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东一监生选官得县丞一职。一天,他正在县令家吃饭喝酒,不料县令夫人突然冲出一把抱住自己。县令一看,大惊失色! 彭应是山东监生,带着妻子许氏和儿子一同到京城选官,一家人住在王婆的客栈里。 不料,至少还得半年时间才能轮到彭应。一家人住在客栈,吃喝拉撒都得银钱。很快,彭应就身无分文了。 想要回到山东老家听选,可是路途遥远,来回折腾也不是办法。于是一家人只能先在客栈住下,跟店主商量房租先欠下,等到选官上任再把房租一并结清。 彭应一家人继续住下之后,每天靠着妻子许氏做一些绣活养活一家人。可那时候绣一双鞋,一对枕头 根本赚不来多少钱。 王婆看到彭应一家人越来越落魄,房租一天天亏欠越来越多,就时常对他们冷嘲热讽。但夫妻俩兜里没钱难以反驳,便只能忍气吞声。 王婆客栈对门有一家褚家酒楼,一天,褚家酒楼住进一位举人,名叫姚弘禹。 巧合的是姚弘禹住下的房间打开窗户正好可以看到彭应的房间。为了维持生计,彭应的妻子许氏时常打开窗户坐下窗下刺绣,正巧被姚弘禹看到了。 ![]() 姚弘禹看到许氏面若桃花,艳若桃李,心生贪淫。于是找机会询问王婆:那娘子是何人?我能不能同她见上一面? 王婆一看就知道这姚举人的心事,心想那彭应欠了自己那么多的房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清,便对姚弘禹说道:“那娘子是监生彭应的妻子。 别说相见了,现在那彭应身无分文,就是让他把妻子卖给你也是可以的。“ 姚弘禹听到这话喜出望外,忙说道:“既然如此,还请您周旋。” 王婆回到客栈,便径直到了彭应房间。看到许氏仍在刺绣,彭应带着孩子就坐下旁边看着。 便对彭应说道:“彭官人,你这样天天在房间里干等着也不是个事。辛苦许娘子一人刺绣也很难筹到银钱,不如你也到那城门口去看看有没有要找书生帮忙写字抄书的,也是一个活计。“ 彭应一听有道理,便带了一支笔自己去了。 赶巧,钦天监有个校尉正在找人抄写表章,彭应便被带去了。等到晚上回到客栈,彭应自是对王婆感恩戴德的说道:“幸得您的指点,钦天监李公公要我到他府上抄写表章。” 王婆心想:真是天助我也。 王婆便对彭应说道:“彭官人,那李公公就喜欢勤谨的人,如今你入得他府,不如你明天开始就到他家里去写。也可以住在他们家。 李公公看到你勤谨,等后面你选官的时候他一定也会帮你说上几句好话。许娘子住在我这里,你尽可以放心。“ 彭应一天觉得王婆说得有道理,回到房间同妻子商量,妻子许氏也赞同这一提议。 于是,第2天,彭应便带着儿子一同到了李公公府内。 王婆见彭应带着孩子在李公公府中住下了,便找到姚弘禹说道:“彭监生已经同意把妻子卖给你了。但要聘金100两。” 姚弘禹一听喜出望外,只要能抱得美人归,100两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事儿。 当即拿出70两作为定金交给了王婆。 王婆又问到:“大人何处高就?” 姚弘禹说道:“要到陈留担任县令一职。” 王婆道:“那彭相公交代,等到您坐船出发的时候会让轿子把娘子抬到船边。” 姚弘禹一听便知道这事许氏是不知情的,未免日长梦多,当下便说道:“我立刻启程前往码头,约好船只即刻可以出发。” 王婆同姚弘禹说好,便雇了轿子到自家客栈。她对许氏说道:“娘子,彭官人如今在李公公府内住下了,李公公对他不错。如今彭官人请了轿子来接你同去李公公家住下。” 许氏一听便收拾行李跟着王婆上了轿子。却不料王婆并没有把她送到钦天监李公公府上,而是带着轿子到了码头边。 许氏一下轿子看到等待自己的并不是丈夫彭应,所到之地是码头,等待自己的还是陌生的官船。便问王婆情由。 ![]() 王婆道:“那彭官人现在身无分文,带着你还有个孩子实在难以度日。他不愿意连累你受苦,便把你转嫁给姚相公了。 这姚相公现在是陈留县县令。并没有娶妻,你一嫁过去就是正房太太,可比跟着彭官人好过日子。如今,你看婚书也在这,我不骗你。” 许氏一听,看到婚书。想起自己丈夫平日里总是心疼自己夜以继日的刺绣,卖绣品,便相信了王婆这一套说辞。 含泪登上了前往陈留的官船,随着姚弘禹走了。 再说那彭应,在李公公府上一住就是一个月,回到王婆客栈,却找不到妻子许氏。 忙问王婆妻子去向。 王婆一听就哭喊道:“你住进李公公府上没几天就叫了轿子来接。如今你却问我要你妻子的去向。 