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德国希佩尔级重巡洋舰

 svdk 2022-09-06 发布于辽宁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即开始秘密进行重建海军的计划,当时德国以法国阿尔及利亚级重巡洋舰为假想敌和模仿对象,设计了希佩尔级重巡洋舰。

文章图片1

该级舰采用蒸汽动力,安装12台瓦格纳高压锅炉,驱动3台蒸汽轮机工作,3轴推进,最大输出功率13.3万马力,航速为32.5节,在17节巡航速度下,续航力为6500海里。

在防护方面采用了“全面防护”的装甲布置,在水线、炮塔、指挥塔部位敷设主装甲带,在军舰容易中弹的其他区域,也增加了一定厚度的装甲。这样的布置可以避免因非关键部位受损而丧失战斗力,有助于提高战舰的生存能力。其舷侧采用80毫米的主垂直装甲带和40毫米的第二层装甲,两层装甲带之间是装载重油的水密隔舱。主装甲带从前主炮之前延伸到后主炮之后,约占全舰长的3/4。共设置了30个水密隔舱,每侧各分两层布置,外层隔舱填以重油以作为中弹后的缓冲区域,内层隔舱用于储藏主炮和副炮弹药。该舰的龙骨和舰肋等支撑结构数量接近战列舰的水准,结构坚固,抗沉性好。

主炮安装4座双联装203毫米60倍径C34火炮,首尾各两座。在使用强装药射击时,在9.5千米(6度炮角)距离上可以穿透356毫米的标准装甲列板。在与任何同级对手的炮击对抗中,均不落下风。

文章图片2

防空火炮采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105毫米65倍径C33双联装高平两用炮,共6座,布置于左右两舷第一层甲板。

文章图片3

小口径高炮为37毫米单管高炮和20毫米单管高炮。战争期间换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20毫米“厄利孔”4联高炮。

文章图片4

希佩尔级重巡洋舰前后共设计建造了5艘,“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欧根亲王”号、“塞德利茨”号、“吕佐夫”号,各舰命运迥异令人唏嘘。

首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1939年4月29日服役,二战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港口忍受英美空军的轰炸,战后被盟军解体。

文章图片5

2号舰“布吕歇尔”号1939年9月20日服役,1940年4月9日在挪威峡湾执行对岸轰击的任务是被击沉,成为该级最短命的一艘重巡洋舰。

文章图片6

3号舰“欧根亲王”号1940年8月1日服役,1941年5月与俾斯麦号战列舰参加著名的丹麦海峡海战,此后再无所作为。战后作为战利品分配给美国,于1946年12月22日被用于比基尼岛原子弹试验的靶舰而沉没。

文章图片7

4号舰“塞德利茨”号在建造中被改建成航母,在战争中未能完工,战后被苏联拖往列宁格勒,改名“波尔塔瓦”号,一直作为训练舰使用。

文章图片8

5号舰“吕佐夫”号在1940年2月11日被苏联购买,命名为“彼得巴洛甫斯克”号。出于对苏联的防范,德国以种种理由拖延工期,随后在苏联的一再要求下将船壳拖曳到列宁格勒交付给苏联,却不提供完工所需的其他部件。直到二战结束“彼得巴洛甫斯克”号也未能完了,船壳在1950年被最后拆除。

文章图片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