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气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有以下四个特点 看看有没有你?

 新用户3596Ds5V 2022-09-06 发布于四川


我们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是为了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每年春夏秋冬都起早贪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老了慢慢从岗位上退下来,就可以正式开始享受这份奢侈了。这里很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福气的多少更多时候取决于自己,当然也和外界环境有关系。

每个人都想玩得开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有多少福气,看下面四个特征更准确。前因后果都在这里。看完觉得有道理,不妨动动手指,转发给身边有同样疑问的亲朋好友看看:


第一,身体健康。
任何时候身体都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强壮的身体,我们就有了做很多事情的基础。年龄一天天大了,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过去做很多顺手的事情的时候,多多少少会觉得力不从心。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仅凭这一点就判自己死刑,实在是不明智的。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的生灭规律,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强身健体。我们不想像年轻人一样心胸宽广,胖胖的,至少要和同龄人差不多。


首先,每个人都应该坚持锻炼。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事实上,他们眼睛很大,但肚子很小。他们坚持不了两三天就忍不住了。另一方面,那些没有自信的老年人总是贬低自己,觉得自己做不了这个做不了那个。根据心理学研究,如果他们总是给自己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那么他们本来可以做的事情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会变得困难。
其次,要积极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像太极拳、广场舞这种节奏较慢的运动非常适合老年人。当然,一定不能按照自己的脾气胡来。年轻时喜欢追求刺激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情,因为人的身心是相通的,两者是成正比的。著名歌手贝拉曾经说过,我的病是在那段极度抑郁的时期得来的。当你特别抑郁的时候,疾病一定会找到一个出口,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因此,我们必须对一切持开放态度。其实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别人的,一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不能做别人的事情。主根本不在乎。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自己的事情。与其闷闷不乐,不如积极面对。一定要远离那些消耗你的人,少和那些只能给别人提供负面情绪的人在一起。

第二,子女孝顺。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观念。这里有一个误解。很多人认为孩子经常在自己身边陪伴家人才是真正的孝顺。其实现在各行各业的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最缺的是时间和精力。他们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要比同事过得更好,要让孩子过得和同龄人一样好,要为自己和家人承担各种费用,还要定期还车贷、房贷信用卡等等。只要子女有这份心,有什么好的为我们着想,尽力帮我们解决家里的问题,那就是孝顺。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理解年轻人,不要太在意这些细节。不断的陪伴令人羡慕,但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里,大家都离不开钱去谈别的。和老婆两个人搞好后勤。当孩子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家看看时,一定要赋予他们良好的情感价值。这样才能让年轻人觉得这确实是自己的避风处;如果孩子在另一个城市结婚创业,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打个电话,问问他们现在的情况如何,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很多孝顺懂事的孩子报喜不报忧。我们应该仔细捕捉这些细节,从现象中看到本质。粗心是不可取的。


第三,另一半懂。
老了之后,陪伴我们一整天的,大多是陪伴了我们几十年的另一半。在一起久了,彼此都会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亲人,但有时候关系越亲密,我们越容易对对方发火。其实每次静下心来想想,大家都能想到两个人牵手走了这么多年不容易,但是下次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相比之下,到了老年,有一个总能理解你另一半的人,是特别幸运和幸运的。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所有的感觉都是双向的。当事情发生时,我们不妨先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在给大脑注入更多氧气的过程中冷静下来。这时候首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让对方慢慢看到我们的变化,自然会潜移默化的被我们影响。其实爱情是一场游戏,但先低头并不可悲。没有两个人的共同努力是不能长久的。


第四,懂得享受生活。
每个人都想享受生活。我们这个年纪有钱有闲,正是安享晚年的最好时机,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一方面,这个社会变化太快,老年人往往不知道什么是大众娱乐活动;另一方面,大家年轻的时候都习惯了节俭,很多时候都不愿意把钱投给自己。平时会给家里一些积蓄。

事实上,我们应该早点改变我们的想法。在我们的前半生,为了工作,我们不得不放弃我们喜欢的东西。如果我们不花时间享受生活,那就太晚了。约上三五好友做点有趣的事,和另一半一起逛逛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挺好的。
祝大家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