我看你就是想赖账,不想给我房钱。便拿妻子不见了来诓我。” 说完,便要拉着彭应去报官。彭应虽然为李公公抄了一个月的表章,但并没有赚太多的银两,无奈,只能付了房债,辞别王婆。 之后彭应带着儿子继续寻找给人抄文书的工作,但是这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 然而彭应之前是个书生,手上并没有其他技术,为了养大儿子,为了生活,他明白人有一技之长是多么重要。 于是,他想法子拜了一个老裁缝为师。学习为人量体裁衣。学了半年后,他终于可以独自上门为别人做衣服了。 这一天,彭应带着孩子来到吏部郎中邓家帮忙做衣服。期间小厮进才递了两个馒头给他做点心吃。 彭应想着熟睡的儿子,便想着等儿子醒后留给儿子吃。进才好奇地问他怎么不吃点心。 彭应便将上京选官,然而没打听清楚自己的选期。时长日久自己因为身上盘费用尽,无奈外出寻找卖字求生,不料自己妻子却在王婆店中不知被谁拐骗走了。自己迫于生计,无奈带着儿子学做裁缝一事告诉了进才。 进才见他可怜,便将他的事情又告诉了邓郎中的夫人。 话说这也是巧,邓郎中也是山东人。他夫人听说了彭应的事迹,叫来彭应一一核实之后便对他说到:“你不用做衣服了,就在我府里住下,等会我相公回来了,我跟他说明你的情况。” 等到邓郎中回家,夫人一一说明情况,并对相公交代:“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彭监生和您是同乡。我看老爷您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可以帮扶一二。” ![]() 邓郎中一听,叫来彭应,并查看文引。监生身份属实,于是他对彭应说道:“你的选期在明年4月,这样,你写个远方词,我提前替你选官。” 彭应激动地跟邓郎中道谢,当下写好远方词交给邓郎中。邓郎中看了他的远方词,便选他做陈留县丞。 彭应喜出望外,感恩王婆之前多年帮扶,虽然王婆嘴碎,之前到底没把自己一家赶出去。 当王婆得知彭应要到陈留当县丞,心里不经咯噔一下。心中又惊又怕,生怕彭应到了陈留自己之前做的恶事败露,但是面上却没有显露,而是对着彭应道:“恭喜你了,你在我这客栈住下多年,不成想如今有这大造化,我之前真是怠慢了你。“ 说罢,又拿出一些好布料说要给彭应父子做衣服赔礼。又问彭应什么时候出发。 彭应跟王婆一一说明之后便辞行了。 等到彭应走了之后,王婆心中已经有了对策。她准备先下手为强。 ![]() 于是王婆叫了弟弟王明,对他说道:“那彭监生如今要去陈留当县丞。吏部郎中邓老爷拖他带了500两银子回家。不如你去把他父子杀了,把银子劫了,到时候分我一小份,其他的都归你。” 王明一听还有这事,虽然有风险,但福贵险中求。于是趁夜赶上彭应父子。 彭应看有人对自己父子拿刀就砍,堪堪躲过,不知自己因和惹来杀身之祸,求饶之余忙问情由。王明便把王婆所说之事告诉了彭应。 彭应道:“你被她骗了,如果我真成了你刀下亡魂,你必然要以命换命。而且,我手上哪里有500两银子,这是王婆骗你的。” 王明心想:自己同这人又没有血海深仇,何必害人性命。于是同彭应商量,割发代首,另外把王婆送给彭应的衣服交给他带回去了。 王婆看得到王明带回的衣服,发髻。心中大定,心想:这下就不怕事情败露了。 ![]() 再说彭应到了陈留上任几个月后,县衙已经是非常熟悉了,他同县令姚弘禹也非常熟悉了。 彭应便时常带着儿子到姚县令府里玩。某一天,县令夫人看到孩子,心想:这不是我儿子吗?怎么会在这里呢? 恰好,县令要邀请衙内官员吃饭喝酒,好商量陈留县的后续工作。县令夫人从屏风后偷偷看,竟看到自己前夫彭应。 于是她不顾县令在场,连忙跑出去相认。 彭应一看县令夫人,认出这是自己那寻不着的妻子许氏,两人抱头痛哭。 再各自问怎么会在这里的时候,各自说出情由。彭应才知道妻子被王婆骗卖给了姚弘禹为妻,许氏才知道丈夫从未抛弃自己。 再说姚县令看着彭应夫妻团聚,才知道自己因为一时色心成了拐骗他人妻子的帮凶。加上在这宴会上还有其他官员,他早已吓得六神无主。 ![]() 彭应夫妇回到自己住处之后,彭应便把姚县令和王婆上告给知府,当时的知府是一位嫉恶如仇,清正廉明的好官。 一看案子,大怒。便把事情上奏朝廷。姚县令被判充军,王婆直接斩首示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