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黑龙江哈尔滨五常县政府决定整修荒废多年,早已破败不堪

 svdk 2022-09-06 发布于辽宁
1948年,黑龙江哈尔滨五常县政府决定整修荒废多年,早已破败不堪的老监狱。却意外发现一个玻璃罐:将军的头找到了。
 
1931年,东北沦陷时,日本鬼子发动侵略后,张学良抛弃父老乡亲仓皇逃跑,20万东北军一枪未放,放任敌人在东北大地肆虐。
 
当时,只有极少数人拒绝服从命令,坚持留在东北抵抗日寇。
 
汪亚臣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聚集了几个兄弟,组建了一支抗日义勇队。为了增强实力,汪亚臣找到附近山上的一个土匪,希望他们也能加入抗日队伍。
 
不过,这股土匪的首领东双胜并非爱国志士,他只想着趁乱打家劫舍,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
 
东双胜拒绝合作,汪亚臣一怒之下将其击杀,收编了山寨土匪部众,给义勇队起名为“双龙队”。
 
此后的几年时间,汪亚臣带领这支队伍转战五常县附近,多次袭击鬼子据点。汪亚臣的部队很快就打出名声,被当地百姓称为“铁军”,但也引起了鬼子的注意。
 
随着日寇加强对抗日武装力量的请剿力度,双龙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部队伤亡惨重。
 
有些人意志不坚定,在日伪军的威逼利诱下投降做了汉奸,只有汪亚臣带着少数人马继续抵抗。
 
后来,汪亚臣率部加入抗日联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有了强大的后援支撑,汪亚臣麾下人马逐渐增加,最多的时候达到1000多人。
 
虽然和100多万关东军相比,1000多人不值一提,但在那个年代的东北战场,几十人的抗日武装就能让日本鬼子十分头疼,汪亚臣所部的战斗力已经不容小觑。
 
从1931年到1941年,汪亚臣在10年的时间里,从未停止过抵抗,总共拿下过400多个鬼子据点,击毙日军1000多人,他也被列为重点通缉对象。
 
东北的抗日环境相比于其他地方,确实更加恶劣,因此叛徒层出不穷。就在汪亚臣率部和鬼子激战的时候,突然有人投敌叛变,将部队的信息全部泄露出去。
 
鬼子出动大批人马包围汪亚臣的藏身之处,双方展开一场血战,汪亚臣不幸被捕。
 
汪亚臣在突围的时候就已经身负重伤,很快就不治身亡,鬼子为了摧毁抗日武装的斗志,将他的尸体带回五常县示众。
 
几天之后,鬼子砍掉了汪亚臣的头颅,从此下落不明。
 
直到7年后,五常县整修监狱的时候,才发现藏在地下的将军头颅。原来,鬼子砍掉汪亚臣的头颅后,做成了一个标本,作为他们的“战利品”。
 
随着汪亚臣的头颅被发现,五常县群众纷纷来到监狱门前,希望为这位抗日名将送行,现场哭声震天。
 
汪亚臣在最艰难的状况下,始终坚持和鬼子战斗,从未想过屈膝投降,为此宁愿牺牲生命。
 
正是因为有汪亚臣这样的爱国志士,东北人民才能抵抗日寇14年,最终迎来抗战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