”的概念是我们伟人的独创,他的“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想法更是前无古人。

     在中央苏区的成立过程中,从毛朱在井冈山会师到长征,共进行了五次“反围剿”,前四次都胜利了,第五次失败了。前三次都是在伟人和他的老搭档朱德的共同指挥下取得的,毛是政治委员,前委书记,朱是红军总司令;第四次是在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下取得的,这次“反围剿”完全剥夺了我们伟大领袖对红军的领导权,但基本上还是执行了他老人家的军事思想;第五次是在王明的领导下,军事上完全依赖一个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德国人,中国名字叫李德的所谓军事专家,推翻了我们伟大领袖原来制订的战略战术,实行“拒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打法,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和强大的敌人打“阵地战”,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结果败得一塌糊涂,不仅失去了根据地,还给红军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结束中原大战之后,调集10万兵力,以国民党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和“中间突破”的战术,向苏区中部逐次转移。12月6日,敌军开始向苏区中心区进攻。12月29日,敌第十八师两个旅孤军深入龙冈。30日,红军以优势兵力突然向进入龙冈伏击圈之敌发起围攻,将敌全歼并,活捉师长张辉瓒。这时,深入根据地的其他敌军纷纷收缩,红军向东乘胜追击,又在东韶歼灭谭道源师一半的兵力,其他各路敌军仓皇逃走。这样,红一方面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五天内打了两个胜仗,共歼敌1.3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胜利地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国民党军对红军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率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于1931年4月1日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苏区中央局经过反复讨论,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主力南移至广昌、宁都、石城地区,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国民党军在红军游击战袭扰下,行动缓慢。4月23日,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转至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5月16日,红军突然发起攻击。5月31日,攻克福建建宁城。15天内,红军连打五次胜仗,自西向东横扫七百里,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并聘请德、日、英军事顾问,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术,分3路向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从福建千里回师赣南,并以一部兵力结合地方武装,迟滞敌人。8月4日,红军突然东进莲塘,7日至11日,先后在莲塘、良村、黄陂发动攻击,并三战三捷。在兴国休整半个月后,对疲惫之敌实行追击,再取三捷。至此,红军在80天内,歼敌3万余人,缴枪1.26余万支,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三次“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之后,我们的伟大领袖受到了一些教条主义者的压制,失去了对红军的领导权,但他并不退缩,一边在农村搞调查研究,一边研究中国革命的问题。在土地革命时期,他老人家最大的功绩是对红军的改造,在三湾进行改编,除了建立士兵委员会之外,把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从井冈山开始到长征,他还写下了一系列指导中国革命的宏伟篇章。

     1929年12月,在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从南昌起义开始人民军队的创立,到1929年年底,我党在改造旧军队,在同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他老人家写的这个决议,就是这些经验的总结,这个决议使红军肃清了旧思想,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具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鲜明特点。内容广泛,涉及到关于纯军事的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问题均作了详细的分析,这个决议不仅在红四军实行了,其它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武装都先后实行了,使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事实证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当中国共产党开始闹革命的时候,受苏联共产党的影响很大,很多领导都想照搬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却忘了中国革命的自身特点,形成了本本主义,对革命遗害无穷。针对这些,他老人家专门写了一篇《反对本本主义》,即我们后来所说的“教条主义”。一些革命者,在革命队伍中占绝大多数,初始还不适应“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产生了悲观主义,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毛泽东连续写下三篇经典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当时所有人的困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来是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是为了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应如何估量的征求意见的信。他老人家在本文中批评了当时以林彪为代表的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

     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发这篇文章时,不要提他的名字,我们的伟大领袖同意了他的请求,在1951年出版的《毛选》第一卷中用了这个名字。其实,中国革命不同于苏联的十月革命,具有鲜明的个性,大多数领导人往往在借鉴的时候容易犯本本主义,意见不同,这都是很正常的,在很多时候,伟人的意见是孤立的,他也是孤独的,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和排斥,王明甚至讥笑为“山沟里的马列主义”,但真理有时候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我还是坚持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伟人智慧的结晶,是通过集体智慧共同执行体现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